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每一座城市和城市中的建筑,都是文化与历史的结晶,历史建筑更是城市精神和人类文明的象征,代表了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上海这座有着700多年建城历史的城市不但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又汲取了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成为东西方文化以及中国广泛的地域文化交融的场所。  相似文献   

2.
民居建筑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类建筑的根源和基础。在中国几千年历史文明的进程中,民居建筑历史悠久、分布广阔、类型多样、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历史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目前对历史街区的规划一般都侧重于物质保护方面,国外学者如Forde、国内一些专家如袁奇峰、崔延涛等对历史街区的再生与利用提出了相应的策略,邢同和等人则对具体的历史建筑改建作了相应的分析,阮仪三在上海、苏州等地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提出了历史建筑功能  相似文献   

4.
南京民国建筑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12年1月1日,随着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民国建筑的历史由此拉开序幕。截至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在前后38年的时间里,在我国的南京、上海、北  相似文献   

5.
建设工程交易服务是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工作形式,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则是有形建筑市场的工作载体。上海有形建筑市场的发展曾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1996年11月上海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正式成立,经过数年建设和发展,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由区(县)管工程总承包、专业分包、建材交易、中介服务等交易分中心体系共24个。  相似文献   

6.
《解放日报》: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认为.城市更新不应仅看重经济增长,更应涵盖城市文化的永续和创新,城市更新.是要把城市当成一个历史,文化的生命体.在时代发展要求的刺激下实现健康的新陈代谢,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外在风貌哪些保、哪些拆,哪些改,目前国内只有上海、苏州出台了历史建筑保护地方性法规.而西欧早在1962年就完成了历史建筑保护法律建设。  相似文献   

7.
何方 《现代经济》2008,(5):8-11
成功的现代商业物业,一定是由专业的规划设计、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强大的招商团队和优秀的物业服务组合在一起的。除了自己置身其中的居住物业以外,商业物业是离我们生活最近的物业形态。比喻为家里亲人,它们由超市、百货商场、步行街、沿街商铺、  相似文献   

8.
民国建筑风格具有中西合璧、西洋与古典结合、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显著特点。南京民国建筑规模大、等级高、类型全、历史及艺术价值高、内涵丰富,全面展现了中国传统古建筑向现代建筑的演变,在建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南京民国建筑亟待保护,应加大宣传力度,保护与发展并重,予以立法规划,发展"民国历史文化"旅游,通过商业开发产生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大规模城市开发建设导致建筑文化遗产的破坏、城市特色的丧失与城市文化的趋同,而我国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刚刚起步,保护理论方法与实践管理亟待完善。以黄石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为背景,通过对盛家湾古名居的测绘及调查来探讨历史建筑的规划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历史建筑是展现古村镇传统风貌的重要载体,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但由于种种原因,古村镇历史建筑面临着逐渐衰败的危险.怎样更好、更有效地对其进行保护,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作者通过对井陉县天长镇历史建筑的实地调研,以天长镇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对历史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最后得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民众为主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更好地保护珍贵的历史资源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