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在知识资本模糊评价基础之上的无形资产会计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知识资本在高投入的刺激下不断扩张,致使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大幅度上升,由于传统财务会计系统基于稳健原则,对大部分自创无形资产在帐面上不予以反映,从而使企业的帐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产生巨额差异,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因此客观评价知识资本和重新确立无形资产的会计确认与计量模式对企业整体价值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知识资本的量化加以界定,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确认无形资产的计量与摊销模式。  相似文献   

2.
现行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缺陷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形资产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凝结着科技知识的先进成果,并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新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仍存在许多缺陷:确认不够充分、成本失真、无形资产价值计量难度大以及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落后等.对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改进,应采取货币性计量和非货币性计量相结合,由成本计量逐渐转向价值计量,在具体计量方法上应勇于创新,以促进对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孙玉梅 《北方经贸》2001,(11):68-70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强,必须扩大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既要确认外购的无形资产,也要确认自创的无形资产。必须改变无形资产的计量模式,以产出价值计量模式代替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知识资本计量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义鹃 《财贸研究》2004,15(5):91-96
知识资本是企业内部以知识为基础、可以创造竞争优势的一种特殊资产。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的内容极大丰富 ,使得建立在原来经济基础上的传统会计方法对知识资本的确认、计量、管理和报告有一定的局限性 ,进而影响了现代企业业绩的正确衡量和评价。国内外实务界和学术界都在对此进行着不懈的研究。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在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运用平衡计分卡 ,引入非财务指标。本文试图运用平衡计分卡对知识资本进行确认、计量和管理 ,以期对充分发挥知识资本的潜在价值 ,提升企业价值和建立我国企业业绩指标体系 ,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成为企业资产的主体,要求在资产计量方面加以创新。这涉及到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价值的计量和无形资产的会计报告。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无形资产计量及其信息披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义鹃  潘一相 《商业时代》2007,(15):80-81,85
本文从分析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计量与企业价值关系的重要性入手,对中外有关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的实际披露状况进行了调查比较和分析,探讨了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及其相关信息的充分披露问题,根据我国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方面所做出的改进,提出我国上市公司与国际接轨中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的思考。知识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企业资产从有形化向无形化方向发展。在企业中,凝聚着知识和智慧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与日俱增,在企业总资产中,无形资产的比重逐渐超过有形资产。在发达国家的一些高科技企业中,这种趋势尤为明显,企业的无形资产已占到资产总额的50%-70%。这些无形资产正决定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成为投资者和债权人关心的焦点。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确认和计量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8.
实物期权无形资产及其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引  郑明川 《财贸研究》2005,16(3):94-97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及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无形资产的内涵和外延已拓展到智力资本及实物期权。在智力资本研究的基础上,把实物期权列入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范畴将有利于企业价值的真实反映。因此,本文将对实物期权无形资产的范畴、内涵和外延及其价值评估进行分析,以顺应新经济形势下对无形资产会计制度进行改革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9.
论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所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萍 《商业会计》2000,(2):19-20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将取代有形资产在企业资产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现行财务会计在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局限性表现为确认、计量和报告系统的不适应性,其主要原因在于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方面存在缺陷。本文拟对此进行一些探讨。一、关于无形资产的确认企业获得无形资产,主要可通过外购、自创和接受投资三个途径。现行财务会计基本上只确认企业外购的无形资产;对于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只确认很小一部分(只有在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时);对于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我国…  相似文献   

10.
无形资产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对无形的本质进行深入的认识,对无形资产会计的确认和计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会计课题.本文从无形资产的基本内涵出发,对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做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淑珍 《商业研究》2003,(12):29-32
知识经济是几何级数爆炸式的迅猛发展并逐步革新传统经济形式,将人类社会全面推向以知识和科技为核心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资产结构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无形资产的比重逐步提高,企业无形资产质量和创新能力的较量将成为竞争的焦点。客观上要求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对无形资产加以重视和加强管理,重点应放在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上。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财富和经济的增长主要受无形资产的驱动,识别和确认无形资产价值及其变动,对引导企业无形资产的投资与后续管理有重要意义.本文着力于无形资产核算中确认和计量、后续计量和处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智力资本价值计量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智力资本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和应用。但是,目前对智力资本的定义、分类、衡量和报告仍然存在许多分歧,而且现行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只反映企业智力资本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智力资本的计量方法比较,认为历史成本法最能客观真实地评价企业智力资本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建立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框架的基本问题,初步探讨了无形资产价值驱动因素的定义、类别及其实用价值。认为企业可以通过标准化分类来增强对无形资产价值的计量和评估能力。此外,该框架能够支持知识管理战略中主要后续指标的获取和估价,促进对公司资源和知识资本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作为新经济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价值计量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针对人力资源的归属问题,将其划归为无形资产进行确认及计量,并利用期权理论引入Black-Scholes定价公式,提出人力资源价值期权计量模式。  相似文献   

16.
邹香  李伯圣 《商业研究》1999,(10):58-59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成败的关键,实际上取决于人才的管理。资本形态在经过了商业资本、工业资本、金融资本后,进入知识资本,作为企业管理重要内容的会计必须将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源作为会计的对象,对其成本和价值予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传统会计和人力资源会计,在核算目的、核算对象。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报表信息等项有何不同,在核算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原则。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由传统的工业化经济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演进,无形资产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在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超过了有形资产,我国目前的无形资产准则在确认与计量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本文结合实务中关于无形资产确认中出现的问题,立足于当前我国无形资产的确认准则,提出了关于无形资产准则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8.
无形资产营运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有利于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经济。正确对待国有企业无形资产计量、核算,注意无形资产与计价方法的统一,明确对商誉的确认与计量,人力资源的成本与价值,以及无形资产核算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等问题,有效地营造延伸、融资、扩张策略,可实现价值增值与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9.
张彰 《致富时代》2009,(11):19-19
无形资产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从无形资产的基本内涵出发,对无形资产会计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计量属性,应以历史成本为主、重置成本为辅,企业要发展,必须同时注重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时代下,劳动者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现行的企业资产负债表只对存货、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这些非人力资产予以列示,对于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人力资本却没有体现。究其原因,是企业的人力资本还不能准确的确认与计量。本文从现实出发,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本的确认方法与计量模型进行总结,以期帮助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有质量,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