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采集了23个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数据,通过H-P滤波分解得到它们的周期性成分,计算这些周期性成分的标准差、自相关系数以及它们之间的时差相关系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经验特征,总结出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典型化事实,得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经济周期波动的相关理论,针对新疆自改革开放至2012年各类统计数据及新疆经济发展态势,加以周期性波动划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结论解释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92年至2012年的中国季度数据,基于固定资产投资和产出的时间序列性质,对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波动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对经济周期具有显著的"放大效应"。上述实证结果蕴含着重要的政策含义:中国应通过推动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丰富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等途径,平滑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并进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初,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张健华局长作为总负责人,牵头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主任基金2011年第1期应急研究项目《国内通货膨胀走势与应对策略研究》,该项目包括1个总课题和7个分课题,由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司局与中国科学院、国家信息中心、北京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本专栏将陆续刊登该研究项目的系列成果。  相似文献   

5.
从5000户企业存货指数看我国经济周期波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内外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存货变动具有顺经济周期特征,可以用来监测经济运行。为此,我们基于人民银行5000户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尝试编制了5000户企业产成品存货指数。分析显示,5000户企业存货指数波动基本呈顺经济波动周期特点,与经济波动能够较好地拟合,但存在约1个季度的滞后。从目前情况看,5000户企业产成品存货指数在连续5个季度上升后首次下降,显示企业生产经营扩张态势暂时趋缓。  相似文献   

6.
张学斐  崔光莲 《征信》2016,(6):71-74
国民经济是由三次产业组成的,三次产业自身的结构变动必然会引起整个宏观经济的波动.以新疆15个地州市为面板,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维度来研究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内在关系.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新疆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周期波动具有抑制效应,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平稳增长的影响作用在不断增强.因此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在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同时,应更关注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以避免经济大幅波动,从而实现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我国保险周期与经济周期波动图发现,保险周期并不是严格顺经济周期持续,而是在总体上顺周期特征下,保持保险业市场波动的自身特点,其波动频率及波动幅度与经济周期波动具有显著差异。这表明我国保险市场波动既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保险业自身产业政策的显著影响。此外,寿险与产险两大市场的波动性受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并不一致,保险监管部门应始终监测并充分考虑分险种市场的不同波动特征,以提高逆周期监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根据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数据特征,运用Beveridge-Nelson(B-N)趋势周期分解技术,将1990年1季度以来的信贷余额季度数据分解为确定性趋势、随机趋势和周期成分。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信贷冲击与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以及信贷周期、经济周期与总体不良贷款率之间的关系,并获得了不同于现有文献的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证实了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持续高涨是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研究了初级产品价格、产出冲击和货币供冲击对通胀的影响;验证了初级产品价格对通胀的预测作用;指出初级产品价格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先行指标.  相似文献   

10.
经济周期波动一直是各国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虽然我国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步,理论模型和实证方法均日益完善.本文通过回顾和总结我国经济波动理论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取得的进新展,得出现阶段影响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芙两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从两国经济周期的同步程度来看,这三十年中,两国经济周期同步波动主要出现在2000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投资等指标与美国消费之间的高度相关以及美国进出口与我国投资的高度相关是这种同步性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关两国经济周期的同步运动,主要源于美国经济周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We derive and estimate a New Keynesian wage Phillips curve that accounts for intrinsic inertia. In line with microevidence on wage setting, we consider a wage‐setting model featuring an upward‐sloping hazard function, based on the notion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resetting a wage depends on the time elapsed since the last reset. Our wage Phillips curve embeds also backward terms. We test the hazard function slope using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 estimation. Then, placing our equation in a small‐scale New Keynesian model, we investigate its dynamic properties using Bayesian estimation. Model comparison shows that our model outperforms commonly used alternative methods to introduce persistence.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将农业自然灾害作为外生冲击引入"三角"模型,建立涵盖通货膨胀惯性、超额需求和农业自然灾害外生冲击三者关系的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就全国范围和中部地区而言,农业自然灾害对我国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影响,而东部和西部地区表现不显著。值得关注的是,农业自然灾害会造成当期通货膨胀水平下降,表明农业自然灾害造成的需求负向冲击大于供给负向冲击,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农业自然灾害引起的需求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creates a Chinese financial cycle index to examine the lead-and-lag relations between business and financial cycles. We examine the 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 when these cycles are in boom, bust, and other combinations. We have four interesting results. First, financial cycles occur less frequently than business cycles. Second, the upturn phase of a financial cycle i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e downturn phase. Third,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rowth rates are at their lowest when the two cycles are in troughs and the highest when they reach their peaks. We find similar results for employment, inflation, and consumption rates. Fourth, financial cycles lead business cycles but not vice versa. Hence, policymakers should consider the financial system before bailing out the real economy, which alone is insufficient for the recovery of the macro economy.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Granger因果检验和联立方程模型,利用我国1985—2003年的年度统计数据,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费政策、投资政策和外贸政策对经济波动影响的显著性水平要高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影响的显著性水平,影响我国经济波动的关键政策并不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是消费政策、投资政策和外贸政策。  相似文献   

16.
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中国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发现:在样本期内,通胀惯性是造成中国通胀的最大影响因素,GDP过快增长是第二大导因,流动性过剩虽然也促成通胀,但是其不具决定影响;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对通胀的影响非常小;国际食品价格上升对中国物价有统计上显著但不是很大的推升作用,而国际能源涨价显著地推高PPI但对CPI的影响统计上不显著。此外,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能够降低通胀,但是幅度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贝叶斯SV模型的通货膨胀水平与不确定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通货膨胀水平与不确定性的时变性特征,分别建立了随机波动均值模型和非对称随机波动均值模型,在MCMC稳态模拟的框架下研究了我国通货膨胀水平与不确定性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中具有明显的持续性特征,并且通胀水平中虽然不存在与金融资产价格运动类似的杠杆效应,但是正向冲击增加了经济行为主体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由此将导致明显的"示范效应"和"追涨效应";特别是风险溢出系数的贝叶斯估计为正,反映了通胀不确定性对通胀水平的正向影响作用,说明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框架中含有相机抉择的成分因素。  相似文献   

18.
We examine the dynamic relations among market returns, market (MV), and idiosyncratic (IV) around business cycles.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view, which treats MV and IV separately, we first find that excess return on the market anticipates negative MV and IV, suggesting market return's role as an economic indicator, with the relation stronger in recessions. Second, IV helps predict positive MV, mainly in early part of recessions, suggesting a dynamic evolution from IV to MV. Third, MV helps predict negative IV, suggesting MV may substitute IV to some extent.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经济结构两个层面对我国通货膨胀形势进行了剖析,表明我国当前源于总需求层面的通货膨胀压力已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锁定,目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来源于经济结构层面。本文用部门间CPI的离散程度来表示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数量特征,运用部门瓶颈模型分析了其形成机制,表明其根源在于农业部门发展的相对滞后,进而从收入分配角度解释了结构性通货膨胀的自我维持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就抑制通货膨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通货膨胀率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LSTAR模型对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动态特征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率自身调整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分为显著的低通货膨胀区制和高通货膨胀区制,区制转移的平滑参数较大,转移变量为滞后1期通货膨胀率,转折点为0.01036.同时,我国通货膨胀率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对称性调整,随冲击大小、方向、区制不同而表现不同.此外,我国通货膨胀率具有较高的持久性,高通货膨胀区制的持久性明显低于低通货膨胀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