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连才 《江南论坛》2007,(12):33-3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近年来,无锡工商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工商行政管理事业,进一步提升了工商部门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和履职尽责的能力.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依托职能优势,积极探索工商职能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结合点,自觉把职能工作融入和谐社会建设中,为无锡“一当好三争创“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2.
公共财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时地调整公共财政政策取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清新县是广东省贫困县,经济实力薄弱,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三农”、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问题仍需妥善解决.笔者结合清新县财政工作实际,就如何运用公共财政推进贫困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3.
做好审计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传尧 《发展研究》2005,(10):87-8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执政思想、执政理念的重大转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要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就是“四位一体”.明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容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审计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加深理解,贯彻落实在审计工作实际中.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差力点.加强和谐文化建设不仅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和营造良好的舆论和文化氛围而且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前不久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人民政协的基本属性、主要职能、组织构成、工作原则和活动方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是紧密相连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这就科学地表述了人民政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我们必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把促进和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贯穿于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之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谋求创新、争作贡献.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哲学依据的、本质上是科学的和谐社会观.和谐社会是综合性和辩证性的概念,其表现自然是多维度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建立健全和谐社会的推动机制主要是完善非相融性矛盾的解决机制.解决和谐社会发展中的非相融性矛盾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和谐社会的价值理想是以共产主义为依据的,这就决定了和谐社会演进所遵循的路径和其中所体现的目标广度、深度不是静止的和僵化的,而是一幅无止境的动态上升的壮阔画卷.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自身内在的和谐,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人与自然和谐,和谐社会难以构建.因此人类必须要大力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8.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现实问题.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理念.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样也离不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贡献.要正确理解和理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把握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和有效途径,从而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关系,这已是人所共知的道理.社会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同样也是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经济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另一方面它又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支持.正确认识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经济因素,寻求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各种因素的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璐 《时代经贸》2008,6(8):5-6
政治文明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政治文明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政治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和谐社会构建中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必须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巩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文章论述了政治文明建设在构建爱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辛金钦 《当代经济》2006,(24):60-61
和谐社会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依法治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利用法治保障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到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的协调统一,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12.
法制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珩 《发展研究》2007,(5):102-10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国际、国内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提出的一项科学命题.本文从我国和谐思想的历史起源、法制的特征、法制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国法制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四个方面,论述了法制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以法推进、以法保障、以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3.
公共关系和和谐社会构建之间关系密切,通过公共关系可以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发展也有助于公共关系的发展.通过对公共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高人们对公共关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张家耀 《当代经济》2007,(20):74-7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整个社会越来越趋向多元化,非政府组织随之产生,并在许多领域已逐渐发挥着政府和企业所没有或难以充分发挥的作用,推动了社会进步.但另一方面,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还存在诸多制度性的“瓶颈“难题,阻碍了非政府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要求.为更好地发挥民间组织对政治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意义,应当进行相关政策和体制革新,消除阻碍非政府组织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培植、发展、完善各种非政府组织.  相似文献   

15.
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健全完善政治、社会、文化以及法律基础,其中完善法律制度尤为重要.经济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当中的重要法律制度,其价值取向与发展理念等均与构建和谐社会之内涵相符合.本文介绍了经济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并对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发挥经济法的作用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理念,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的新转变。实际上,“和谐”正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宪政社会的本质一宽容,而和谐社会的实现过程就是民主与法治的宪政社会的建构过程。从“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开始,分析和谐社会的内容与本质,最后从制度层面探索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完善分配制度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构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四位一体”。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要实现社会的公平分配,只有确保分配公平,才能达到社会的真正和谐。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战略部署,是指导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江苏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江苏省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就我省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建设和谐江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好中央《决定》和省委《意见》精神,紧密联系无锡实际,牢牢把握重点难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长征中大胆探索、奋力开拓、扎实工作,努力把无锡建成全省和谐发展示范区.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云南民族地区面临着许多艰巨的任务和挑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通过提高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合法化水平,才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三农“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农村城镇化问题备受关注,并且农村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