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伴随劳动力市场特别是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非标准就业的规模愈发壮大,影响愈发显著。与此同时,非标准就业的本质特征也决定了其诸多劣势仍然存在。非标准就业对于劳动者就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劳动调查数据并结合报告数据,以转换作为主要指标,对于我国非标准就业在劳动者职业生涯中扮演"桥梁"或者"陷阱"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就影响因素以及结果改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劳动者通过非标准就业实现了向标准就业转换的比例仅有5%左右,应该说,我国非标准就业在劳动者职业生涯中扮演的作用更符合"陷阱说"。但同时,传统非标准就业向新就业形态的转换会有效增加劳动者工资,故新就业形态提供了非标准就业内部转换的"第三条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高质量就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之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持续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就业矛盾也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利用2012—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传导渠道,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可以促进就业质量的提升,且对不同维度就业质量的影响依然显著;互联网使用通过增加社会资本、人力资本投资进而提升就业质量;就业质量的促进效应对东部地区、低龄男性劳动力更加显著。应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普及率,注重提升劳动者互联网使用技能,以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3.
实现共同富裕是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长期目标。互联网发展作为信息技术时代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改变居民家庭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会如何影响居民家庭实现共同富裕?文章匹配中国家庭金融(CHFS)数据与城市宏观数据就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居民家庭实现共同富裕,就业质量提升是其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对农村户籍、低学历或非正规就业群体,该作用更加明显;从结构分析来看,互联网发展对物质富裕和社会共享具有正向作用,而对精神富裕没有显著影响,其原因在于工作阶层认同未能提升。政策启示在于,可通过改善互联网相关职业群体在社会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增强其精神幸福感,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对共同富裕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劳动价值是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石,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联系经济社会中的新情况,新条件,新实际,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这对搞好市场经济建设,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如何通过教育公平促进共同富裕,关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目标之实现,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本文分析了共同富裕与教育公平的辩证关系,梳理总结了百年来党对教育公平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历程,根据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和教育公平呈现出的新内涵特点,提出了新时代继续推进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相似文献   

6.
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实践过程。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是辩证关系,共同富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树立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高度统一的思想观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新发展理念是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于促进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高质量发展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内生动能、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巩固基层政权、增强制度自信的重要保障。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至今,已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部分基层干部群众思想认知有待提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相关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增强、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相关联领域改革的协调性有待提高、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匹配度有待提高、对实现农村共同富裕建设的支撑力度有待加大等。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普及常态化的农村现代化培训;加快综合性政策出台,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相关改革的协同效应;因地制宜探索内外联动发展新模式;构建共同富裕原则下治理新格局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优化其发展,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最终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发展土壤和实现条件,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具有内在规定性。就本质特征而言,共同富裕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富裕;就实现难度而言,共同富裕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共同富裕,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就覆盖面而言,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就实现内容而言,共同富裕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共同富裕,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就永续发展而言,共同富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共同富裕,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式;就实现的内外部环境而言,共同富裕是靠和平发展实现的共同富裕,要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实践路径方面,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根本支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方式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明确阶段性重点任务是推进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坚持正确方法论是推进共同富裕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没有发展,也就谈不上科学发展,而发展的基础是财富创造。所以,适合科学发展的收入分配,首先必须有利于财富创造。人的素质和人力素质投资固然十分重要,但其创造财富、促进科学发展的作用最终必须表现在劳动贡献上,用收入分配激励劳动者在劳动中实现人尽其才,科学发展才能落到实处。经济的科学发展必须借助越来越多的新工具,所以收入分配还要有利于物尽其用。社会和谐是经济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收入分配不能导致两极分化,而要促进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金融是经济活动的血液,运用数字金融的“普惠性”解决发展不平衡是实现共同富裕重要路径之一。在构建共同富裕指标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促进共同富裕;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支持创新创业促进共同富裕;维度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均能促进共同富裕,而数字化程度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不存在;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存在,而在东部和东北部地区不存在。应进一步提升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因时因地制定差异化政策,更好地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文章探讨了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的理论联系,依据2012—2019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实现起积极促进作用,并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发现,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是数字经济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重要机制。通过时间异质性检验,得知“宽带中国”战略增强了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通过区域异质性检验,得知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较明显,在我国西部地区作用效果较弱。进一步研究发现,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类自古以来就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防止贫富分化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可能性。从经济史的发展角度看,先秦思想家主张建设一个“大同”社会,并按照“维齐非齐”的办法实现“明分”;两汉时期思想家主张采取“善因之”的不予干涉态度抑制贫富分化;唐宋思想家在“义利之辨”的影响下,主张通过保护富人,调节贫富关系;明清时期思想家主张实现对贫富分化中的弱势群体的扶助和救济,促进共同富裕。到了近代,中国思想家将共同富裕社会的建构作为救国救民的政治理想和行动方案,提出了建设“大同社会”“大同世界”,发展“民主主义”,实现共同富裕。与此同时,西方社会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则希望建立一个消除阶级对立与冲突,实现共同富裕的新社会。这些思想和主张为新时代中国社会处理贫富问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形成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思想筑牢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演化发展,鲜明体现了马克思思想理论的发展脉络。《手稿》中异化理论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生活,为马克思通向新世界观打开了大门;《形态》使异化理论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取得新进展,其内涵更加明确,成为马克思主义完整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手稿》到《形态》马克思异化理论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税收在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后,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新要求,意味着税收除了发挥调节收入的基本功能以外,还要更加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在调整产业结构、创新驱动发展、改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中发挥更大作用。但目前的税收制度仍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央地税收分成比例欠科学不利于产业升级、个人所得税合理性不足、阻碍科技创新发展等。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地方税制,灵活制定分成比例;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快房地产税、遗产税立法;及时更新消费税、资源税征收范围;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在改革中的作用,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不仅强调要实现个体正义以促进个体自由、平等与全面发展,而且强调要保障个体正义的优先性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的发展以及世界历史的发展;马克思的个体正义优先理论涉及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的现代化等重要内容,对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等具有较为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具体道路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对未来社会的原则性构想,对于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法性,增进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对于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态特质;对于解答和回应人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种种疑惑,解放人们的思想,都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同时,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形态的有机结构理论和人的发展理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服务业具有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关系广大劳动者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实现转型升级,是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在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向平台化方向发展、新模式和新业态不断涌现的新时代,建议重视和开展下述方面的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有效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培育新增长点;继续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搭建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8.
公共就业服务是政府为促进公平就业所采取的积极行动.在就业矛盾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改革和调整现有的就业管理服务制度,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成为实现劳动者就业权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当前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现状,指出在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如公共财政投入不均等、城乡与区域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公共就业服务差距悬殊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虚拟资本作为信用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的产物,在当代社会发展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阐明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基本脉络,从本质上认识虚拟资本的新发展,进一步探讨该理论的几点当代价值:有助于资本市场理性创新;有助于健全金融风险监管机制;有助于激活虚拟经济发展基础;有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过程中推进共同富裕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但也形成了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粗放型低水平增长模式,造成了比较明显的劳资差距、行业差距、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共同富裕面临着严重障碍。从生产分工深化、市场规模扩张、分配结构优化以及消费需求提升四者之间的互动增强机制出发,提炼概括了“马克思—斯密—杨格定理”,提出要把发展的着力点转向“国内大循环”,通过国内市场扩张促进分工深化,把粗放型低水平增长模式转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将通过技术劳动报酬提升效应、实体经济资源集聚效应、产业区域布局优化效应以及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效应等四种效应,有效缩小劳资、行业、区域和城乡的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