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支拔凭证管理的风险。新的国库会计核算体系,使国库资金的汇划渠道更加顺畅,但国库资金风险隐患也相应增大。支付系统开通后,国库部门可以通过支付清算系统、同城票据交换和国库内部往来等方式划拔资金,而预算拔款凭证作为财政部门在国库部门拔付库款的主要凭证却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一是既未列入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又没有象支票有防伪和使用有效期限,对其保管也没有特殊的要求。二是财政部门填制预算拔款凭证时,只在第一联加盖预留印鉴,其他联次没有任何印章,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国库业务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库TCBS、TMIS、TIPS等系统的不断升级完善,二代支付系统的上线运行,国库核算模式由原来的国库内部往来转变为支付系统往来和同城票据交换,国库部门走向资金清算的前台,清算方式的改变造成国库风险点前移。一方面加速了国库资金汇划效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国库资金的风险隐患,国库核算方式的转变对业务操作方式、各岗位职责、CA个人证书、重要空白凭证等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防范和化解国库资金风险愈显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一、基层国库业务的主要风险1.现代化支付系统加大财政库款支拨风险。新的国库会计核算体系,使国库部门资金汇划渠道更加顺畅,但国库资金风险隐患也随之增大。支付系统开通后,国库部门可以通过支付清算系统、同城票据交换和内部往来等方式划拨资金,而预算拨款作为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国库部门支付库款的主要凭证,其管理方式却没有任何改变,既未列入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又没有像支票那样规定使用期限。财政部门在填制预算拨款凭证时,只在付款联加盖国库预留印鉴,其他联次没有任何印章。拨款凭证的收款联和收款通知在传递过程中极易被替换,形成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预算拨款凭证是国库资金流出的主要载体,是财政部门办理国家预算资金支付的惟一合法凭证。预算拨款凭证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有可能给国库资金造成风险,前些年广东省某市财政局预算科科长利用预算拨款凭证管理不严,偷出预算拨款凭证,盗用国库资金上亿元,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因此,必须对预算拨款凭证的印刷、使用、拨出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国库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5.
一、国库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1、拨款凭证使用和管理中的风险 首先,拨款凭证一直作为普通凭证使用,没有号码和使用期限,印制方面没有任何防伪技术,极易伪造。而大多数的基层财政部门仍是手工填制,在四联凭证中只在第一联加盖预留印鉴,其他联次没有任何印章,对作废凭证也多是随手丢弃。  相似文献   

6.
国库验印是国库会计接柜人员辨识凭证真伪,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的第一关口和重要环节。笔者认为,此事万万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作为专门办理国家预算收支业务的预算执行机构,具体承办国家预算的收纳、支拨和退付等业务,伴随着财政预算收支业务的增多,国库会计核算业务量也不断加大。近几年来,一些犯罪分子把黑手伸到了国家金库,贪污、盗窃、挪用国库资金的案件时有发生,国库资金的风险性正面临着日益加大的趋势。国库资金的风险呈现出隐蔽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如何有效防范国库资金风险,保障国库资金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刘伟  薛辉 《黑龙江金融》2005,(11):75-75
一、目前县级国库资金风险或潜在风险的 成因 国库资金清算方式和汇划途径的改变使资 金风险点前移。仅就县级国库而言,国库资金清 算和汇划“废除”了过去单一的“行库往来”方 式,启用了“同城票据交换”和“国库内部往来” 两种资金清算方式和汇划途径。从此,国库部门 便处于资金清算和汇划的最前沿,其直接参与 同城清算以及与管辖国库之间的预算资金收人 或拨付业务、国库“印、押、证”的管理、处理暂收 暂付、查询查复等重要会计事项业务,无疑增加 了业务风险隐患。突出地体现在挂账、解挂账、 异地拨款和查询查复等业务操作上。  相似文献   

9.
许丽娟 《济南金融》2005,(12):65-66
随着〈国家金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以下简称"2.0版")的全面推广运用和现代化支付系统的运行,国库部门走向资金结算的前台,直接管理和经手的资金在人民银行资金业务中的比重呈增加趋势,由此也带来了国库风险的日渐增多,如管理风险、制度风险、操作风险、资金清算风险、系统风险、道德风险、监督检查风险等,这些都影响了国库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国库风险防范在人民银行自身风险防范中的位置日渐突出.因此,全面正确认识国库资金风险,切实有效防范国库资金风险是当前国库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国库会计事后监督,是指专门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已处理完成的国库会计核算业务进行复审和检查。近年来,随着国库业务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国库资金清算从原来的一个相对封闭、相对间接的资金清算体系转变为一个开放的、直接的资金清算体系,国库部门面临的资金风险的隐藏性更强,防范风险的难度更大。做好国库会计事后监督工作对防范国库资金风险、规范国库会计核算、提高会计核算质量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国库资金风险是指国库资金在收纳、退付等业务过程中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形成的资金损失。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财政国库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库业务和国库核算体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库资金风险也更加复杂化、多样化、隐蔽化。加强国库资金风险防范,彻底杜绝国库案件,是各级国库部门的首要职责,也是保障国库资金安全的根本要求。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有效防范国库资金风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中国现代支付体系的全面推广,国库El渐成为人民银行的高风险部门,如何强化管理,确保国库资金安全运行,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课题,笔者仅就国库资金存在的风险及如何加强国库核算管理谈几点浅见,供大家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国库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强化国库会计核算管理,构建起国库资金风险三道防线。要切实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国库部门应与会计、科技、支付清算等相关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共同研究、分析和查找风险的成因,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督和防范措施,构建起有效控制国库资金风险的自控、互控和监控三道防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小额支付系统、国库TCBS系统相继投入运行和使用,基层央行国库会计核算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库资金风险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因此,加强国库资金安全管理,防范和化解国库资金风险已成为基层央行国库部门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库资金风险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和国库干部的高度重视。应当看到,国库资金风险仅仅是国库风险的最终表现,而更严重的是制度风险、核算类风险、管理风险等潜在的危险。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库风险的分析来揭示国库风险的表现形式、存在的原因,从而为案件防范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库资金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林 《中国金融》2005,(19):42-43
经理国库是人民银行重要的职能,国库工作在中央银行整体工作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随着经济、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清算与核算体系发生变化,国库业务范围扩展,工作量越来越大,国库资金风险点增加,防范国库资金风险工作更为复杂。适应新形势变化,切实加强国库资金风险的防范工作,确保国库资金安全,是当前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库信息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国库部门依托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业务流程再造和业务资源整合,加快了财政资金划转速度,为建设现代化服务型国库提供技术保障.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国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以及国库管理信息系统(TMIS)使国库会计核算、信息处理集中化,同时也实现了多部门信息共享的业务处理模式,显著提高了国库工作的效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由于账务处理流程不合规带来的风险,但同时对国库部门如何适应新形势,提升防范国库资金风险能力,防范国库资金重大风险隐患,维护国库资金安全也提出了挑战.本文从国库业务工作实际入手,系统地梳理了目前国库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在深入分析风险成因的基础上,最终提出了有效防范国库资金重大风险隐患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国库会计核算是人民银行国库服务与监督职能的具体体现,积极探索并构建我国国库资金风险评级及预警体系,有力的规避国库资金运作中存在的风险,确保资金安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实际,从三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我国国库资金管理存在的核心问题,并针对国库资金风险的表现形式指定了风险平级和预警体系,为国库资金安全运转提供有效途径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国库是办理财政预算资金收支等结算业务的部门,国库资金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国家预算执行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如何确保国库资金的安全,是各级国库部门历来十分重视的课题。自1998年发生两起盗用、挪用国库资金大案以来,防范国库资金风险工作更加引起各方高度重视。通过多年的国库工作实践,笔者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尝试对国库部门的管理体制、运行模式、监管手段等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探讨,希冀通过国库部门的优化变革,改变传统的国库会计核算和管理结构,更新岗位职责,推进国库业务垂直化和数据结构扁平化,进一步发挥国库会计的反映、监督和促进作用,防范、化解国库资金风险,适应市场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