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矿业国际投资与我国矿产海外勘查开发的战略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我国矿产资源十分短缺,进口不断增长,到国外勘查开发是解决我国矿产资源短缺、确保其稳定供应的重要途径,对确保我国经济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矿业国际投资的历史演进入手,在分析国际矿业投资不同阶段投资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矿产海外勘查开发的战略机遇进行了分析,以期引起有关部门与矿山企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与投资周期长的特点,矿产勘查金融正成为社会资本矿业投资的重要板块,并有待于投融资体制的创新。信托制度的灵活性、严格风险隔离作用,使得矿业勘查信托具备可行性,并能促进资本与勘探技术有效结合,催生地质找矿新机制。矿产勘查信托也将成为信托行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对建立我国风险勘查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一些国有老矿山资源的枯竭,国家投资逐步退出矿业领域,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矿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尽管如此,我国风险勘查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将有碍我国矿业的发展.因此,应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建设,使企业成为风险勘查投资主体,建立我国风险勘查的长效机制.这是繁荣我国矿业,实现矿产资源持续供给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探析矿业与资本市场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解资源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提高资源保障程度.一方面,加大国内地质勘查力度,增加可采储量.另一方面,利用境外矿产资源,通过对国外资源企业并购、交叉持股等资本运作方式来控制境外资源.这两个方面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有效支持.矿业上下游产业的割裂,风险勘探领域资本市场不成熟,缺少规范的中介机构是当前我国矿业资本市场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促进我国矿业资本市场建设的政策建议如下:一是建立矿业股票交易市场,降低上市融资门槛;二是强化相关中介机构服务和监管;三是组建大型资源性公司,统筹海外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四是构建风险勘探机制,加强地勘基金的作用;五是在政策上给矿业积极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中亚五国优势矿产资源分布及开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正  蒋峥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25(5):34-39,55,56
中亚五国矿产资源丰富,油气、石油、煤炭、铁、锰、铬、铜、钼、金、锑、锌、铝土等矿种的储量和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而且从成矿的地质背景和优势矿种的矿集区分析,资源潜力巨大。加强与中亚五国在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对缓解我国资源压力具有现实意义。中国企业到中亚开展矿业投资,应综合考虑目标国的矿业法规政策和投资环境,并注意关注重点项目、评估投资风险、抓住投资机会、探索利用当地资源进行深加工的投资方式,寻找相关国家的垄断企业合作投资能源矿产;选择投资非油气矿产资源时,要慎选合作伙伴,考虑项目周边的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相似文献   

6.
推进区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是落实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四大区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具特点,在遵循资源禀赋、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统筹兼顾与全面安排、因地制宜与发挥优势的原则下,提出促进西部地区优势资源转化、推动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发展、优化中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深化东部地区矿业发展的区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7.
世界金融海啸已经影响到世界矿业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当前我国矿业的问题是内外因素叠加的结果,这些因素导致我国主要矿产品的给量增长较快,产能超出需求的增长.地质勘查基金要发挥对矿产资源勘查的调控作用,要参与矿产资源规划编制,负责无风险、低风险矿产资源前期勘查,参与优势资源矿产地储备和对外矿产勘查投资,并与现有地勘单位建立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青海作为我国西部欠发达的资源型矿业省份,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在其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进一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战略研究对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就青海省能源资源、重要金属矿产资源、盐湖资源、地下水资源等方面的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入.矿业跨国投资和矿业国际产业链整合程度不断加深.对外商投资我国矿业进行管理,使其在更高的平台上参与我国现代化矿业建设是我国矿业行业管理中迫切需要完善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和商业务部公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对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引入外资方面做了较大调整,体现了统筹兼顾矿产资源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统筹兼顾东、中、西部三个矿产资源开发区域.统筹兼顾内资和外资两种矿产资源投资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开发合作运行模式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开发合作模式日趋成熟,呈现出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参与投资主体多元化、合作方式多样化、依附资源多产业化发展等特点;但相对于国际矿业巨头,整体规模有限。我国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竞争优势,结合资源发展战略,选择适宜的合作模式和合作伙伴,多模式组合,多伙伴联合,多产业整合,积极主动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构建海外矿产资源开发合作体系,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外商投资非油气矿产资源勘探中的投资定位、主体、国家审核程序、经营期限、出资、外国投资者退出、外国投资者回报等方面的法律问题作了探讨。指出现行外商投资法中的一些不明确或不适应矿产勘探的问题 ,为解决此类问题 ,文章提出了从五个方面针对外商投资非油气矿产勘探 ,对现行外商投资法律法规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通过建立矿业合同制度,包括矿业企业合同和矿产资源合同,可以促进外商来华投资矿产勘查和开发,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3.
对矿产资源勘查项目进行的投资评估 ,是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之一和项目投资应考虑的必要条件 ,具有预测性和前瞻性。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的诸种问题 ,论述了矿产资源勘查项目投资评估的意义 ,提出了矿产资源勘查项目评估的四条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风险勘查融资与投资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解我国矿产资源紧缺的局面,关键是建立一个适合市场经济体系发展的矿产资源风险勘查融资和投资机制。矿产资源的风险勘查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国外风险投资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对建立我国的风险勘查融资和投资机制及运作模式有借鉴作用。地勘单位是我国风险勘查事业的主力军,要建立新的机制,首先要将地勘单位改革为股份制公司,其次,将风险投资的金融资本通过风险勘查项目吸引到地质找矿的事业中来,实现两者的结合,达到双赢,最终推动我国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事业的良性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完善地勘工作体制 促进地质找矿的有效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地质勘查工作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有效投入不足,难以发挥其先导作用和引导作用;②商业性地质工作投入不足;③政策环境不利于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完善地质勘查工作体制,加大地质找矿投入的有效途径:①国家和地方将地勘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②改革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投入机制;③政策上要鼓励勘查;④建立和完善商业性地勘工作投融资机制;⑤给予税收政策的支持;⑥应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1999-2005年的非油气矿产勘查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从勘查和采矿许可证发放、勘查投资、矿业权交易三个方面对我国非油气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地区发展进行分析、探讨。经分析总结:能源矿产的勘查与开采由东部、西部地区逐渐移向中、西部地区;金属的勘查与开采项目早期集中在东部、西部地区;近年中部地区矿产勘查、开采增长迅速,三地区金属矿产的勘查、开采活动比重趋近。中部地区继东部、西部之后成为勘查投资的集中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矿业权交易数量和交易规模增长迅速,我国矿业权市场交易日趋活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性矿产勘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的矿产勘查工作。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已初步形成了商业性矿产勘查的体制架构、市场和宏观管理体系。但仍存在体制性障碍、权益保障体系不完善、市场发育程度不高等问题。为促进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发展,应大力培育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主体,改善投资环境,并实施国家重要矿产勘查支持计划。  相似文献   

18.
在资源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对海外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加强海外风险勘探,可实现在世界范围内配置矿产资源,且存在发展空间和重大机遇。我国海外风险勘探的资金来源有:国家资金,社会资金,企业自有资金,海外资金。我国海外风险勘探的资金支持建议:⑴完善国家的金融支持;⑵加快完善矿产勘探资本市场;⑶多种渠道融资。  相似文献   

19.
近年世界铂族金属供需及勘查开发的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工业对铂族金属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汽车催化器装置对铂族金属需求稳步增长,促进了铂价高涨、钯价回升,铂族金属已成为国外矿产勘查的一个新热点,勘查开发投资不断增加,在南非、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相继发现了一些重要铂族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