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吴铭 《开放时代》2013,(5):33-41
本文简要分析了新媒体崛起的背景,并对《开放时代》近年发表的涉及新媒体运用的相关论文进行了回顾和梳理。作者认为,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的关键时刻,新媒体运用对于知识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者也指出了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希望引起知识界的反思与警惕。  相似文献   

2.
拜读了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学院院长洪永淼教授的《中国经济学教育与研究必须国际化》(载于《光明日报》2007年9月4日《理论周刊》)以后,觉得洪先生击中了中国经济学的一个要害。就目前的实际状况看,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化水平是太低了,要提升中国经济学的教育与科研水平,推动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就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王亚南首先提出要联系实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经济学”概念,并写出了一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作”,即《中国经济原论》。该书在理论核心、体系、篇章结构及方法上均具有鲜明特色,被称为中国式的《资本论》。时至今日,在我国经济改革和建设过程中仍发挥着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被评为“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中唯一一本解放前出版的专著。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物经济学》2020,(3):F0003-F0003
《中国药物经济学》办刊宗旨:促进药物经济学在药政管理及医疗保险、新药研发与定价、临床合理用药、药品资源合理配置、临床药学等方面的应用。《中国药物经济学》刊登多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新进展、新成果方面的文章,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可读性、适用性,是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发表文章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1征稿内容本刊设有评价,论著,药物研究,综述等栏目(对基金项目或国家攻关项目,本社给予优先发表)。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炼成 《经济学动态》2006,(9):8-40,109
在将近十年前,我与博士生丁文锋联合发表了《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一文(载《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7期),引起了一场争论。十年过去了,但问题并未基本解决,甚至越来越严重。去年秋,刘国光同志发表了《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载《经济研究》2005年第10期)一文,强调指出当前的主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当代西方经济学基本上占领了我国经济学教学和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遇到了严重的挑战。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坚决迎接这一挑战。  相似文献   

6.
齐物论 《经济》2004,(7):92-92
黄仁宇无疑是一位颇具争议性的人物:如果公众投票评选“二十五年来对大陆知识界影响最大的历史学家”,黄仁字定当名列前茅;但若换作史学界人士投票,黄仁字很可能进不了候选人名单一在不少历史学教授看来,黄仁宇得享大名的几部作品(《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放宽历史的视界》)根本算不得历史  相似文献   

7.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于9月23日至24日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主办,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共同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许多著名高校的经济学家及相关专家学者共180多人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绿色期刊,就以往的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以展示性为主的有《植物》、《大自然》、《生物圈》、《野生动物》、《中国花卉园艺》等;以介绍科普知识为主的有《地图》、《地理知识》、《中国国家地理》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有《森林与人类》、《自然与人》、《绿色大世界》、《文明大观》等。在一些发达国家,绿色期刊是出版界的宠儿,如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英国BBC办的《野生动物》杂志,全球发行量均达数百万份。《绿叶》杂志——环境文学成长的重要阵地早在1984年,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的环境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最近,张艺谋的又一部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下简称《黄金甲》)在“热映”的同时,又一次引发了“热议”。事实上,这些议论的焦点,和他的前几部大片《英雄》、《十面埋伏》,以及近期的另几部大片《无极》、《夜宴》等一样,就是剧本单薄、情节不足,甚至没有故事,或者故事落了俗套。因此,就靠强大的演员阵容,强烈的视听震撼,用大投人拼凑成一个所谓的大场面,试图获得票房和口碑的双重效果。然而,没有内容,仅有形式,不可能支撑起一部真正的大片,票房可能有,口碑就不好说了。在我看来,如果张艺谋们对这些大片的口碑有过高的自视,那么,就低估了中国观众的文化含量了。事实不是已经做出回答了吗?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种强势商品总是以品牌的面貌出现的。品牌是用来识别、代表商品的名称和符号。期刊的品牌也是如此。它是期刊的办刊方针、理念、风格、特色、营销策划、整体形象的高度抽象与概括。期刊品牌的形成,表明期刊所从事的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创造性劳动得到了为数相当多的读者的认识,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同.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在全国9000余种期刊中,《读者》、《半月谈》、《故事会》等杂志业已成为知名品牌,它们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它们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它们是中国期刊的骄傲。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资本论》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课时量减少、师资力量薄弱等教学弱化的倾向,使《资本论》教学逐渐让位于西方经济学,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必须加强《资本论》教学改革:在总体把握《资本论》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注重以《资本论》的方法引导其各部分内容的讲授;必须加强经济学教研活动,处理好《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教学之间的关系;必须加强教师自身科研能力,联系热点问题讲授《资本论》,展现《资本论》的当代魅力。  相似文献   

12.
吴明瑜 《技术经济》2003,22(11):F004-F004
经济管理出版社新近出版了由武义青、贾雨文教授撰著的《经济系统运行效能研究———经济运行的势分析》一书。该书通过对中、西方决策思想的深入考察后认为 ,中国的决策思想也呈现一个独立的思想体系 ;中国的古典决策体系是主动性决策体系 ,思想方法和西方理性决策体系有明显的区别。《孙子》等典籍中广泛使用的形、势、节、策等概念 ,是主动性决策理论的基本要素。形与我们现在使用的资源概念相当 ,势 (势态 )是形 (资源 )得以发挥效能的条件和发挥效能的程度 ,节 (节制 )就是策略实施过程中的调节和控制 ,策就是策略、方案、措施。势在主…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在书店看到《经济学家茶座》时,它已经出版到第9辑了,这大概是它问世的两年之后。在这辑里,何帆先生的《如何发表经济学论文》吸引了我的眼球。虽然年过不惑的我并不相信有什么“作文秘诀”之类的东西存在,但也不由自主地买下了这辑的部分“产权”。从此,我与《经济学家茶座》结下了不解之缘。到图书馆翻阅没有看过的辑子,每到书店首先要看新出版的《茶座》,觉得有收藏价值的还捎上一本;精编版的也是照看不误,一是回味精彩片段,二是比较一下其中的“精品”与我的认识是否一致。这样,一来二去,积以时日,我对《茶座》的味道和风格也有了自己的体会。当然,这种体会是从一个“看客”的视角发出的,这好比不会做菜的人也能品评菜的味道一样,只不过口味不同而已。在这众口难调、消费者至上的年代里,谁拥有更多的“食客”,谁就在口味上下了功夫。《茶座》在以下几方面适合我的口味。  相似文献   

14.
直至今天,中国仍然有很多人以为经济学研究是不需要花钱的。爱因斯坦可以在几张白纸上证明相对论,经济学家为什么不可以在马桶上推导一般均衡?中国古代文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经济学家为什么不可以“半部《国富论》治天下”?这样的理解,显然忽视了经济学研究本身的分工和专业化。  相似文献   

15.
小洪兄写了很多关于韩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文章,读起来很有意思,为韩国学在中国的传播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最近又读了他的《“韩流”盛行于中国及其原因》一文(《经济学家茶座》第27辑),若有所思;加上平时也比较关注韩国,  相似文献   

16.
概念城市经济学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1965年威尔·汤普森的《城市经济学导论》一书中。然而,城市地区的经济学研究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例如,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就有对城镇功能、劳动分工是以何种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的、以及现在我们称之为外部经济或聚集经济的相关评论。同时,在《国富论》中也包含着许多亚当·斯密关于城市经济是如何发挥功能的洞见。又如,我们都清楚马歇尔在其192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探讨了“工业区”外部经济的影响,即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而相互就近选址布局,这种聚集行为提高了他们所在地区或城镇共同的生产效…  相似文献   

17.
潘冬舟翻译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二、三分册,是《资本论》第一卷第二、三、四篇的中文首译,底本应当是考茨基国民版。潘冬舟译本追求“使中文读者容易了解”的翻译目标,采用白话文文体,绝大多数专业术语和一些关键段落翻译准确,译文达意顺畅。虽然潘冬舟译本中也存在“生产资料”等个别专业术语的误译,个别词句的误译、漏译等现象,但并不影响译文的整体质量,也不影响潘冬舟及其译本在《资本论》中国翻译史、传播史和研究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一、实业救国,挽回利权的创业意识近代中国,河山破碎,百业凋敝。在黑云压城的神州大地上,一群最能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中华儿女,怀着满腔爱国激情和强烈的民族危机感,把创办实业同抵御外侮紧密相联,踏上了一条无比艰辛的“实业救国”之路。张謇以“设厂自救”相号召,创办大生集团;为了维护和振兴民族航运业,卢作孚白手起家,创办民生公司,成就一代“中国船王”;面对一则巨幅日商广告,吴蕴初发出“一定要研制出自己的调味品,把‘味の素’从中国赶出去”的豪迈誓言,创办天厨味精厂;饱尝洋碱充斥和受人轻辱之苦的范旭东对海盟…  相似文献   

19.
经过作者多年的研究,《国外经济学与当代中国经济丛书》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丛书共有8本,包括《经济改革思维——东欧俄罗斯经济学》、《批判与超越——西方激进经济学述评》、《探索的变奏——20世纪比较经济学》、《敲开希望的大门——发展经济学》《他山之石——日本经济思想初探》、《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纵览》、《国家干预艺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沿革》和《保守的理念——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该套丛书是在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程恩富教授主持下,由活跃在上海经济理论界的一批中青年教授和博士共同完成的。  相似文献   

20.
葛群 《经济研究导刊》2012,(36):232-235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伟大的理论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实业家,思想开放,观念超前。在他所处的时代,具有先进思想的士人渴望探求富强救国之路、努力摆脱落后、危亡的困境,而郑观应的思想和实践正反映了这些进步人士的强烈愿望和呼声。他的代表作《盛世危言》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