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谢世飞 《商业时代》2007,(22):69-70
独立审计是由于财务信息在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不对称而产生的。当前,大股东控制在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具有普遍性。在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由于大股东掌握着公司的经营权,是公司财务信息的知情者,公司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矛盾,而是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矛盾了。因此,本文认为,在这种结构中,对注册会计师的聘用权必须回归到财务信息的非知情股东即中小股东手中,才有可能保证独立审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大股东控制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具有普遍性。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大股东掌握着公司的经营权和对注册会计师的聘用权,是公司财务信息的知情者,公司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矛盾,而是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矛盾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独立审计委托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治理要求,对注册会计师的聘用权必须回归到财务信息的非知情股东——中小股东手中,才有可能保证独立审计的有效。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一直备受关注,从已有文献分析来看,会计信息质量与内外部信息质量监督紧密相关。本文对万福生科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与其财务造假的案例展开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与内外部信息监督体制有重要关系,首先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与公司缺乏有效内控制度紧密相关;其次万福生科内部制衡监督机制也会导致大股东的掠夺动机改变从而财务造假完全失效;最后外部审计监督机制未能有效履行职责加剧了万福生科的财务造假行为。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独立董事并不独立 多数独立董事由大股东提名,很少参与决策的制订,形同虚设.这里有一个简单的逻辑:股东董事代表股东利益--大股东控制董事会--董事会代表大股东利益,从而可以进一步演化为:大股东控制股东会--股东会选举产生独立董事--独立董事代表大股东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独立董事参与决策,连职位和薪酬都由别人说了算,又怎么可能向大股东投反对票?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实证检验的方法,通过大股东与上市公司发生的资金占用,研究了大股东与股权结构、独立董事比例、审计意见的相关性.我们的研究发现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大股东通过资金占用方式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是普遍存在的;审计师意见能对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建文 《商场现代化》2006,(10S):297-298
一、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实践中的“形骸化”现象 公司制的发展历史表明.在”一元制”公司治理结构中,大股东控制的董事会集经营行政权与监督权于一身,公司控股股东或控股集团公司通过关联交易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之事频频发生。为此美国率先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是不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与其受聘的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判断的关系的董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成立之初就开始关注独立董事的作用。1940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鼓励使用独立董事组成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在以后的几十年中.美国三大交易所各自制定了关于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规定。真正促使独立董事制度化的是美国企业董事联合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rporate Directors)。90年代初该委员会成立蓝带委员会(Blue Ribbon Commission)对美国董事会状况进行了广泛调查,公布了其调查结果,强调外部董事的作用。在此之后,独立董事制度倍受重视,三大交易所也推出独立董事的新标准以促进其作用的发挥。据经合组织(OECD)1999年的统计,美国独立董事人数已占董事总数的62%。在英国,独立董事制度也迅猛发展,据OECD的统计.英国独立董事已占董事人数的34%,其他一些国家例如比利时,法国等也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05-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及其独立董事数据,研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声誉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影响。并以独立董事的兼职数量作为自变量衡量独立董事声誉,从公司性质和公司审计约束两方面研究独立董事声誉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影响。其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声誉越高,公司的关联交易次数更多,即独立董事高声誉促进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此外,在对控股股东审计约束更差的环境下(未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公司类型为国有的上市公司中这种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对此为独立董事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声誉机制并不能有效激励独立董事履行监督职能,也为上市公司聘用独立董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想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实证检验的方法,通过大股东与上市公司发生的资金占用,研究了大股东与股权结构、独立董事比例、审计意见的相关性。我们的研究发现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大股东通过资金占用方式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是普遍存在的;审计师意见能对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独立董事根据股东和社会的利益来监督内部董事和保持权力制衡,并且希望通过利用其正直的品格和渊博的知识,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来独立审视公司的战略、计划和重大决策。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制约大股东的一股独大,防范内部人控制等现象。但在我国国有股股权割裂、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的环境下.由于独立董事缺乏相应的责权利对等机制,独立职能的发挥受到大股东的制约,在实际运作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丽 《现代商业》2007,(7Z):41-41
本文采用实证检验的方法,通过大股东与上市公司发生的资金占用,研究了大股东与股权结构、独立董事比例、审计意见的相关性。我们的研究发现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大股东通过资金占用方式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是普遍存在的;审计师意见能对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大股东操纵董事会现象,防止“内部人控制”,维护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在董事会中引进中小股东的代言人。2001年5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上市公司2002年6月30日前修改公司章程,聘任独立董事。按照现代受托理论,独立董事能否真正独立,关键在于受谁之托。如果独立董事是由大股东聘任的,则他们一般都倾向于与大股东保持一致,有时明明  相似文献   

12.
诚信是一个国家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基石。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国家计划引入国外的独立董事制度去解决目前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大股东侵犯小股东等欺诈行为,但由于相关制度条件不成熟,独立董事制度的效果与人们的预期相差甚远,独立董事本身的诚信也受到了社会质疑。文章试图对我国目前产生独立董事诚信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该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2~200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审计收费为视角,实证地考察了公司治理机制对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及其控制权安排对外部审计需求的治理效应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提高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大股东之间的股权制衡能力可以导致差异化的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而当上市公司为国有最终控制时,则会削弱其高质量的外部审计需求。检验结果不支持我国目前的董事会制度(特别是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制度)具有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的治理效应。这意味着需要进一步对董事会进行改革,以使董事法律责任、专业胜任能力等方面得到实质性的加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我国化工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以证券之星-财务风向标的综合财务得分为公司业绩,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化工行业独立董事薪酬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化工行业独立董事薪酬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影响较大,而与公司业绩、独立董事工作时间、公司规模等没有显著相关性,这说明化工行业的独立董事薪酬激励不足,应当完善独立董事制度,通过支付合理的报酬激励独立董事行使其职权。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公司制度下,由于股权高度分散化,股东根本无法对经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道德风险和内部控制问题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具有现实意义.鉴于国外董事制度发展的现状,我国推广董事制度应注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优化股权结构;通过立法明确独立董事在公司中的地位和职责;明确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最低比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和信息传递制度;上市公司要建立独立董事津贴制和期权制;建立独立董事后备人才库和必要的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以发展和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审计委员会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莲英  王森 《财贸经济》2002,(10):53-55
一、审计委员会的设置 从1978年开始,纽约股票交易所就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都需设立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设的一个委员会,它的建立主要是进一步确保董事会所使用的财务信息以及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是真实和可靠的.如果审计委员会的运作是有效的,那么它会给公司带来重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2010年-2014年的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了中小企业高管层背景特征、董事会特征、股权特征对其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示:董事长的性别、监事会主席的性别、CEO的性别、CFO的年龄、独立董事比例以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纪春月 《中国市场》2014,(26):130-131
公司治理是股东、董事会、经理人三方形成的制衡机制,公司通过这套机制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的缺陷,股权集中,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董事会内部人员控制,独立董事不独立,监事会失效;经理人薪酬与激励机制失衡。  相似文献   

19.
自独立董事制度推行以来,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能否有效履行职责的争论便一直存在。本文选取2004年至今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Logit模型,将年度报告的审计意见类型是否为标准无保留意见作为被解释变量,以评判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探究了独立董事人数、比例、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工作地点的一致性、独立董事会会议的亲自出席率、独立董事对年报及审计事项发表的意见类别等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独立董事比例对财务信息质量产生的影响不显著,其他因素的影响均一致反映出独立董事对财务信息质量的提升及年报存疑的预警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戈岐明 《中国物价》2014,(10):68-71
本文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治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公司第一大股东最优持股比例的极值点低于主板水平,原因在于创业板公司第一大股东较国有控股公司具有更强的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机构投资者等积极股东角色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控制性股东可能产生的"隧道行为",股权制衡产生了一定的提高绩效的正向作用;控制性股东具有制约独立董事作用发挥的负面效应;控制性股东的监督机制与高管薪酬的激励机制存在一定的替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