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信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就业信心透视大学生就业状况,利用职业的竞争度和个人竞争力来分析和解释大学生的就业信心;利用厦门大学2002届毕业生调查问卷的资料建立定量分析模型,从侧面反映和解释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并验证提出的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2.
通过就业信心透视大学生就业状况,利用职业的竞争度和个人竞争力来分析和解释大学生的就业信心;利用厦门大学2002届毕业生调查问卷的资料建立定量分析模型,从侧面反映和解释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并验证提出的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现在有三对矛盾现象: 一是有岗无人和有人无岗现象并存。例如计算机、机械、市场营销、会计、企业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同时又有大量高校毕业生离校时落实不了工作岗位。二是无业可就合有业不就现象并存。无业可就表明学校培养的专门人才在社会会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有业不就则反映出毕业生缺乏适应高教大众化时代的就业观念和创业能力。三是高级蓝领奇缺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最低现象并存。同时,在高校各类毕业生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最低,仅为50%左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11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60万人,是本世纪初的6倍,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同时也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经调查发现,当今大学毕业生存在基础能力欠缺、专业知识薄弱、心理素质较弱、学习能力不强、实践经验不足、薪资期望值过高等问题,因而阻碍了大学毕业生就业。以大学毕业生存在的就业问题作为出发点,深入剖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探索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方法,提出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每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都在递增,就业难问题也随之而来。会计专业作为热门专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加上会计专业毕业生对自身的职业定位不够清晰、缺乏工作经验、实践能力不足等,导致其在就业市场中缺乏竞争力。文章分析了会计专业的就业现状,并基于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具体原因,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普遍存在困难,大学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因此大学毕业生要顺利就业,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与能力,最重要的是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就业过程中的攀比心理、不平衡心理、自卑心理、依附心理等,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有较强适应性的新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7.
职业规划是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保障,在人口增长率下降和老龄化问题突出的当今社会,讨论如何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州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他们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以及影响就业满意度的因素。结果表明,职业规划和学校就业指导以及专业对口程度对就业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本文从个人、家庭和学校的角度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策略。本文通过对广州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研以及深度访谈进行就业质量研究,希望得出的结论对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基数连年增长;大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实际应用能力差;就业理念存在误区;自我创业信心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使大学毕业生拥有较好的就业创业能力已经迫在眉睫。宏观就业环境不容乐观;政府促进就业、倡导创业的政策措施不完备;高校专业设置不科学;创业机制不健全;用人单位观念落后;考研和就业之间的矛盾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主要因素。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难问题,政府应加快就业体制改革;高校应加快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用人单位应完善招聘制度;大学生应树立科学的就业理念。  相似文献   

9.
刘凯  梁翠霞 《江苏商论》2023,(7):117-1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也存在发展短板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困境等问题。本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在新时代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各种困境,大学生自身缺乏职业规划,就业盲目从众;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就业竞争压力增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境加大。大学毕业生就业是社会稳定之基,是个人发展之需,也是家庭幸福之要。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境问题,需要各主体、各方面协同努力,共同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全球经济逐渐回暖,然而我国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仍十分突出,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自我、对社会认识不足等因素,用人单位对部分大学生就业时的工作适应能力表示质疑,对高校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提出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两化一平"发展的规划思路,尝试为开展本科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大学毕业生就业力不足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针对目前大学毕业生自我认识不清晰、基本工作能力较弱、专业实践能力缺乏以及就业技能、职业规划与发展能力不足的现状,提出地方院校要立足本土,打造特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要重视大学生基本就业能力培养,加强专业技能教育;要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全程化生涯规划指导等一系列就业力培养路径及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近年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加,以及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其严峻,大部分毕业生很难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岗位,这其中包含多种因素在里面,但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欠缺占主要因素,所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大环境下,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当务之急,本文就如何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谈几点经验与做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和就业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通过设置网上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当今大学生就业方式及就业观念情况,探究现今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着重分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以及解决途径正确地引导和指导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方法:设置网上已设计好的调查问卷150份以及派发纸质问卷150份并回收,整理后处理数据分析总结。结果:大部分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定位不清晰,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毕业后会先就业。结论:大学生应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锻炼各方面能力,注重社会实践,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经济规模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也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大学生毕业的人数也达到了一个高点,高校毕业生如何能就业、如何就好业、如何获得就业岗位后保持岗位竞争力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高校、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间的差距日益凸显,那就必然诞生出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因此,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使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能够相契合,成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广西财经学院2017届毕业生规模、结构和就业率,毕业生就业地域,用人单位类型结构,毕业生收入,毕业生的就业行业、职业与工作相关度五个方面分析了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从就业能力视角分析了地方财经高校人才培养的五个不足,分别是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科研能力欠缺,团队意识不够,创新创业能力不够和转换能力有待提升,并提出"校企合作"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提升学生合作意识,教师+学生+企业"三位一体"公司制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岗前职业培训提升学生职业转换能力五个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不足的现状,结合产学研合作的相关原理,指出产学研合作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作用,其中,高校校办产业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利用高校校办产业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实践机会、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不足的现状,结合产学研合作的相关原理,指出产学研合作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作用,其中,高校校办产业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利用高校校办产业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实践机会、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性失衡,大学生就业逐步呈现出"眼高手低"的就业心态与"驱东避西"的就业取向,由此相互交织而引发的失业现象以及相关社会问题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改善不仅与我国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等紧密联系,同时也取决于大学毕业生个人就业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韩璐 《市场周刊》2020,(14):0161-0161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应用型大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日益严峻,特别是应用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尚待有效的训练与提升。文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与分析,提出了提升应用型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主要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20.
可雇佣性不足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核心问题。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地开发、拓展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这种可雇佣性技能包括专业知识、学科理解;解决问题、目标设定、人际沟通;学习能力;个人品质、职业价值观、自我管理;工作搜寻能力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