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习牧歌 《中关村》2012,(6):74-75
2012年5月28日上午,中关村国际数字设计中心举行揭牌仪式。该中心的启用是海淀区实施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的一个重要成果。把电子卖场改造成新兴产业创新要素的聚集区,对周边楼宇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具有一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夏强、海淀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孙文锴、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汝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名杰等有关单位领导参加了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2.
日前,从中关村管委会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关村6000多家企业肩负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正在发挥龙头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利用高校科研机构创新源头密集的优势。张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之魂,构思一座创新创业的“梦之都”。中关村的创新业态呈现诸多亮点,给力京津冀“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为打造“梦之都”添翼。  相似文献   

3.
勒川 《中关村》2008,(4):24-33
何为“草根”?据说有两解。一说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那么“草根经济”的引申义也就与“民营经济”划上了等号。“草根”的另—个注解,那就是有着野草一样的生命力和繁殖力,那该是何等强大!  相似文献   

4.
大海  赵塑 《中关村》2004,(3):84-85
2004年2月29日,“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成就展”在北京农展馆隆重开幕,全国各地的“海归”精英济济一堂,展示了他们几年以来的创业成就,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2009,(8):40-41
求伯君、雷军、朱崇君、吴晓军,也许您并不熟悉他们的名字,或者只听说过一两个,但是提到金山、WPS、CCED、CCDOS、,网络时代的人们应该都不陌生吧。以上“四君”是中关村第二代企业家的代表,曾在90年代的商战中一展身手;是IT界的风云人物,在中国信息科技发展的长河里有他们值得纪念的名字。时过境迁,如今中关村的第三代早已红透互联网的天空,第四代也正在悄然无声的孕育之中。那些曾经奋斗在这里的身影多半已经各奔东西。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2011,(6):13-13
“云计算”的理论尝试已有10多年的历史,但是发展到接近于实际应用却是近年来的事。业界专家张亚勤博士指出: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从现实需求看,中国都应该及早投入“云计算”的大潮,在全球计算和通信产业的新一轮风暴中抢占到有利于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7.
卫汉青 《中关村》2010,(11):5-5
今年是中关村的"而立"之年。30年前的1980年10月,中国改革开放的麦种刚刚萌芽。根据邓小平1979年出访美国达成的科技交流协议,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陈春先1980年初参观考察美国硅谷后大受激奋,带领纪世瀛、崔文栋等几个人,创办了中关村第一家(应该也是中国第一家)民营科技公司——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  相似文献   

8.
《中关村》2010,(6):13-13
中关村创新示范区打造“产业技术联盟”,让“产学研”形成全新的研发创新链条,业已取得可喜的成果。“技术联盟”可以“串联起政府资金和产业链资源。破解各自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促进行业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盖城 《中关村》2005,(6):24-27
一百年来,中关村是一片和中国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密切相连的热土。正是在这片热土上,九十年前,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等社会精英开始探索中国崛起的道路。而中华民族崛起的道路,恐怕要上溯到1840年,从那时起,中国开始遭遇历史的忧患,中国才在世界坐标系中发现自己的边缘化,于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都是当时的社会精英们在寻找一条救亡图存的崛起之路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中关村》2014,(7):19-19
举世瞩目的巴西世界杯盛会上,虽然不见“国足”的身影,但“中国制造”的产品却随处熠熠生辉。运动员脚下飞来飞去令球迷眼花缭乱的的小小足球是中国制造,因“中国的机器流水线技术含量更高,生产出来的足球更美更圆”。放眼望去,从球场的安检设备、通信系统,乃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产品,都充满了中国制造的元素。  相似文献   

11.
马文良 《中关村》2011,(4):24-27
这个科技、金融要素聚集的区域摆脱了传统意味中的呆板,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并且饱含时尚的意味……  相似文献   

12.
马文良 《中关村》2011,(5):56-57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家顾问委员会是一个高层次、多领域、跨行业的"超级智囊团",这些专家不仅参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规划、建设、改革发展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同时负责向国家有关部门及北京市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马文良 《中关村》2011,(5):28-29
中关村与北京科博会的渊源要追溯到1999年,那一年还在规划建设阶段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首次以"中国·中关村"形象组团参加"北京国际周"。从那时起,中关村便以其数不尽看不完的"新玩意儿",频频成为科博会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给科博会吹来一股又一股新风。正在孕育中的“中国硅谷”就以这样的姿势首次与科博会亲密接触,向创业者们挥手,期望在这沃土之上诞生出一个个传奇。  相似文献   

14.
勒川 《中关村》2011,(6):55-57
借助科博会这一国际化平台,充分展示了中关村领军企业和自主品牌的新风采,以及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新举措,从而进一步树立了中关村示范区策源地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5.
卫汉青 《中关村》2011,(4):15-15
历史的脚步永不止息,中关村又一次成为创新中国的引领者。作为"中国新技术革命的摇篮和心脏",它的每一次跳动都引发世人瞩目。时光倒流。2009年3月,中关村的又一个春天来临,随着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时代将重任交付于中关村。  相似文献   

16.
《中关村》2011,(5):30-30
在第十三届科博会上,"云计算"成为瞩目的焦点。在云计算展区,不仅有龙芯中科的龙芯处理器及系列终端、百度的框计算,还有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的云杀毒、赛尔网络基于IPv6的网络传输设备及应用等.这些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示,让人们看到中关村正在形成一个由超算、云存储、云安全、云杀毒、云终端、云搜索、云服务等组成的云计算全产业链,中关村在云计算基础技术和平台建设方面起到了产业领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管伟  习牧歌 《中关村》2012,(10):66-69
《中关村国际化发展报告》显示,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关村在资本、人才、技术、市场诸领域的国际化进程已获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8.
卫汉清 《中关村》2011,(5):11-11
盛日清华,矞矞皇皇。穿越了历史尘烟,谱写了辉煌篇章的清华大学迎来了百年华诞。4月24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大会上,昔日清华学子、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讲话指出: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  相似文献   

19.
吴炜 《中关村》2011,(8):38-39
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是中央为构筑我国人才发展战略高地、建设人才强国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0.
王厉子 《中关村》2012,(1):32-35
中关村的建设者北科建集团,大举南下,以成功的中关村建设模式在长三角地区开拓新的科技地产,缔造新的科技之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