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奥巴马竞选成功的案例可供营销人借鉴,他从根本上改变了很多现有规则。从宣布参加竞选的第一天起,奥巴马就意识到走传统路线.一定是死路一条,因为他没有任何的背景,没有任何大利益集团的捐赠。所以,他选择了一条非常规路线.以小击大,以弱击强。  相似文献   

2.
他,曾经因为上学交不起学费而替人放羊。他,曾经因为上学买不起自行车,而三年步行9000公里。他,曾经因为父亲去世而被迫辍学,那年他十七岁,在读高二.。他,曾经因为辍学只能一边务农一边去建筑工地打工,补贴家用。他,承栽着巨大的压力,却从未放弃过创业的梦想。  相似文献   

3.
6天赚取500万     
谢阳 《三联竞争力》2006,47(1):62-62
同样是收酒瓶子,因为肯下苦力细琢磨,徐文总是能比别人赚得多。这一次,徐文不跑居民楼,.而是把目标放在了娱乐场所,他相信只要将酒店、夜总会、歌舞厅的废酒瓶子都收来,就肯定能赚大钱,因为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样的市场空白。  相似文献   

4.
大家一定还记得2004年火爆荧屏的他 她——营养素水的广告,也许因为新鲜.也许因为新潮.他 她——水在青年男女中掀起了一场购买热潮。  相似文献   

5.
在施庄村。要想在办公室见到单付军很难,因为他总是忙在第一线:哪有困难.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单付军虽瘦。眉宇间却凝聚着几分坚毅。当提及施庄村这几年的巨大变化时.他说:“都是伙计们拧成一股劲儿干出来的,没有伙计们的合作和党员们的支持,我浑身是铁能打几个钉?”  相似文献   

6.
张昭兵 《市场周刊》2012,(12):46-49
为了逃离故乡而写作的莫言.却通过写作一步步返回了故乡。那个让他爱恨交织的高密东北乡.成为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宝库。这块饱经沧桑但却生生不息的厚土.一面承受着天灾人祸的蹂躏.一面默默而顽强地蕴育着大大小小的动植生灵。苦难给了莫言黑色的眼睛.他却用来寻找光明。苦难往往是梦想的种子,因为饥饿,才有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对身上带着刀叉的烤肥鹅的温馨想象,因为寒冷.才有了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想象性的祈求。因为想象.高密东北乡成了文学的乡土,中国的乡土,世界的乡土。  相似文献   

7.
《浙商》2005,(7):220-220
温州人范德永很兴奋.因为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好项目。他的这个新目标就锁定在安徽省黄山市。他不惜斥资6个亿.要在黄山脚下搭建一个总面积约22.6万平方米的国际旅游礼品商贸城。  相似文献   

8.
天水 《三联竞争力》2008,(10):32-45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企业家群体中.段永基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人物.因为他做了许多开创性的事迹。但他也是一个值得反省的人物,因为中国民营企业最致命的错误他也尝尽了。老段的悲剧在于太聪明,总想玩一把大聪明,和一把以中国为单位的大牌。  相似文献   

9.
陈茂生 《国际市场》2007,(10):16-19
有一句话很流行:如果你爱上一个人,就让他去做中介,因为他能获得优厚报酬;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做中介,因为竞争惨烈,要是失败他就成了“洋装瘪三”。  相似文献   

10.
敬雯 《商》2004,(6):17-19
第一次见到姚旗,是在他的办公室,见他的人除了记.还有经销商、朋友,等着他的还有排在一起的公司事务。对他的采访整整花了一个下午,时断时续,因为实在是无法不被中断.很多常务工作他必须要处理。  相似文献   

11.
晗风 《销售与管理》2006,(8):I0005-I0006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刻苦学习考上了中专,可谁料毕业后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就因为单位下景气而下岗但他没有向命运低头.回乡后他开始踏上一条为自己设计的人生路.尽管这条路走的艰辛而坎坷;尽管他的事业大起大落.受尽他人的冷嘲热讽;尽管他为办厂抵押了自己的住房;尽管他曾经为了东山再起甚至连家里唯一的一头老黄牛都低了债;但他最终成功了.他研制开发的系列产品共获国家6项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为了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环保围栏,他呕心历血,勇攀高峰,又一次开发成功全自动围栏生产线.首创无模具化生产三分钟整体无缝成型的新纪元,改写了流行于我国围栏手工生产.机械化定位悬滚.塑钢合模的生产模式.为中国围墙装饰的创新开拓出一条金光大道……  相似文献   

12.
邢东其人 飞机是他的交通工具.频繁穿梭于世界各地,来去匆匆.敛迹隐行,或创巨制于华堂会馆.或忙写生于奇山圣境,很少抛头露面的招摇.觥筹交错的应酬.因为他懂得时间对于艺术家的意义。作为明代著名书法家邢侗后裔.他远承家风.近得神启.自幼嗜画成癖,爱书如命.颖悟过人.  相似文献   

13.
王智颖 《中国广告》2013,(10):116-116
对于已经在唐神有11年工作经历的江瀚而言.唐神和他已经是休戚与共的关系。在唐神,他从销售一路做起.脚踏实地.完成了自己事业中的多次三级跳。现在作为公司的副总经理.他分管公司层面更多的业务.在办公室里能见到他.是小概率事件。因为他不是在客户那里,就是在去拜访客户的路上。  相似文献   

14.
一进虞晨曦的办公室,就看到一只行李箱在靠近门口的位置放着,拉柄都没有收进去。心想莫非他下了飞机就直接奔回了公司?可是对达彼思141的人来说.这已经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因为只要他们的老总在办公室,这只行李箱自然就会在了。不过,这只行李箱可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因为它的主人随时都可能拉着它从北京飞往另外一个城市,有时是上海。有时是台北,有时则是成都。在此可以形容虞晨曦是一位带着行李箱上班的广告人,  相似文献   

15.
二郎传奇     
他叫郎中强,今年37岁,傣族。因为在家排行老二,所以二郎就成为傣家乡亲对他的昵称。  相似文献   

16.
他是第一位从纽约证交所内部管理层选出的董事长;他是华尔街“一言九鼎”的金融行业巨子;他以自己的实力、业绩和贡献而成为美国传媒一度热捧的英雄……但这一切都不曾改变他倒台的悲局。格拉索啊格拉索,就因为那并不违法的“递延薪酬”,就因为他放弃作为的那点私心抑或“贪欲”,他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在习惯丑闻的华尔街,原本可以呼风唤雨的他,现在也成了华尔街丑闻的主角。  相似文献   

17.
我在布鲁克林读书,后来上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之后就读哈佛法学院,在那儿我让父母大吃一惊。因为只读了两个月我就退学了。我的父亲。是《纽约先驱论坛报》专门负责犯罪新闻的记.他问我:“你准备做什么来谋生呢?”我说:“别问我。”我真的不知道。他又说:“为什么不做些公关呢?”  相似文献   

18.
和阳 《创业家》2013,(5):46-47
在或许应该偏执的关头,杜国楹和他的伙伴们一再妥协。 杜国楹当初因为忽略产品质量而招致公司死亡,他个人为此负债2700万元。那是上世纪末的事情。最迟在2003年,杜国楹就萌动了“做个持续增长的企业”的念头。这番念头越来越坚决。做产品意味着投入.意味着在企业尚属弱小时就得冒险。杜践行自己的产品家理想时,时常面临选择:更安全一点呢?还是更激进一点?  相似文献   

19.
陈志列 《商界》2009,(4):99-99
这次的金融危机对于深圳的很多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没有造成很大影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早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深圳就已经被迫做出了“产业结构调整”。深圳懂得放弃一些制约自身经济发展的企业。扶持可以良性发展的产业,这次是尝到了甜头!所以,我认为在这次国家进行结构调整时,各级政府就应该下大力度鼓励好的企业做大作强,那些该倒闭的企业就让他倒闭,  相似文献   

20.
《上海工商》2003,(10):33-33
徐国俭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出生在浦东的川沙.和他交流,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不经意间流露的品德:朴实、坦诚、务实。他对企业的掌控是稳扎稳打的,但又并不缺乏创新。我问他:很多人说,上海人做企业,难成大气候,因为踏实的背后.可能就是闯劲的缺乏。听了后,他从嘴里进出一句话:“我不这样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