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普遗采用了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模式的企业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企业技术创新出现边缘化和空心化的严重问题.而沿海地区面临的问题尤为严重.本文通过广东省的案例分析了这种技术创新模式产生的机理和问题的成因,提出要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企业可持续性自主技术创新模武,以优化产业转移战略过程中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3.
利用2009年安徽省制造业各行业的数据,应用突变级数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安徽省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安徽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较高,轻纺工业和原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相对较低。提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下,提高制造业各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是安徽省"十二五"期间全面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关键途径,也是实现安徽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从产业转移视角出发,建立了产业转移效应→知识管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框架。根据欠发达地区企业自身特点,从关联嵌入路径、适应性竞争路径、员工流动路径及示范学习路径4个维度构建了产业转移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的理论模型。基于调查问卷数据,用SEM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产业转移通过适应性竞争路径、员工流动路径显著促进了欠发达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关联嵌入路径和示范学习路径中部分路径显著促进了欠发达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如关联嵌入路径中的积累结构、认知资本路径,以及示范学习路径中的明确角色清晰性路径。 相似文献
5.
6.
当前,随着产业的模块化发展以及产业链分工的细化,产业集群化转移成为产业转移演化的新趋势.本文阐释了产业梯度转移的含义及模式和产业集群转移的动力及模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产业集群向西北转移和分散,这对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转移、人力资本素质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可使西部产业集群享受到业务量的扩大、技术升级、知识与信息的共享. 相似文献
7.
8.
企业规模、产业集中与技术创新能力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本文考察了企业规模、产业集中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大型企业和科技型小企业均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而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也将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作者认为,为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当前很有必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企业规模结构,同时通过制定和完善市场竞争政策,促进制造业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10.
产业竞争力的实质和核心是比较生产力,技术创新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深化和活跃技术创新,努力使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12.
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的创新战略问题。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是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经济活动的总的谋划。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主要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原则、根本目标和主要规划等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一些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方向性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要运行机制可概括为基础性、保降性、推动性三大机制。中国业已建立的许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机制的不完善,使联盟不能稳定健康运行。需要从完善政府监督引导、建立良好的信用与利益分配、信息与人员开放机制,政府、联盟、市场互动动力机制推动联盟快速、高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在产业梯度转移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对于广东山区和东西两翼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在吸收“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投资方面不尽人意。就目前现状而言,广东山区和东西两翼特有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经济发展滞后;而“珠三角”地区由于多年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招商引资优势逐步弱化,经济发展后劲乏力。建立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诞生的,这在全国首开先河。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产业转移是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个重要发展趋势,这次国际转移具有哪些特点?中国制造业迎接国际产业转移具备哪些优势?中国应以何种战略吸纳国际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7.
以中、德两国研究机构联合开展的“企业技术创新与转移活动现状调查”工作为基础,对大量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全面论述了北京地区企业技术创新与转移活动的主要特点和突出问题,并在借鉴德国政府相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为更好地促进北京地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与转移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20.
结合、运用法律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运行过程中的原创性技术创新、二次技术创新、营销性技术创新和战略性技术创新分别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认为企业应当结合和运用具体的法律制度,依法促进和保障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