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历史表明,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不是来自投资,而是来自效率的提高。要让经济发展方式真正能够改变.唯一的出路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建立法制基础上的竞争性市场。” 相似文献
4.
软件产业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核心,随着全球蓬勃发展的软件外包热潮滚滚而来,我国软件产业将面临着200亿美元的订单。目前,中关村软件企业有5000多家,但是仅对日软件外包领域的人才缺口就高达5000多人,对美软件外包人才缺口更大,可供量不足10%,而且这个缺口正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教育界此刻面临着培养100万软件外包人才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5.
最近读一本叫做《亲历创业:从硅谷到中关村》的书颇得意味,本书作者张锡盛详致地将自己的创业历程记录在这本书里,然而,本书并非仅仅是记录自身创业过程的简单回顾,这里向读者坦陈的是作者的创业经验和对于经营理念的提炼。更为值得指出的 是,张锡盛先生敏锐地发现文化背景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在通常条件下,创业者更容易疏忽或无法意识到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条件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的制时,漠视企业外部的文化环境有时甚至会使企业受到相当大的伤害,付出极大的运作成本。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中关村人”,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办公室回忆录——《铺路石》,为其无私奉献和开拓创新精神所感动。这部30万字的写实回忆著作,真情道白,朴素无华,追述了当年试验区办公室很多突破性工作的细节,展示了试验区工作人员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精神风貌,记录了各级政府领导同志对试验区建设发展的远见卓识和鼎力支持。“写出了当年甘愿做改革铺路石的所想、所愿和所为”。 相似文献
7.
协同创新聚焦突破示范引领全球融合在举国上下畅谈"中国梦"的氛围中,北京海淀区发布了《进一步加快核心区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3-2015)》暨落实这一方案的《海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方案" 相似文献
8.
古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为的是大唐江山社稷永固;今有路甬祥院士《为科学创新献十策》.为的是圆中华复兴梦。 相似文献
9.
"要广泛吸引海外优秀专家学者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服务。""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谁能培养和吸收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习近平由人才战略专家、文化学者王辉耀教授主编的《百年海归创新中国》——创造中国第一、影响中国进程的百年海归风云录,是一部独具特色"剪影"式的海归人物撷英索引。我们对浩繁卷帙记录的上百个海归精英并不陌生,可是编者慧眼独具地画龙点睛,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倾注50年的心血,“目标始终如一”,皓首穷经,由一个人独立完成了60余万字的“中国版”《马克思传》,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史填补了一项空白。2008年10月《马克思传》付梓以来,成为纪念革命导师马克思190周年诞辰的最好行动。《马克思传》博得业界的好评和读者的青睐,被誉为“马克思生平事业研究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11.
12.
成立一年来,被喻作园区方案设计师、项目采掘工和资源供应商的中关村发展集团,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13.
2010年,金秋十月,中关村地区好戏连台。10月20-21日,由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科技日报社、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中关村科技同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共同承办的“2010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融金国际酒店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4.
世界又一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中关村。上世纪末,随着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国内外许多人士提出"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因为,他们从这几百平方公里土地上似乎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成立于2010年3月、注册资本达100亿元的中关村“超级航空母舰”——中关村发展集团,近期又有了大动作。 相似文献
16.
今年10月23日是陈春先等人下海成立北京市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三十周年。这是一个值得怀念的日子,因为陈春先等人的下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觉得用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在月球着陆时阿姆斯特朗说的一句话"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来形容,可以说陈春先下海个人一小步、中国经济两大步。一步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出的,另一步是旧经济向新经济迈出的。 相似文献
17.
光阴流转,一倏忽,第一家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创办已经30周年。尽管这家当年的仓库里的公司现在已经灰飞烟灭,甚至,旧址也未得到保留。但是,依然有热心人操办了一场隆重的会议,以资纪念,他们中有企业家、艺术家、媒体人、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19.
跨区域共建园区应注重新兴技术的集成应用,高起点规划,打造引领潮流的智慧园区、绿色空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央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局出发,对大区域发展格局进行重构性设计的重大国家战略,对于破解新时期首都发展难题、实现京津冀一体化、打造我国新的增长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三地合作格局初步形成就当前合作而言,京津冀三地积极推进,初步形成了多主体、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格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