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动分析的几点商榷意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经济研究》1991年第1期发表了杨伟民同志的《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动的实证分析》一文(以下简称《分析》),该文通过对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动的实证研究得出我国地区间的收入差距逐渐变小的结论,并进而给出了几点极重要的政策性启示。初览此文,为这种结论而感到新颖和欣慰;继而,笔者又对其结论和分析方法产生了疑窦。现提出几点向杨伟民同志请教。  相似文献   

2.
窦维 《时代经贸》2011,(12):34-34
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举国上下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东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更是成了焦点。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根据东西部地区的经济数据对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进行了实证研究,建立了相关计量模型并分析地区收入差距的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举国上下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东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更是成了焦点.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关系到人民群众r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根据东西部地区的经济数据对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进行了实证研究,建立了相关计量模型并分析地区收入差距的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的调整会改变各种生产要素在各个行业间的配置比例,从而使得各要素的边际产品发生变化。这样,在要素价格取决于其边际产品价值的情况下,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水平也因此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这种效应的产生是以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为先决条件的,而这种条件在现实经济中并不存在,因此,产业结构调整不能有效地发挥改善城乡间居民收入分配的功能。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的变化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我国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低收入地区基本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有经济发展战略、地理因素、教育机会不均等多方面的原因。如果地区间的收入差距过大,会使中西部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向东部地区大量转移,造成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落后,从而导致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也很可能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促使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随着宏观经济分层调控政策的实行,特别是以“分灶吃饭”为核心的预算体制的建立,使各地区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区域经济利益的独立性得到强化,区域间的利益摩擦表面化。区域经济问题日益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热点,云南省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8.
基于西藏自治区1978—2008年间官方统计数据,对比分析西藏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相对收入差距以及在此期间所呈现出的特征,进而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与趋势外推法对未来十多年西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预测,最后得出西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将影响西藏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西藏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以及小康西藏目标的实现与和谐西藏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樊园杰 《经济师》2013,(11):57-58,75
我国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世界瞩目。然而在经济创造奇迹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由于收入差距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研究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并针对其制定出相关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对贸易影响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总结,从传统的贸易理论到新发展理论的代表学说,旨在从理论上分析我国出口贸易对地区收入差距影响的途径;通过对我国出口贸易、地区收入差距的发展趋势的描述以及数据的佐证,并运用到计量模型中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协整分析得到出口贸易和地区收入差距二者之间都具有关联性,收入差距随着出口贸易的变化而变化;最后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到出口贸易促进收入差距扩大的结论,并针对这些结论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省国民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人们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但实证分析发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拉大,如不采取任何政策措施,这种差距将长期存在并难以消除。因此,政府应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多角度对江苏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进行描述,对收入差距的来源进行分析,对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状况作基本评价,并就缩小农村居民间的收入差距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入是反映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不仅影响社会公平,而且影响经济社会长期稳定的持续发展。1996年一2004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揭示出引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在于自然因素与体制因素的不同。要缩小这一差距,就必须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化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13.
龚庆秀 《生产力研究》2012,(1):102-103,133
以多元线性回归为手段,文章分析与度量了广西产业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二、三产业的产出水平对城镇居民收入有较大的影响,而第一产业的产出水平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居民收入有较大的贡献。在理论上论证了通过农业的发展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可能性,旨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农产品供给总量基本平衡,而且许多农产品供给出现相对过剩,这使得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处于缓慢状态,尤其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绝对额甚至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农产品供给总量基本平衡,而且许多农产品供给出现相对过剩,这使得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处于缓慢状态,尤其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绝对额甚至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区域发展差距是地理学研究的经典命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居民真实收入的差距也成为区域发展差距研究关注的内容。对于区域发展差距的研究通常使用名义指标(GDP、人均GDP、可支配收入等)进行测度,然而物价水平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名义收入存在被高估或低估的现象,需要用更合理的真实收入指标来衡量区域发展差距。针对当前名义收入不能反映居民实际收入的客观事实,文章借鉴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理论,从购买力的角度测算各地区的实际收入水平差距。结果表明:1通过购买力平价可以得出用来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之间综合物价水平的空间价格指数(Space Price Index),用于消除地区之间物价水平的影响,将名义收入转换为实际收入;2综合考虑收入和物价两个因素,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要小于名义收入所显示的差距;3长三角地区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均是高值集聚的热点,是居民收入高、购买能力强、实际生活水平最高的区域,西南部分地区则由于名义收入水平较低、物价水平较高,是实际发展最落后、居民生活水平最低的区域。  相似文献   

17.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扩展的基尼系数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不断扩大,国有单位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基本上与全国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保持一致,城镇集体单位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变化不大,其他单位①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不仅初始值比较高,而且扩大得比较快。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来自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及私有化所带来的分配不均,另一方面来自国有部门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及其国有部门行业的垄断性质。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03--2012年数据,通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基尼系数等指标对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测度,并分析河南省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状况。河南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的绝对差距都在持续加大,其相对差距呈缩小趋势;全省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分配相对合理,但农村内部的贫富差距大于城镇。最后,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变动趋势与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变动趋势与因素分析王青,来国超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增长,但是分阶段考察,近年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明显趋缓,1980~1984年为15.1%,1985~1988年为5%,而1989~1991年仅为0.7%。有...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以传统行业收入决定理论为基础,运用2003年~2008年我国19个行业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系统地分析了2002年至今各行业收入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生产效率仍然是决定收入变动的重要因素;垄断因素在行业收入差距扩大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人力资本水平对收入变动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笔者还阐述了加入"世贸"组织后垄断行业暴利、高教扩招等社会现实问题对行业收入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