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普惠金融作为反贫困的有力工具,宗旨是使被排除在金融体系之外的穷人和低收入者可享受到有效的金融服务来改变他们的生活。小额信贷作为普惠金融体系的核心因素,因此发展农户小额信贷对普惠金融体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选择吉林省榆树市农户为调查对象,依据100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农户小额信贷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农户自身教育水平、家庭人口数及农户对小额信贷的态度具有显著影响。最后依据研究结果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3.
文章梳理了普惠金融从“小额信贷—微型金融—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脉络和阶段特征,概括了当前全球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从国际实践视角归纳总结了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四种主要模式,并基于不同发展模式下各国的实践经验,提炼了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共性特征。通过对比国际经验,深入分析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金融机构协同发力+技术驱动创新发展”的共同作用下,统筹推动“政策普惠”“机构普惠”“信贷普惠”“设施普惠”“服务普惠”“产品普惠”“知识普惠”的主要做法,并提出下一阶段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重点路径。  相似文献   

4.
单旭 《时代金融》2013,(12):230-231
"小额信贷"主要指针对低收入人群发放期限较短、数额较小的贷款的行为,但是其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在荆州的调研,首先对国内小额信贷现状进行阐述,然后结合调研结果对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小额信贷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对发展我国小额信贷、促进我国的普惠金融的实现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海南金融》2008,(12):78-82
小额信贷是重要的农村金融组织创新,也是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满足农户信贷需求的主要方式。目前,海南省农户小额信贷主要有三种模式,本文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分别从覆盖面、可持续性、扶贫效果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试图找出最优的小额信贷模式,并对当前海南省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春清 《西南金融》2009,(10):38-40
本文对普惠金融的理论与实践作了综述,分析了当前我国信贷扶弱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我国普惠金融信贷扶持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作为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主要为社会广大贫困群体提供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符合普惠金融发展需求。本文以赤峰市昭乌达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为例,分析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运行特点和模式,挖掘实际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普惠金融以及农民创业都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对江苏淮安,连云港地区农民创业者实地调研,对目前我国两地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小额保险为实现保险服务的普惠性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但中国农村小额保险在发展中面临产品创新不足、供给主体单一、对小额保险认识不足等问题。构建中国农村小额保险制度应当包括:加强小额保险创新、增加小额保险供给主体、改善小额保险服务环境、制定小额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等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普惠金融下阶段发展重点是普惠融资。近年来,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获得情况改善很快,超八成的"小微"经营者认为贷款获取比3年前相比更加容易、便捷。但在规模扩张较快的同时,普惠信贷经营中的下沉风险加大、触达渠道匮乏、中小微企业信息紧约束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并且,中小微经营者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性难题,其有融资需求者自身问题、金融供给不足、信息不对称严重等方面的原因,具有长期性和必然性。要从根本上改变和缓解这一问题,还需要利用金融科技,从获客网络、价值链重塑、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信贷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四期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分析了普惠金融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普惠金融显著促进家庭消费支出,且对处在中低分位数的家庭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普惠金融对高流动性资产不足的家庭消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高流动性资产充足的家庭而言,普惠金融对其消费的促进作用并不稳健,即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缓减了家庭面临的流动性约束进而促进家庭消费.  相似文献   

12.
农业供应链金融视角的农户信用增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核心企业的横向选择、横向监督和商业激励行为,采用“主体+债项”的评价方法,综合主成分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方法,考量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农户信用增进机制。结果表明:农业供应链金融能显著提高农户的守约概率,实现农户的信用增进。鉴此,应转变农户信用风险评价方式,构建内外部增信机制,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缓解农户信贷约束。  相似文献   

13.
建立健全的农村信用体系是普惠金融在农村推广和发展的关键.在分析我国农村信用体系的发展状况,并对衡阳农村信用体系的运作效果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可以看出,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种种阻碍.为重构基于普惠金融的农村信用体系,应创新信用联合体模式,改善农村信用体系基础设施,健全农村信用抵押担保机制,改进信用管理技术,打造“数据库+网络”信用信息平台,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14.
普惠金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分析普惠金融的演进历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普惠金融的影响得出,普惠金融本质上是一个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博弈模型构造了一个解释普惠金融发展的理论框架,阐述了金融机构在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扩张市场的机理。最后,本文基于理论分析结果,从政策当局、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邓晓峰 《征信》2021,39(10):53-58
立足普惠金融视角,基于江西省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践,分析了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和问题,探讨了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大投入力度;金融机构应履职尽责,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监管部门应完善监管政策和考核评估体系,推动银行持续扩大普惠金融份额.  相似文献   

17.
发展普惠金融就是为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农民甚至是贫困人口提供小额信贷。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贷款是信用贷款,村镇银行如何用信用贷款取代抵押品贷款是其贷款机制设计的关键。我们的分析表明依靠声誉的信用贷款和关系贷款是农村金融市场两个重要的抵押品替代机制:(1)在长期关系中,考虑到声誉和长远利益,农户会自我监督、自觉还款。(2)利用农村信贷员的尽职调查、监督和关系型贷款可以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改善农户融资条件。(3)同时我们得出了执行声誉和关系贷款机制所需要的条件。本文的分析对通过发展村镇银行推动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纠正村镇银行偏离服务"三农"的宗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断优化家庭资产配置结构,对中国家庭资产保值增值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国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升了中国家庭配置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概率和配置规模,其中金融知识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家庭金融知识水平和互联网参与程度的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效应凸显。因此,应当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不断提升家庭金融知识水平和降低金融投资风险,通过提高中国家庭的互联网参与程度等来优化金融风险资产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19.
金融作为配置经济资源的核心要素,通过加大涉农贷款投入,为"三农"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以甘肃省为例,利用DEA和Malmquist指数分别从静态综合效率、分解效率和动态效率研究了涉农贷款配置效率,然后通过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涉农贷款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发现甘肃省的涉农贷款配置效率整体上较高,并且配置效率的提高正在从依靠技术效率向依靠规模效率过渡,但同时各市(州)的差异较大,说明对涉农贷款的配置不能"一刀切",而要因地制宜地进行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