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明星 《中关村》2014,(8):55-57
5年付出,"海聚工程"已认定514位海外高层次人才,他们在京创办的高科技企业已达161家。海外学人中心也得到了海外人才的广泛好评。一直以来,北京市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拓展引才渠道、提升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北京创新创业,为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11,(2):72-72
2011年1月21日,《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人才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是北京市住房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创新创业的海内外高端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等各类人才解决一定时期内的过渡住房问题,多渠道满足人才的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3.
吴炜 《中关村》2011,(8):38-39
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是中央为构筑我国人才发展战略高地、建设人才强国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4.
人才战略是科技兴国的第一步。随着国家"千人计划"和北京"海聚工程"人才战略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汇聚北京,迫切需要成立一个在京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社会团体,推动海外人才工作的发展。于是,2011年12月12日,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应运而生。不久之后,在协会会员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明星 《中关村》2011,(11):24-28
举目四望,中国拥有世界增长最快、庞大而高度统一的新兴产业市场。未来十年,中国的增长机会将是巨大的。而中关村是改革开放、市场开放,特别是科技民营企业的先锋,甚至是全球密度最高的人才特区,按照赵凤桐书记的说法,这里将会影响全球的创新投入。  相似文献   

6.
明星 《中关村》2015,(3):78-80
北京被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沿着这个方向前行,让海归发挥作用,让他们得到重用,是协会存在的意义。2015年1月31日,一场云集在京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盛会——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第二次会员大会在京举行,逾百名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会员参加本次活动。会议总结了协会成立三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协会领导成员。会员大会结束后,协会又召开了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共谋协会未来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视线     
关村 《中关村》2011,(5):18-19
中关村打造"中国硅谷"惟有人才战略由中组部、国家发改委等15个部委暨北京市委联署下发的《关于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刊布后,引起各  相似文献   

8.
城以才兴,才因城聚。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正迎来城市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北京未来发展的有力引擎,而海外高端人才则将成为北京抢占的下一个高地。北京求贤若渴,留才有道。2008年12月,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成立。4个月后,北京发布《关于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意见》和《北京市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业和工作暂行办法》《北京市促进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和工作暂行办法》,启动了北京海外人才聚集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2012,(4):73-73
2012年3月22日,由中关村管委会支持、中关村人力资源经理协会承办的公益活动“2012中关村人才特区HR沙龙”在翠宫饭店举行。参加发布会的有中关村创新平台人才工作组、人才特区部分重点企业及留学生创办企业代表、中关村人力资源协会等。博奥生物人力资源总监陈江、新东方人力资源总监张如国等做了重点发言。中关村管委会人才处处长李志磊对沙龙提出了期望。  相似文献   

10.
沙磊 《中关村》2010,(7):56-57
中关村管委会相关部门正在加快研究制定建设"中关村海归人才特区"战略,将在特定区域针对特殊群体制定特别的政策和措施,创造一个特殊的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