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关村》2005,(8):17-17
“科学泰斗,晶体动力学,英名誉中外;学海宗师,半导体物理,师表惠后学。”这幅挽联是黄昆院士一生的高度凝缩。黄先生的一生,“科研育人双辉煌”,“治学为人堪为师表”,作学问坚持“从第一原理出发”,干事业着眼“放手培育新人”,生活中“一向淡泊名利”……一件小事让人终生难忘:1955年先生已是中科院院士,理应拿薪300多元,先生见一位同事只拿50多元,他说,“我要吸烟,比你多拿6元钱,其余都交党费。”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09,(6):15-15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科技北京”论坛的主题发言中建言:“北京应乘当前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东风,将首善之区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软件之都’,使之成为‘科技北京’建设的重要标志,为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做贡献,为中国发展成为软件强国、信息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倪光南院士认为,“天时地利人和”,北京具备发展软件产业的基础条件和环境优势。一是“北京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居全国首位,  相似文献   

3.
袁作东 《中关村》2004,(1):72-73
一份财经报纸说,“海归派”的背景,成功的创业经历,39岁的年龄,再加上1米92的身高和俊朗的外形,使岑安滨具备了一个“偶像级创业明星”的必要元素。  相似文献   

4.
马文良 《中关村》2013,(5):26-27
在他的办公室,我们见到了邓兴旺博士。这位著名的生物学家、美国耶鲁大学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系终身讲席教授,正在做一件将影响中国十几亿亩农田的事。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和许智宏院士对邓兴旺发明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赞誉有加之时,邓兴旺和他的团队也正快马加鞭。力图用精确设计育种技术替代传统的经验育种,并将其产业化,力争建成以企业化方式管理的世界级农业科技研发机构。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2013,(4):16-16
今年“两会”期间,来自中关村的代表格外引人注目。不论是连任的代表邓中翰、王文京、杨元庆、王小兰、严望佳,还是首次参加“两会”的李彦宏、雷军、秦升益,都精心地准备好一份份与中关村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提案。近年来,“中星微”创始人邓中翰院士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疾呼尽快出台《国家自主创新法》。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2013,(5):18-18
当“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之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程京向媒体放言:是什么拖了“中国创造”后腿?一是,“低效率审批拖死创新产品”。程京教授感同身受,拥有170余项国内外专利授权、累计近10亿元销售额,被评为“中国第一家进入世界水平的生物技术公司”,却差点闷死在审批机制之下。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2012,(3):19-19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计算机专家李国杰先生,鉴于时下“大量人才依然在海外”的现状,认为“有计划有目标地引进高端人才,是决定国家未来命运的战略性举措”。“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现在是我国实施人才开放流动政策的收获期”。他呼吁:引进高端人才不能搞“钓鱼工程”。一流人才最需要的是“用武之地”,即给他们提供足够发挥才智的舞台,比如重大项目的领头人等。  相似文献   

8.
郭文婧 《中关村》2012,(1):82-82
在美国,院士当选的关键是申请的项目内容。否则,院士的实验室拿不到项目、无法维系.也照样难逃“裁员”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日前,新闻集团董事长鲁珀特·默多克表示,随着分类广告转向互联网和发行量的进一步下降,大多数报纸的业务模式正受到威胁。默多克曾经一度将报纸分类广告营收形容为“黄金之河”,但他说:“有时河流也会干涸。”在接受英国行业出版物《PressGazette》采访时,他说:“我所认识的30岁以下的人中,没有一个看过报纸分类广告。”  相似文献   

10.
五月的北京,好戏连台。“全国科技周”,“北京科技博览会”,“世界生态高峰会”发布《北京生态宣言》,袁隆平院士成为媒体焦点……然而,我们最关心的却是互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