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伴随着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有了重大的变化。中央企业和各省市探索出许多国资国企改革方面值得总结和借鉴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也将给上海市“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带来有益的启示,促进新一轮国资国企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经历改革开放的各个阶段后,西部C市市属国企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金融地产领域和科技文旅领域,但规模普遍不大,且领域分布偏差较大,部分国企经营状况堪忧,难以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国企市场主体地位,要求深化国企改革。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国内一二线城市国企和学习国外国企改革先进经验,引进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资本证券化和国企民营化等先进经验,并结合C市国企现状,确立了C市国企改革目标,提出了“01234”战略,组建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国资监管架构,规范国企混改,推动国资证券化,完善国企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3年底,以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为标志,上海启动了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深入调查研究15家上海市属国有企业集团及部分企业集团二级、三级子公司的状况,总结上海国资国企创新与转型发展的经验,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中共上海市工业党校30周年校庆重要活动内容之一的“使命与挑战: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观察与思考理论研讨会”,经过院校科研咨询中心和教务处紧锣密鼓的精心筹备,于2009年9月24日在院校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5.
山西国资国企体量较大、主业突出、门类齐全,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在打造区域能源基地、保障国家能源供应上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加大、国有企业效益严重下滑的背景下,山西开启了壮士断腕式的国资国企改革探索。本文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对山西的改革探索实践作了粗浅的总结,试图对未来继续深化改革提供可资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资委对国企的监控,主要承担财产监管的“监管者”职能,用“资产监管”的行政模式取代“出资监管”的股东行为的色彩还十分浓。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中,治理主体与治理边界的变迁、国资保值增值的重任、市场经济模式的挑战以及新加坡淡马锡公司的成功榜样,将成为驱动国企监控模式再造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稽察特派员制度对加强财务监督,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并经过试点已向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演变;稽察特派员制度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破解国企利润上缴的十个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企上缴利润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体现,也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需要。由于这是一项涉及再分配的改革,有“十大难点”需要研解,即国企多年养成的既得利益态势如何改变、现有国资的家底如何理清、国资经营预算应由谁编制、国企按什么原则上缴利润、国企应建立什么样的运作体制、国企要不要都成为“四自”企业、国企上缴利润谁是收支主体、国资委要不要再设资产经营公司、国资委怎样处理上缴利润、国企创造的利润如何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9.
经过26年的艰苦探索,国企改革已经触及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产权改革.由国企产权改革导致的国资流失问题引爆了去年8月至今的"郎顾之争",并进一步激起了学界、媒体、企业界空前规模的论战.论战的焦点是国企改革的路径选择问题,至今仍无定论.经过深入细致的思考,作者提出了对当前国企产权改革路径的政策建议建立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为产权流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国企产权改革建立法制规范,使其步入法制化轨道;必须正视改革中的社会公平,在各利益主体角色切换过程中,兼顾效率与公平,使改革在稳定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入,以利润作为国有企业经营者考核指标,已经呈现出其局限性,而将经济增加值指标引入国有企业经营者考核体系,将有助于更好地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上海的国资调整任务十分重要和艰巨。为完成此项任务,必须提高对国资规律性的认识,规范国资委职能和国资运作体系,科学制定国资调整策略,合理选择国资调整方式,深化国资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资调整配套体制,并健全国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这一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业绩考核工作的基本思路、总体要求、总体目标、主要原则和措施,并就进一步深化、优化业绩考核工作提出了创新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两个核心是分类监管和混合所有制,涉及市场经济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下政府职能的转变——新型政商关系的构建和国企分类。在分类监管机制下,须明确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人,构建其核心价值观,对其采取"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国企绩效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4.
罗放良, 汉族, 硕士研究生, 湖南省宁乡县人。先后任宁乡县酒厂厂长兼书记, 宁乡县政府办副主任,宁乡县委办副主任兼政策研究室主任, 长沙市委督查室副主任, 长沙市经委副主任, 现任长沙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罗放良被誉为“国企改革先行官”, 是长沙国企改革的操作者之一。自1997 年起一直兼任长沙市企业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主任。曾作为中方代表之一, 在北京与德国国企改革专家专题讨论国企改革。在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后召开的“全国中央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会议”上, 作了国企改革的辅导报告。作为国企改革的探索者, 在主持长沙市国企改革操作的同时, 罗放良在国企改革理论研究方面也不断进行探索, 著述颇丰, 已发表论文 40 多篇, 被称为国企改革的专家。罗放良先后参与编著《企业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革全书》( 主要执笔人) , 主编《国企改革操作指南》。作为编委和执笔人参与了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国资委出版发行的《国资监管与经营》的编著工作, 多次参与全国国企改革政策研究和高峰论坛, 参加了国务院国资委承担的国家一类软科学课题《中央企业重组脱困课题研究报告》的研究工作, 是其中一个子课题的执笔人。由于长沙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强势推进, 国务院国资委和湖南省国资委的关心指导, 长沙市的企业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改革的氛围已经形成, 思路越来越清晰, 操作越来越规范, 配套政策越来越完善,已经形成了改革促调整、改革促发展、改革促招商、改革促稳定的良好局面, 达到了政府解脱、企业解困、职工解忧的效果, 实现了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 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的集中。长沙市的国企改革是全国的成功经验, 国务院国资委不仅在长沙召开了国企改革的现场经验交流会, 而且在全国省级国资委主任会议上向全国推介。  相似文献   

15.
上海国资国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明确上海国资国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战略定位,正确选择上海国资国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系统论述上海国资国企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有助于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产业平台建设,以及上海国资国企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配套政策措施等。  相似文献   

16.
"郎风暴"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国企改革的极度关注,本文在阐述国企改革的方向及质疑当前"国退民进"的"三套马车"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联合产权制度,推进国企改革的思路,并对联合产权制度的概念、产生的必然性、构建的途径以及动力机制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一、国有企业在治理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为推动上海市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的总体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上海市在2013年12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为导向,以深化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为着力点,以推进开放性市场化重组为途径,以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整体竞争力的总体目标。《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按照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分类管理和分类完善治理结构的要求。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如何建立一个有市场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对三农问题关注的不断升温,也使得在农民工社会保险领域研究产生了许多成果。本文从当代行为经济学理论出发,针对农民工这一制度的目标群体,运用有限理性、贴现效用、行为博弈等行为经济学理论,对其种种社会保险选择行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现在距离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仅有8年左右,时间在倒逼着国资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为了进一步推进上海市管国企董事会选聘经理人员的改革,只有形成改革共识、制度共识,形成改革的整体设计,跟进支撑改革的配套制度、配套政策,解决好几个突出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符合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国企领导干部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0.
信患在交易双方的分布是不对称的,从而影响到供需双方在市场中的行为选择.不对称信息思想的形成并受到重视经历了较长的时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影响个体互动的基本表现.博弈论是研究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工具和方法,经济学运用它分析影响个体行为的制度和组织,并设计实现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一致性的制度.不对称信息理论研究六大领域的内容,将推进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于解决国企改革等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