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地区消费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消费模式是对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下居民消费遵循的规范和准则及由此决定的消费特征的总体概括。消费模式性质决定于生产关系,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使居民生活消费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消费模式的特征决定于生产力水平,任何消费模式的实现,都必须以...  相似文献   

2.
农村市场是扩大内需政策的根本落脚点,也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近年来,山西经济运行严重受制于消费不足的困扰,尤其是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农村消费所占比重偏少的问题仍较突出。因此,在现阶段社会消费品供给出现结构性过剩、城市居民消费支出预期增加的情况下,重点开拓具有巨大潜力的农村市场,对从根本上解决需求不足矛盾、保证山西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转变农村消费模式与实现生态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总体消费水平低下,农村消费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显现.拓展农村消费市场,转变现阶段农村消费模式和实现生态消费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消费现状及其形成原因,进而指出转变农村消费模式的必要性,并对农村生态消费模式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生态消费模式的实现途径,最后指出了实现农村生态消费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用宏观的战略性视角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4.
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市场是应对经济危机,保持福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而如何撬动农村消费市场则是扩大内需的关键。本文阐述了福建省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现状,在分析了制约农村消费需求因素的基础上,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村消费环境建设以及加强农民消费教育等方面进行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5.
刘湖 《农村经济》2006,(10):72-73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村居民消费环境的改善,必将成为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主要标志。而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环境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环境不佳、市场环境令人担忧等方面。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消费环境所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农村消费环境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农村市场潜力确实巨大,很多商家也已经或准备进军农村市场。启动农村市场,一是农民要有消费能力,二是农民要有消费意愿。消费能力靠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消费意愿则需要引导农民转变消费习惯,形成新的消费理念。但现在到农村走走,却发现农村消费需要更加多元。在农村,新房多了,楼房多了。从外边看,房子高高大大的,很气派。不过,走进一些新房再看,发现里边显得空空荡荡,家具是老的,  相似文献   

7.
启动我国农村教育消费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消费水平很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存在过高的预期教育消费成本。因此,应通过减免农村义务教育的收费、增强农村教育的需求适应性等途径来启动我国农村的教育消费。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小型水利设施融资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水利设施作为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要素,起着很大出台了《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引导了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已加入WTO的情况下,我国农业的发各地改革工作的不断发展。截至2004年5月,全国已有23展受到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冲击越来越大,这就更需要加大农个省(市、区)出台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巩固农业的国民经济有755万处(占52%)小型水利工程实行承包、租赁、拍卖、股的基础地位。由于过去的水利建设一直以来都是由政府主份制等形式的改革,盘活资金120亿元。但是目前全国…  相似文献   

9.
10.
王平 《农业经济》2000,(2):17-18
一、制约我国农村消费因素分析自1997年以来,我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品相对过剩,部分农产品出现卖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对工业品消费不旺。农村市场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那么到底什么因素制约了农村消费呢?笔者归纳了以下几点:(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负担过重,可支配购买力不足。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199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为46%,较1996年下降了44个百分点。199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60元,增长了43%,增速又比上一年下降0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六大以来,在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特别是中共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通过确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目标,继而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分析: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制定农村科学发展规划;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明确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秉持主体收益原则,加快基础设施产权改革;完善社会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支持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郑晔  李佳 《农村经济》2004,(3):52-54
章在阐述我国农村消费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与全面小康消费的差距,推出了推进农村全面小康消费的五大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周斌 《农村经济》2012,(8):98-101
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加强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这迫切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从战略高度、公正视野来思考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基于项目管理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核心涉及两个问题,即前期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构建与后期的营运管理。本文采用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在调研、总结世界银行西部扶贫贷款项目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管理的特征、原则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村消费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市场启而不动是影响国内需求的重要因素,而农村市场启动乏力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经济利益增长缓慢,因此,当务之争慢如何保护和增进农民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6.
17.
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十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是党和政附经济工作的重点。总结以往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经验,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和今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1.废除依赖农业积累的体制残余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为了加速工业化进程,建立起了充分利用农业为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积累的机制。通过“公粮制”和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使农业为工业提供资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体制逐步解体,依靠农业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的机制也在削弱。但是,…  相似文献   

18.
于云波 《农业经济》2001,(10):34-35
本文所指的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包括水、电、路、通邮、通电话以及文教、卫生、体育和福利事业等公益性设施。 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当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和思考的热点问题。然而,在当前,农民收入增加仍无后劲、农村消费市场依然启而不动,许多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笔者认为,向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应是西部大开发中的又一重要着…  相似文献   

19.
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是扩大农村内需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农户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数据,对近年来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现状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并与收入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但东、中、西、东北地区消费水平存在差异。按照消费类型来看,生活性消费、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绝对差额总体呈逐渐扩大趋势,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相比于收入增速的波动性更大,近年来有增速放缓的现象。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前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农民增收机制尚待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待健全、农村消费环境尚待改善。未来,扩大农村内需要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为着力点,并根据我国东、中、西、东北地区的地域特点因地施策,不断提升农村家庭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艳玲 《农村经济》2003,(12):39-41
据有关部门统计 ,到 2 0 0 0年底 ,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指标 ,这是就全国基本面和平均数来说的。由于我国国土辽阔 ,自然条件差异很大 ,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一些地区、一些乡村、一些居民群体的生活目前与小康指标仍有差距 ,有的甚至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我国现有 6 5 %的人口在农村 ,农村居民的生活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问题。因此 ,笔者就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以期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问题作一研究 ,并以此寻求合理的解决思路。一、因子的确定利用 2 0 0 1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