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算盘不能丢     
算盘不能丢潘顺瑞20多年前,周总理在与李政道博士的谈话中强调指出:“不要把算盘丢掉”。而时至今日,祖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据报载:目前上海市22个区的近千所小学,上珠算课的只有崇明县。全国其他各地小学的珠算课近年来也普遍被砍掉,昔日...  相似文献   

2.
不经寒霜苦,安得香袭人?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 她也不例外。当许多姑娘用时装、卷发点缀自己妙龄之春时,她却一头扎进了堆积如山的传票和枯燥的阿拉伯数字里,并获得了山东省金融系统先进工作者、省技术能手的殊荣。她叫庞燕。 1988年,庞燕告别了童话般的校园生活,走进了信用社大门,成为临沂市银雀山办事处信用社的一名会计。一个全新的世界在小燕子面前展开了:数字、帐表、算盘、凭证……接到不断传来的记帐凭证,小燕越是想记得快,算盘和笔越是不听使唤,一个上午就积压了近百张传票,她手忙脚乱,两颊绽出两片羞愧的红霞。这时,社领导关切地对她说:“小庞,不要急,从基本功练起。”小燕认真地点了点头。从此,小燕给自己订了新的作息时间表,规定每天晚上必须练到12点。不知有多少次,她波那噼啦啪啦音乐般美妙的拨珠声所陶醉,忘掉了时间,忘掉了吃饭。冬天,手冻麻了,用热水烫一烫再打;夏天,手脚被蛟子咬得发痒,她就用风油精擦擦继续练,珠算水平步步提高。可在1989年市行办的业务技术比赛中,终因一珠之差名落孙山。失败固然难过,但小燕并没有气馁,而是悟出了“苦练加巧练”、“快而不准等于白干”的道理,更虚心地向老同志学习,把别人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练功当中。去年夏天,小燕刚做了扁桃体摘除手术,笫二天,就忍着伤痛又练了起来。医院的护士知道后,感慨地说:“这小丫头对算盘真是着了魔了!”就这  相似文献   

3.
三十年前,在河南省南阳市一个偏僻的小乡村里,一个小女孩和她的爷爷在玩拨算盘."来看啊,这样拨一、二、三、四,这儿只拨一下就是五……"爷爷象变戏法一样,小女孩睁着好奇的大眼睛问爷爷:"这样小小的算盘能干啥呢?"爷爷说:"你可不要小看这把小珠珠啊,小到可以算几毛几分钱,大到可以算整个国家的收入支出呢."从那时起,这个小女孩就对算盘产生了敬意.  相似文献   

4.
自从拙作《算盘世界觅奇珍》在本刊摘要发表之后,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映,他们为中华传统文化产品的瑰丽珍奇而击节赞叹,为算盘文物世界的异彩纷呈而眼界大开。为此,特再觅奇珍撰就本文以飨读者朋友共赏。橡珠算盘这是一只清代的文物算盘,铁框、铁梁、铜珠杆,上二下五圆形珠,共五档,全盘算珠35颗,黑色。乍一看去,似乎与一盘算盘并无两样,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的黑色的算珠颜色不像一般算珠那样黑得发亮,而是一点光泽都没有。若再用手去触摸算珠,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这些算珠全是柔软而有弹性的,这就是该具算盘最大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同事晓阳     
对于晓阳,我是先闻其名、后见其人的。我刚到农行参加工作,在时堰分理处上班,就听说梁垛分理处有个叫杨晓阳的会计,业务很是熟练,特别是打得一手好算盘,曾在农行盐城分行举办的业务技术比赛中获过奖。后来有一次在支行举办的业务技术比赛中,第一次亲眼目睹了他的风采:原来以为算盘打得快的人都有着文静的面容、修长的手指,而那天我所见到的却是他如胡萝卜一般粗的手指,竟然也能在细长的算盘上左右翻飞,再看其人.长得高高大大.一副活泼外向的神态,很难将他与文静的业务技术能手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家里有一把很旧的木珠算盘,左右各有一桥没有了,就像一个老人掉了两颗牙齿,显得古老而沧桑。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使用过,只是到年底大队干部来催收“缺粮款”的时候借他们“拨拉”一次,在父亲的叹息中再次出具“欠条”后把它放回原位。  相似文献   

7.
《我把算盘失落了》是刊登在九六年第9期《歌曲“杂志上的一首创作歌曲的题目,是词作家黄淑子和作曲家刘友平联袂泰出的新作,全词如下:“我把算盘失落了,有几分眷恋;我把算盘失落了,失落了一个古老的烦恼。电脑的琴键弹奏着欢歌,银屏上映出串串绿色的笑。心儿在琴键上跳跃,快把数字的音符存进电脑。唉,我储蓄起一个个小小的我,嗅,我推动着一片片大大的潮!我把算盘失落了,有几分眷恋;我把算盘失落了,我的心曲在琴镀上飘呀飘……’f读罢这首《我把算盘失落了》,我立即联想到同样是这家《歌曲》杂志发表的另一首与“算盘”有关…  相似文献   

8.
看了《中国工会财会》2006年第11期“文化长廊”栏目中刊登的金祺写的“算盘情思”一文,使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既亲切又激动,心里有一份特殊的情愫在跃动,悠久而绵长。我想凡是年龄稍长的经济工作者,与算盘有过交道的应该有同感吧!算盘是中国发明的,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算盘为经济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不应该忘记或遗弃它。现在我计算加减法还是喜欢用算盘。我赋《算盘——我的伙伴》诗一首。以抒发我一个老会计对算盘的一片深情。  相似文献   

9.
问:算盘和珠算是程大位发明的吗?答:算盘和珠算不是程大位发明的,早在他诞生之前就已经发明了,但肯定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因此算盘被世界科坛誉作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根据我国珠算史研究工作者和文物考古工作者的研究,一般认为完全成型的有梁穿档串珠算盘的发明时间应该是唐代,而随着算盘的发明应运而生的珠算,则最迟在北宋时已经普遍使用。最有力的史料证据有:宋徽宗大观二年因黄河泛滥而被淹没的河北省巨鹿县故城三明寺出土的“巨鹿算珠”文物与如今算珠相仿;北宋名画家张择端所绘名画《清明上河图》的赵太丞家药铺柜台…  相似文献   

10.
写下梦想     
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了徐姐,初看她,感觉是个小巧玲珑的妇人。脸上除了有些许斑点外,皱纹很少,整个精神气也很好。用朋友的话说就是“眼神很聚光”。这样的外貌很难让人想到她已经五十好几了。徐姐非常喜爱书籍,她说毕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开一个书吧。大半辈子过去了,仍旧没有完成自己的梦想,有时候感觉触手可及,但一直没有跨出这一步。所以要趁...  相似文献   

11.
刘蓉,是滁州分行的一名基层柜员。2005年5月,位于城区的凤凰新村储蓄所撤并,刘蓉被分流到沙河营业所,相熟的同事们戏称她这是“上山下乡”,刘蓉并没有因下乡而“郁闷”,她不仅迅速适应了农村营业所的工作和生活,而且敬业爱岗,勤奋拼搏,取得了优异的工作业绩,连续两年被支行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代理保险先进个人”,两年来,仅她一人营销的代理保险就达180万元。这一切,得益于她对工作和人生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一个被日三奉为“算神”的中国人江志伟日本民间把每年8月8日定为“算盘节”,人们在这一天都要抬着大算盘和被他们尊奉为“算神”者的画像上街游行、集会纪念。这位被日本奉为“算神”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中国人安徽屯溪的明代著名珠算宗师程大位。程大位何许人也?日本...  相似文献   

13.
孔子夫人与算盘算盘是有悠久历史的计算工具,其名称始见于明代吴敬所著的《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中,但算盘最早出现的年代则至今未能确定,至于它的发明人也就更无从稽考了。不过,在中国民间有此一说:发明算盘应归功于孔二奶奶,因为她是最早运用算盘原理计数的人。...  相似文献   

14.
一个贫寒甚至卑微的28岁足浴妹,每月仅有2000多元收入,却8年如一日节衣缩食将收入70%的血汗钱捐给家乡和厦门特困生,累计耗资10多万,现仍长期固定帮扶贫困学生37名。她回报社会的动机很简单:她在上小学时,一次参加元旦文艺演出。因要上台演讲没有鞋子穿,是她姥姥和她隔壁的一个也叫姥姥的老人各自给了一只不一样的鞋子给她穿。  相似文献   

15.
行军算盘透过展柜的玻璃我听见行军算盘正诉说着昨天的故事一一位聪明的司务长受到针线包的启示用草绿色帆布、螺栓和螺帽制作成这面卷放自如的行军算盘同时也创下中国算具史上的一页奇迹宿营地的篷帐里曾传出她精打细算的乐曲打胜仗的捷报上曾书上她精确统计的战绩有时从盘式上读出油盐柴米或草根树皮有时从盘式上读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战地黄花在风中浅吟低唱———每一颗算珠都是射向敌人的枪林弹雨浴过炮火的硝烟染过烈士的血滴跨过时代的万水千山踏过历史的雪山草地啊,行军算盘———军史说:你是一位无名英雄算史说:你是一次辉煌壮…  相似文献   

16.
算盘情结     
算盘情结晓程我们老家有个风俗,小孩满周岁的那天,桌子上放了诸如笔、墨、玩具枪、钱之类的东西,让小孩去抓。据说先抓到笔就代表这个小孩长大后会写文章。依次类推,当然,这当中也有算盘。听上辈人讲,我第一个抓的还就是算盘,大人们啧啧称叹:“这娃长大了会做帐房...  相似文献   

17.
<正>王友英是将乐县工商银行储蓄员,在全省储蓄专业第六次业务技术比赛中,夺得乙组三项第一名、一项第二名,以最佳成绩赢得四项一级全能冠军,定为我省参加明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比赛的选手.今年五月,她还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并被评为省金融红旗手.最近,我慕名采访了这颗即将飞向北京的“算盘珠”.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俗中的算盘文化(下)江志伟民间习俗中的算盘文化民间习俗中的算盘文化虽因地域文化差异而异彩纷呈,但不难发现它们都有一些共性的特色,比如:都建立在崇敬算盘爱护算盘的近于虔诚的“算盘崇拜”心态基础之上;都注重从孩童开始培训他们对算盘的崇敬和对珠算的学...  相似文献   

19.
胡翠莲是一位出生在农村的姑娘。从18岁开始就从事焊工职业,在弧光闪烁、焊花飞舞中,一千就是二十多个春秋。她曾两次下岗,但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所从事的焊工职业,多次被市、县评为“科技能手”。如今,她是江苏省金湖县唯一的一位焊工女技师。  相似文献   

20.
算盘对联趣闻林春增在台湾台南市的城隍庙中,珍存着两架档,为1937年所造。两旁的对联是:大算盘。其中一个长3.6米,宽0.9米,21善恶全是人自作;档,造于1959年,算盘的两旁有这样一幅对是非奠定法难容。联:这奇特的算盘,奇特的对联,富蓄一番处几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