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层声音     
我国推进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改革 国务院新闻办10月24日发布的《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说,凡是列入国家能源规划的项目,除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以外,均向民间资本开放。白皮书明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能源资源勘探开发、石油和天然气管网建设、电力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发展煤炭加工转化和炼油产业,继续支持民间资本全面进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  相似文献   

2.
速览     
《中国石化》2012,(11):5-6
高层声音我国推进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改革国务院新闻办10月24日发布的《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说,凡是列入国家能源规划的项目,除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以外,均向民间资本开放。白皮书明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能源资源勘探开发、石油和天然气管网建设、电力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发展煤炭加工转化和炼油产业,继续支持民间资本全面进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  相似文献   

3.
政策     
《中国机电工业》2012,(7):10-10
能源领域鼓励民资细则: 法无禁止均开放 6月20日,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凡列入国家能源规划的项目,除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以外,均向民间资本开放。《意见》表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能源项目建设和运营,参与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发展煤炭加工转化和炼油产业,参与石油和天然气管网建设,参与电力建设,以及在新能源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新闻办10月24日发布的《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说,中国积极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凡是列入国家能源规划的项目,除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以外,均向民间资本开放。白皮书明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能源资源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促进能源领域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国家能源局于2012年6月18日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国能规划[2012]179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指出,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扩大能源领域投资,有利于深化改革、完善竞争有序的能源市场体系;有利于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推动能源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有利于降低能源生产利用成本、提高能源效率和普遍服务水平。《实施意见》包括拓宽民间资本投资范围、营造公平和规范的市场环境、提高民营能源企业发展水平、加强对民间投资的引导和规范管理四大部分。  相似文献   

6.
当前,政府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的投资领域变得越来越宽泛。正逐步进入能源领域的民间资本,或将引发"鲶鱼"效应。能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一直以来,由于投资门槛较高和法律法规的限制,国企在能源领域实际上垄断经营。目前,政府正力促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领域。6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指出,将进一步拓宽民间资本投资范围。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7日下午进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讲话指出:既积极做好开源工作,又优先做好节约工作,应该成为解决我国能源资源问题的基本思路。我们要继续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同时,要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相似文献   

8.
背景:6月以来,一系列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能源领域的政策相继出台,继6月19日国家电监会发布《加强电力监管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电力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9.
提高能源效率效日益成为有限能源资源获得下,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或者说,能源消耗降不下去,经济增长就提不上去,工业化也完不成。提高能源效率,可以延长非再生能源资源的使用年限,为过渡到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能源系统赢得时间,并减轻能源生产和利用对环境的损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专家观点     
发改委:尽快调整能源资源价格体系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日前在专题讲座上建议,尽快调整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价格体系,不能靠压低能源价格控制物价水平。利用税收和财政分配政策促进节能,尽快开征燃油税,并可考虑开征能源税。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负责人及中国石油石化界4名工程院院士等诸多专家聚集乌鲁木齐,对《2004—2010年新疆石油化学工业发展规划》进行论证。即将正式出台的这一规划,标志着新疆新一轮油气资源开发热潮的来临,大批石油化工招商项目随之推出.将给中外资本进入能源产业提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能源紧缺,油价高涨,非常规油气资源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各国关注。11月12日至15日,全球主要产油国的政府代表、世界石油巨商600多人云集北京,出席主题为“重油——全球能源的未来?”的首届世界重油大会,共同探讨从这一曾经被忽视的能源资源中,重新发现和找回重油的利用价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能源发展对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特征是煤炭、水能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相对贫乏.能源资源富集于经济落后的北方和西部地区.而能源消费却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随着国民经济对石油、天然气需求的快速增长,石油、天然气对经济增长的供给约束更加突出。为此,中国能源发展必须处理好石油供应的安全问题、对煤炭工业的正确认识问题、资源的流动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经济与能源资源协调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和能源资源协调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经济发展离开能源的基础,那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经济和能源资源应该协调发展,社会才能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5.
民资入油     
赵晶 《中国石化》2014,(9):67-69
2012年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专门就“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强调,我国将坚定地推进能源领域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凡是列入国家能源规划的项目,除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以外,都向民间资本开放.油改由此步入深水区.以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领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序幕已经拉开,原油进口权正逐步向民资开发,再加上之前向民资开放的页岩气.油气大门正向民资开启,民资进入油气领域的热情空前高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诸多问题。面对人均能源资源少、资源分布不均、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对能源依赖程度高的现实国情。要实现以较少的能源;肖费增长满足较高的经济增长的需要,从根本上需要依靠能源生产和使用技术水平的提高。能源科技将为解决近、中、远期中国的能源问题提供有力支撑,是推动中国能源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能源供应能力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能源供应能力评价的体系选择 人们通常所指的能源供应能力,是指由资源赋存量决定的能源提供能力,这一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能源资源耗竭速度的加快,世界各国对能源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不仅应该有效占有能源资源,更应该有效地利用能源。能源供应不应仅仅停留在能源生产的基础层面,而应上升至能源生产消费的过程层面。这是因为能源资源的开发是一种供应,而能源在使用过程中的节约也是一种供应,能源利用效率的相对提高也是一种供应。由此,能源供应能力不仅包含基本赋存条件因素,还应包括经济发展、利用情况、社会、人口、环境、智力等因素,它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资本、劳动、资源、能源和环境影响为投入要素,包含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时生产和环境的反馈影响,构建了在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下,适用于我国企业生态经济效率综合评价的生产函数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中国钢铁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适合我国企业进行生态化运行状况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新闻速览     
《中国机电工业》2012,(7):10+12+14+16+18-22,24
正政策能源领域鼓励民资细则:法无禁止均开放6月20日,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凡列入国家能源规划的项目,除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以外,均向民间资本开放。《意见》表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能源项目建设和运营,参与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发展煤炭加工转化和炼油产业,参与石油和天然气管网建设,参与电力建设,以及在新能源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有业内人士认为,该《意见》最大的亮点,在于提出了能源新兴领域将全面向民资开放,且提出页岩气、页岩油、煤层气等未来将实施市场定价。"国家在这方面既表示了对民间资本开放的决心,也显示了非常规油气准备逐步市场化,这可能将是未来民间资本进行投资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能源"十二五""十二五"的第二年,能源领域的相关发展规划终于密集出台。从传统能源到新兴能源,再到起步较晚的页岩气的发展,能源各领域基本覆盖。《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作为能源规划的统领,定下了其发展方向与基调。该规划确立了"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思路,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领域,加快了今后石油等垄断领域向民资开放的进程。除此之外,《煤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