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特色创造与历史文化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造现代城市个性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从发掘城市历史文化的内涵入手,着重从城市文化、城市风貌、城市格局、建筑文化等方面,探求城市“精华”,阐明城市特色创造的思路和手法,体现现代城市个性,创造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2.
系统观在城市品牌建设中的折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茫茫无尽的荒野走进楼宇林立的城市,人类不断从无知走向文明,又继续从文明迈向更高的文明。城市,作为人类历史进程的见证,处处散发着智慧之光。21世纪有“城市世纪”或“城市时代”之称,未来的世界被认为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界。早在1993年联合国东京“大城市管理”会议就宣告:“21世纪将是一个新的城市世纪”。1996年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人居大会,与会的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和政府代表团通过的宣言中指出:“城镇是文明中心,他们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精神及科学的进步”,并再次提出“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这些预言阐明了城市化是现代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在世界城市化进程日趋加剧的今天,城市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没有品牌的城市,等于一座没有生命的孤城,必将被滔滔的历史洪流所淹没。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性格,也许岁月会随风飘逝,可打上品牌烙印的城市的脸孔却会永远清晰。  相似文献   

3.
高薇 《城建经济》2003,(1):28-31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然推动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上世纪末,一种具有创新性的城市发展新理念——“城市经营”应运而生:本论从三个方面对城市经营与城市发展进行论述:一、城市经营: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新理念。主要阐述城市经营理念在个国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城市经营与城市管理两的辨证关系;二、城市经营:城市发展的催化剂。主要阐述城市经营作为当今我国城市发展的一种崭新模式,在创造城市价值、提升城市竞争力,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改革城建投融资体制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催化剂、推进剂。三、城市经营: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是关键。主要阐述要想拓展城市经营的视野,必须从城市知名度、城市化和城市管理等城市软环境以及城市自然资源、城市区位、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共设施等城市硬环境建设入手,从更高、更深层次进行城市经营。  相似文献   

4.
水与人类生活和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古代城市选址把“近水”作为一项重要的标准,如开封近黄河、西安近渭水、杭州近钱塘江等。可见,滨水区往往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起点,与城市的其他地区相比,滨水区一般具有一些特别的城市职能:城市市民活动的公共空间、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城市发展的历史缩影等。因此,滨水区的存在和发展通常能体现一个城市发展的水平,是一个城市的“门面”。  相似文献   

5.
2010年4月,福州市城乡规划局公示了《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草案,对未来十年福州的发展进行了规划。草案显示。中心城区的重点发展方向为“东扩、南进”。采取“结构开放、轴向发展、核心多极、服务沿江、工业沿海、生态渗透”的空间发展策略,形成“一区三轴八新城”的空间布局结构。而随着“一区三轴八新城”的城市发展战略布局的确立,将推动福州由滨江型城市向滨海城市跨越。  相似文献   

6.
《城市经济》2004,(1):37-40
包头市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年来,我市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经济强市和具有包头特色园林城市为目标,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经济社会实现了全面跨越式的发展。在城市建设方面,树立“大城建、大发展、大手笔”的城市发展观念,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不断加大投入,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  相似文献   

7.
《东南置业》2008,(5):100-107
漳州中心城市东西“两轴”发展区位图 未来大漳州城市规划的宏伟蓝图,漳州中心城市发展将沿着“两轴”的方向发展,即东西发展轴为靖城-金峰-中心城区-角美-厦门海沧;东南发展轴,为靖城-金峰-中心城区-龙海市区-漳州港。大漳州城,“东扩西拓”,拉大框架,形成了“一城三轴心”的城市格局:西部生活新城、中部城市中心区、东部第二中心城。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淮北市是全国创业先进城市。自2009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试点城市以来,坚持把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城市转型的战略举措,以弘扬创业精神为核心,以发展民营经济为重点,以建设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主线,大力实施创业富民工程,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发展,全市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了“全国先进、全省前列”的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9.
陈亮 《东南置业》2004,(79):27-28
前言:在福州城市中心区用地资源日益减少的趋势下,城市由二环路沿线向外拓展,在新区中寻求房地产业发展空间是大势所趋,这必将更多地依赖于城市快速路及相配套路网的规划建设;同时福州城市远期实施“东扩、南移、西拓”构建“跨江滨海”的城市发展战略也将更多地以依赖于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组成的骨架道路网;未来城市快速路将更显著地影响城区人口向近郊区疏散的趋势,决定郊区高尚居住区和休闲度假区的布局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是厦门楼市的岛外年,厦门城市发展由岛内向岛外,由岛外的海沧、集美向同安、翔安全面开花的大势。从厦门“优化岛内,拓展岛外”发展战略,到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构筑,厦门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作为城市中心区向外辐射与拓展的重要着力点,同安受益巨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变革与变通     
《易经》上有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发展是每个城市生存的根本。尽管发展方式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通过变革和变通来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从小城市如江西宜春到大城市如上海,全国有100余城市将其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但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各地却刮起一股“人造生态”建设风潮。许多工程只考虑好不好看.有没有气势,没有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了典型的“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比如,一些城市通过“筑坝拦河”、“挖地造湖”,圈引流经之水打造城市“水景”,不让或少让“肥水流到外人田”。据统计,在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就有16个大中城市完成或计划了“人造水景”。各地对此的投资金额少则数亿元,多则数十亿元。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城建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城市建设发展所需的巨额资金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首要问题。本试图对城市经管理念、筹集城市建设资金作一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峻 《企业世界》2007,(2):46-46
建设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考评组,最近对深圳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进行了为时两天的考评,认为深圳市已基本达到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深圳在经济高速、健康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在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各类绿地布局较合理、功能较健全、景观优美、生态效益良好、城市热岛效应程度较低。在城市生活环境方面,深圳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大气、水、噪音控制机制,空气质量全年保持在较好水平,城市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台湾当面临全球城市或区域竞争化的趋势时,城市行销可期望透过更清楚外在的竞争优劣条件分析,拟定一整体国家(区域;城市)的长期、短期建设计划与执行过程;而具世界观,强调“专业整合”与“经验交流”的国际会议,在城市行销透过“外部引导”与“内部决策”的过程中,以触媒的角色来整合城市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林业建设正在兴起,各城市在城市林业上各有特色,而且尚处在理论和发展的新时期。同时,“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已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80至90年代“经营城市”理念在沿海部分城市的提出到实施,缓解了城市政府建设资金的严重不足,有力地促进了沿海城市的发展和壮大,使其从此走上了良性化发展道路。但这一理念在我省,无论是认识上还是实践上都严重滞后,因此,我们要抓紧转变观念,调整思路,通过充分认识这种理念在建设城市公共财政中的作用,来盘活城市这一重要的国有资产,从而加快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8.
基于概念解析、发展维度与政策工具梳理,建立了“放管服”改革、城市营商环境建设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并结合回归分析、内生性处理及异质性分析,从总量和速度视角解析了“放管服”改革、城市营商环境建设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论显示:城市营商环境建设与优化将在城市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放管服”改革将以城市营商环境建设与优化为媒介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政策建议包括:着眼于“放管服”政策工具效能的充分发挥,进一步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从城市营商环境建设行为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同时发力,促成城市营商环境总体水平提升;推动“放”“管”“服”深度融合,促进城市营商环境分维度水平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中村”问题已经从东部发达城市向内陆及西部后发展城市蔓延,“城中村”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文章以西部后发展城市的“城中村”问题为研究视角,探讨城中村存在的问题、改造的必要性及困境,并提出改造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李蕾 《国土经济》2001,(4):17-17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文化进程也随之加快,现在我国城市已达668个,城市人口超过4亿人,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有31个,城市是人与自然之间矛盾或冲突最激化的地方,城市生态系统到处都留下了人的烙印,反之城市独有的生态环境问题或“城市病”也直接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为了缓和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消除由于城市开发建设事来的不利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