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峰 《时代经贸》2010,(2):43-46
近日,品牌中国发展研究中心公布了2010年1月中国十大品牌事件,各大卫视烧钱争夺收视、百度被黑震惊网络世界、中国汽车产销全球居首等重大事件入选。具体事件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江炎骏 《经济前沿》2013,4(5):129-139
本研究的对象为发生负面事件的企业,研究企业捐赠的保值效应,拓展了企业捐赠经济效应的研究,对现阶段负面事件频发的中国企业具有重要实践启示。本研究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中国企业捐赠的保值效应,即企业捐赠能够在企业负面事件发生时为股东财富提供保值。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表明,中国企业捐赠具有保值效应。实证结果还支持了事件性质对企业捐赠保值效应影响的研究假设,结果表明,与发生其他负面事件相比,发生竞争性负面事件时企业捐赠为股东财富保值的效果越弱。  相似文献   

3.
《经济月刊》2014,(1):128-128
近年来,跨国企业在华被频频“质疑”,苹果中国双重标准、摩根大通雇佣丑闻、葛兰素史克行贿事件、恒天然奶粉污染事件……诸多在国际市场叱咤风云的跨国企业,一进入中国市场便不可避免地遭遇“搁浅”,这是偶然还是必然?跨国巨头们应该怎样应对中国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4.
《财经文摘》2008,(10):54-54
中国的三聚氰胺含量超标奶粉事件已经造成2例患儿死亡,超过1250例患儿查出肾结石。这已经不是中国近年来第一次爆发的婴儿奶粉丑闻了。2004年的安徽假奶粉事件就曾造成了至少13名儿童死亡。 曝光过程曲折 最近这件奶粉事件中的重点,在于事件曝光所用的时间,以及曝光之前曲折离奇的经过。  相似文献   

5.
基于事件系统理论,应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以两家本土知名制造企业为纵向研究案例,揭示创新氛围、创新能力、创新开放度在创新质量提升中的作用,可为其它制造企业提供指导。研究发现:事件空间、事件强度影响制造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在被动性事件中通过利用性创新能力识别创新机会,在主动性事件中通过探索性创新能力获取创新机会和资源;创新氛围有助于促进利用性创新能力向探索性创新能力转变,创新开放度有助于提升主动性事件对创新质量的促进效果;在制造企业成长历程中,被动性事件和主动性事件的交互作用形成创新质量提升的正反馈,被动事件变少、主动事件变多,创新质量得以提升。研究结论对中国本土制造企业如何在复杂动态的事件环境中进行创新管理、促进创新质量提升具有一定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从东芝笔记本事件、松下手机召回事件再到近期索尼数码相机事件,无论是市场商誉还是产品质量,那些曾经在中国出尽风头的日本电器正在遭遇着危机的拷问。[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2011年10月10日“淘宝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促使各界对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完善规则建立以及相关立法的深刻反思。通过对“淘宝事件”的探讨,分析了“淘宝事件”所折射出的中国电子商务的法律滞后性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财经文摘》2010,(7):38-38
近几周来,中国工人的劳动环境备受关注,本田汽车中国工厂的工人罢工事件和富士康公司的连续自杀事件都在某种程度上源于工人巨大的工作压力。富士康和本田都已承诺提高工资,但似乎罢工还在继续蔓延。上周,本田汽车中山分厂的工人举行抗议,要求成立自己的工会,并且至少五个城市的外资工厂都接连发生了罢工事件。这些抗议折射出中国新一代工人怎样的思想和需求?已在中国劳动力市场投入巨资的跨国公司又该如何回应?  相似文献   

9.
如今达能强购娃哈哈的事件闹得满城沸沸扬扬,而这一事件最重要的还是它所引发的思考。在中国经济连续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觊觎中国市场,很多跨国公司通过并购中国知名企业进入中国无疑是最稳健的方法。中国企业品牌自我保护意识急需加强。文章在查阅大量文献以及进行了大量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迭能收购娃哈哈事件的剖析,深入分析了中国企业品牌并购危机,并给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剡矛  黄文博  周海娟 《经济视角》2010,(5):60-61,65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以及群众利益关系处理不当,基层群体性事件频发。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持社会安定不利。本文将以社会学家科赛的冲突理论为研究视角,着重回顾并分析当代中国群体性事件,为基层政府解决类似问题探索出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企业界每天都在发生很多事件,这些事件,或正面或负面,或令人欣喜,或令人不快。只要稍加探究,就会发现,这些事件的背后都有其必然的文化根源。 2010年1月下旬,首届首席文化官(中国)年会在深圳召开,经初步筛选、网络征集和专家评审三个阶段,会议推出了过去一年里的十大企业文化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序,这十大事件分别是——  相似文献   

12.
2009年6月底,俄罗斯查封了切尔基佐沃市场,该事件给中国商人带来了巨大损失。但正如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高锡云所表示的那样,虽然事件影响很大,但俄中经贸合作走向正规化是必然趋势。而就在该事件的前一天,俄总检察院侦查委员会主席巴斯特雷金宣布,俄检察院侦查委员会业已成立由俄所有执法部门代表组成的专门机构,努力尽快彻底关闭切尔基佐夫斯基集装箱大市场。  相似文献   

13.
观察中国的国际环境、国际地位和发展机遇的切入点有六个事件: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标志着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象征;我国成功应对金融危机,展现出“赶日超美”的势头;亚丁湾护航和利比亚撤侨事件,标志着中国有全球利益需要保护;20国集团取代8国集团,标志着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被推到全球治理中心;钓鱼岛事件和关国航母进入南中国海和黄海,引起中国强烈反应。我国的国际环境处在“机遇空前”、“挑战空前”,机遇永远大于挑战的时代,面对复杂的局面,我们的对策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在今后一段长时期内,我国会经历“成长的孤独”和“成长的烦恼”时期,我们要坚持邓小平同志“在体制内成长”的决择,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达芬奇事件”无疑是2011年中国家具行业最热门话题之一,更引起了社会舆论对家具行业的广泛关注。尽管达芬奇事件尚未有最终定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妈”事件是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较为著名的一次事件,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投资者较强的购买能力,但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了我国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存在的投资错位、缺乏理性分析和途径匮乏等问题。为此,我们应从投资环境建设、投资者投资选择能力建设以及风险防控能力建设的角度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深度看代工     
高雅 《财经文摘》2010,(7):84-86
近来,富士康深圳工厂接连发生多起员工跳楼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集团老板郭台铭频频巡访厂区,除了加薪政策之外,还布下了天网、地网及无形网,全力防堵自杀事件的再发生。行业危机很多人认为,频发的跳楼事件凸显了过去二十年来郭台铭自创最成功的代工模式已遇到瓶颈。事件爆发后,香港《经济日报》以“富士康困境,中国发展困境”为题发表评论。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David Pilling也说:“中国繁华梦,跳出黑暗面。”美国《华尔街日报》也刊登了一篇题为“富士康悲剧背后的悲剧”的评论文章,认为将矛头完全指向富士康是草率和无力的。  相似文献   

17.
刘建辉 《经济》2006,(7):84-85
很遗憾的是,对于大多的人来说,认识杜邦是从2004年的杜邦特富龙事件开始的。对杜邦中国来说这是个产生极大负面影响的事件,尽管后来美国环保署以及中国国家质检总局都特别说明,不粘锅中所使用的特富龙涂层是安全的,公众是被美国环保署不精确的描述以及媒体的错误理解所误导,但是在中国市场上,直到现在不粘锅乃至杜邦公司仍然没有完全摆脱“特富龙事件”的阴影。  相似文献   

18.
当地时间9月16日晚,西班牙东南部城市埃尔切发生了焚烧中国鞋商货品的事件,联系到2001年8月至2002年1月的俄罗斯扣鞋事件、2003年冬罗马烧鞋风波、2004年尼日利亚温州鞋被列入“禁止进口商品名单”、今年2月俄罗斯内务部出动大量警力查抄莫斯科“艾米拉”大市场温州鞋,损失约3000万美元等一系列事件,人们不禁想问,近几年来在国际市场上攻城拔寨又屡陷困境的温州鞋究竟怎么了?中国大量物美价廉商品出口的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危机?  相似文献   

19.
茅台企业是中国有名的酒业巨头,一直在国人的心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2012年的塑化剂事件将茅台推到了风口浪尖,同时也引起了各方对此事件关注和研究。鉴于此,基于从经济学的视角,特别是博弈论的角度对整个事件进行分析,进而发现现今社会的监管和企业治理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来减少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公共危机频发期,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危机,也包括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方面带来的危机,中国政府如何有效地预防、回应、化解和消弥各种突发性危机事件,提高政府对危机事件的应急能力、处理能力、控制能力,已成为今后必须重视的重大问题。就转型期中国政府如何利用第三部门有效、及时、平稳地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