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保证农民收入增加、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农民增收的基础,农村基础设施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国家的投入力度较低、集体投资能力不足,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远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此外,在局部收益性较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农户自主合作供给的意愿不高,也直接导致了我国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严重滞后于农业发展.本文主要从造成农户自主合作意愿低下的原因出发,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研究政府通过投融资体制的创新,减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对政府财政的依赖,更多地依靠市场的力量,通过政府财政少量资本的投入,带动社会资本、民间资本以及外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实现基础设施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避免或减少财政投资的负面效应,我们应依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从我国具体的国情出发,保持财政投资的适度规模,优化财政投资结构。财政投资应从一般竞争性部门退出,缩小财政对垄断性部门、基础设施部门、行政事业部门的投资范围,增加财政对人力资本、农业和农村、落后地区开发、环境保护等的投资,并着力推进财政投融资体制及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岳广龙  张琴 《生产力研究》2022,(7):22-27+161
基于基础设施投资的阶段性特征,运用DEA-Tobit模型对我国省际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基础设施整体投资效率较低,投资建设阶段效率较低是造成整体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存在“重运营轻建设”的现象。分阶段来看,投资建设阶段投资效率为0.61,纯技术低效率和规模低效率共同导致综合效率低;在运营管理阶段投资效率为0.81,主要是纯技术效率低导致投资无效率。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在投资建设阶段,财政自主度和技术水平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为正向显著,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口密度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为负向显著。在运营管理阶段,外商直接投资、财政自主度和技术水平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为正向显著,人口密度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是负向显著。  相似文献   

5.
投资主体单一、总量不足、效率低下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难题。而受政府监管、政府服务与工作效率等的影响,私人资本普遍存在着投资动力不足、投资意愿不高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私人资本投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影响因素及动力机制,解决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难题。文章分析了影响私人资本投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因素,按照不同因素的不同作用将私人资本投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基本动力分为引导力、推动力和阻力,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私人资本投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动力机制的构建,对动力机制的运行进行了分析,并以项目视角对动力机制的作用全过程展开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私人资本投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6.
界定了农村基础设施政府供给的内涵与价值取向,指出农村基础设施政府供给规模逐年增长,财政对农业的投资总量与农村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较为相称。效率分析表明,农村基础设施政府供给在农业产量增长、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生活条件基本满足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但在提升农业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治理农村环境等方面仍需要多元主体投资,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市场存在多种缺陷,使得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阻碍了市场化的进程。这种缺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市场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村市场场地少,不少地方有市无场,农民缺乏交换的场所,以路代市普遍存在。市场建设投资不足·设施破烂不堪、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布局不合理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商品的流通和价值实现。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东亚经济快速增长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政府用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高于其他中、低收入国家。我国农村市场基础设施不足,也是限制广大农村地区的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2·农村市场主体发…  相似文献   

8.
山区农村空心化调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农村空心化问题日趋严重,尤以城乡差异较大的山区为最。通过对重庆武陵山区进行实地调研,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社会经济相关数据,发现重庆武陵山区农村空心化现象是由于城市化发展迅速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民购买能力增强与现行规划管理调控手段乏力等因素发展不协调引起的。这必然对农村的土地资源、人居环境、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鉴于此,提出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开发,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开展农村用地规划,加强政府对农村住宅用地的管理等相关措施,以促使城市与农村在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人口流动等方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武陵山区来说,依靠市场的主导作用,搞农村建设在现阶段来说是不符合实际的,依靠金融协调机制的也同样面临诸多问题。只有发挥财政投资机制在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才能使武陵山区新农村建设稳步开展。分析财政投资机制的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理清财政投资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确立财政投资机制的原则,就提高财政支出支农的比例、完善优化财政支农结构、推进农村财政转型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中央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多予” ,就是要增加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扩大退耕还林规模。今年国家将重点增加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龙头企业 ,也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少取” ,就是要推动农村税费改革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让农民休养生息。“放活” ,就是要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把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运用世贸规则 ,解决河北“三农”问题 ,财政…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各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本文在分析不同类型基础设施经济学属性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主体的投资行为并提出了优化各投入主体策略选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财政改革,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对信阳市新农村的建设有了良好开端,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根据该市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虽然财政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多明显的问题,本文将以财政支农涉及的一些相关问题、以及如何推进新农村综合实验区发展略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浅谈财政支农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支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对建立中国财政运行新模式的一个重要定位。现阶段中国财政支农应调整支农政策,着重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从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总量、投资主体、投资去向及其投资需求四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第一,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而我国从东部往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总体也呈现逐渐递减的状态。第二,各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主体构成存在明显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非农户投资比重远远大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非农户投资比重。第三,中西部地区在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远远大于东部地区,但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远远小于东部地区。第四,各地区农民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需求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需求最强烈的主要是社会性基础设施,中西部地区需求最强烈的主要是经济型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5.
1.公益性农业投资主要由国家财政承担。公益性农业投资主要指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医疗、教育等非生产性投资。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基本上属非经营性领域,是一种公共性的投资,受益对象很广,其社会效益高于直接的经济效益,很多时候只有投入而没有回收,具有很强的外部经济。这一类投资还具有区域性及长期性的特征,如大江大河的治理、防护林的建设、大型灌溉工程的修建等,往往是跨行政区域的,规模大、期限长,需要的资金投入及劳务投入多,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黑龙江省的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力度,是黑龙江省的重要战略决策。2012中央1号文件中《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的农业科技投入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在财政支持现代化农业力度不断加强的背景下,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其所起到的效应水平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财政投资对农村脱贫效应的边际递减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使农村的贫困问题凸现出来;财政投资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财政投资的效率边界也使新世纪的扶贫工作面临新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农村财政投资对减贫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当前农村减贫中财政投资在不同地区、项目上的合理区间和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8.
姜涛 《经济与管理》2012,26(7):24-28
农业增长离不开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具有技术不可分性、低排他性、不可贸易性等特征,因而应当主要由政府的公共投资来提供。运用1994—2009年期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模型的比较分析,发现耕地投入和农业劳动力投入是不断递减的,但由于农业经营制度变革、公共投资增多、农业技术进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原因,农业总产值仍稳步提升。农田水利灌溉、农业科研、农村教育和农村电力等方面的公共投资都能推动农业增长,但由于各项投资的边际影响不同,需要在不同地区有所侧重。研究还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能够明显缩小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及其经济效应分析——基于DE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设施存量很难代表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味地以基础设施投资来比较各地基础设施的差异可能会影响结论的科学性。特别是在中国各级政府偏好固定资产投资的背景下,应该引入基础设施投资效率这一核心概念。对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源于一些文献对政府行政效率的估计,通过比较投入和产出变量,清晰地将对于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评估嫁接到关于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估计上。以此为基础,采用DEA分析中国各省2001~2008年的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继而使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了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对GDP、FDI和城市化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生活性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普遍不足,尤其是与农民自身发展紧密相关的公路、水利、通信、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中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状况严重滞后于农业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阐释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实现农村经济质量型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