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股东信息不对称一直是困扰中国资本市场的难题,而成立投资者线上互动平台则是具有创新性的监管尝试。本文利用2009年~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593万余次线上互动文本数据,构建投资者线上互动质量综合指数,研究了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线上互动的特质信息含量。研究显示,中国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线上互动质量呈上升趋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8.06%,但互动质量较高的上市公司较少、整体互动质量偏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线上互动式交流质量越高,股价对公司特质信息的融合效率越高;线上互动质量对公司股价特质信息含量的正向影响持续3个季度。机制分析表明,线上互动质量通过降低财务信息披露和股价信息反应时滞、吸引分析师关注等方式促进股价特质信息含量的提升;并且,在散户投资者多、投资者情绪低迷等外部环境下,互动质量的提升能产生更强的特质信息效果。本文的研究为完善投资者线上互动平台、实现高质量互动以助推资本市场信息效率提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深交所"互动易"与上交所"上证e互动"的网络互动平台数据,研究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互动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互动信息越充分、互动情绪越积极、互动行为越有效,则越有助于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当公司的内外部信息更透明时,投资者互动的治理效应更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更好。并且投资者网络互动平台能够通过媒体渠道放大其社会责任治理作用。本文的研究对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互动平台促进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经验证据,基于此,监管部门应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的提升,调动投资者在网络互动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网络互动平台的外部监督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谭松涛  阚铄  崔小勇 《金融研究》2016,429(3):174-188
本文利用201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互动易”网络交流平台的推出作为外生冲击,用上交所上市公司作为对照组,借助双重差分的方法考察了基于互联网的管理层接触方式对股票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互动易”平台设立后,深交所上市公司股价非同步性的提升幅度以及分析师盈余预测绝对偏差的降低幅度都比上交所大。而平台设立前后,分析师对两个市场上市公司盈余预测相对偏差的降低幅度并没有显著差异。以上实证结果表明,基于互联网的管理层接触为投资者增加了一个新的直接从上市公司管理层获取公司经营信息的渠道,进而改善了投资者获取信息的准确性,提升了市场信息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信息技术发展和资本市场监管转型为背景,利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和上交所"上证e互动"平台中问答板块2010-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网络平台互动数据,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通过交易所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实证结果显示:网络平台互动能够显著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依然支持这一结论;作用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网络平台互动是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来缓解融资约束的;进一步研究的结果显示,高质量的网络平台互动能更有效降低融资约束程度,网络平台互动缓解融资约束具体表现为扩大企业外源融资规模.本文的研究从融资约束缓解的视角为利用网络互动平台提升资本市场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信息技术发展和资本市场监管转型为背景,利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和上交所"上证e互动"平台中问答板块2010-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网络平台互动数据,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通过交易所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实证结果显示:网络平台互动能够显著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依然支持这一结论;作用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网络平台互动是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来缓解融资约束的;进一步研究的结果显示,高质量的网络平台互动能更有效降低融资约束程度,网络平台互动缓解融资约束具体表现为扩大企业外源融资规模.本文的研究从融资约束缓解的视角为利用网络互动平台提升资本市场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平台互动对改善资本市场信息环境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网络平台互动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平台互动能够有效缓解资产误定价,同时,在公司资产定价被低估、回复速度越及时和回复内容越丰富时这一缓解作用更强。进一步地,网络平台互动对资产误定价的缓解作用是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和分析师意见分歧两个机制来实现的,并且在媒体报道较多、投资者关注度较高、股权结构分散和战略差异度较高的公司中更为显著。本文从资产误定价这一视角探究网络平台互动的积极作用,对于防范公司资产误定价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10—2021年交易所网络互动平台“问答”板块上的互动数据为样本,采用关键词提取技术构建“股利关注”指标,实证检验了中小股东“股利关注”对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小股东“股利关注”显著提高了企业现金股利分配水平。机制检验表明,中小股东“股利关注”通过提高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进而促进现金股利分配。异质性检验发现,中小股东“股利关注”对上市公司现金分配的促进作用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分析师关注度高、所处行业竞争程度强以及投资者保护水平高的企业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郭白滢  周任远 《金融研究》2019,472(10):188-206
机构投资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信息互动,其中包括信息共享与社会学习。本文基于2005-2018年我国A股市场与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市场数据,应用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实证分析了信息互动对于基金持仓决策以及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1)信息互动对于基金持仓决策具有显著影响,且在不同决策情景与市场行情下其影响具有差异;(2)基金信息互动的影响可以分为“同城效应”和“异地效应”,不同城市的两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不同城市基金的市场影响力也有所不同;(3)基金信息互动通过提高市场定价效率对于股价长期特质波动具有降低作用。本文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分析了私有信息在机构投资者之间传播产生的影响,为认识机构投资者决策行为与股票市场价格异象提供了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9.
市场操纵扭曲股票价格,降低股市资源配置效率,严重损害国民经济。操纵行为的产生源于实施成本与获取收益之间的不对称。市场操纵的防范不仅需要监管部门加大处罚力度,更需进一步优化我国股市的投资者结构,提升市场效率,增加操纵成本。基于深圳股票市场的交易数据,针对机构投资者调研活动对市场操纵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在我国股票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调研活动能够降低股票被操纵的次数;第二,作用机制的分析表明,在个股流动性低、信息环境差以及公司治理水平薄弱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调研对市场操纵的抑制效果更显著;第三,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披露质量差及机构持股比例低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调研对市场操纵的抑制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基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互动易"平台上的问答数据,实证检验上市公司敷衍投资者的行为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回答投资者提问的及时性和切题性越低,其股价崩盘风险便越高。进一步分析显示,上市公司敷衍投资者行为通过两条途径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一是敷衍行为不利于投资者获取公司信息,加剧市场信息不对称;二是敷衍行为有损公司声誉和投资者信任,容易导致投资者在上市公司面临利空消息影响时"用脚投票"、加剧股价波动。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要推动上市公司主动加强自愿性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实现与投资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在与投资者沟通中避免敷衍、搪塞的行为;监管当局可考虑采取"引导优先"的策略,发挥声誉机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引导上市公司自觉重视、及时处理投资者的网络提问,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信息沟通功能、促进资本市场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2016—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交易所网络平台互动式信息沟通对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平台上投资者提问次数和上市公司回答次数越多,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互动交流越频繁,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低;在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公司中,两者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上市公司信息环境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分析师关注度较低时,网络平台上的信息交流对股价崩盘的抑制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0—2017年上市公司A股相关数据,本文研究了企业年报文本信息可读性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年报文本信息可读性越低,分析师关注水平、预测质量也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较高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能够显著缓解年报可读性对分析师关注的影响,但是没有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改善分析师预测质量的证据。高质量的审计以及高水平的信息披露质量评级可以改善企业的信息环境,从而有效缓解年报文本信息可读性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研究结论为企业年报文本信息可读性影响资本市场信息解读和传播效率提供了证据,有助于监管部门重视企业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监管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高质量的信息披露能够有效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董事会领导权结构对信息披露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角度讨论其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选取深圳证券交易所2012-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构建出信息不对称测度模型,在信息不对称测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投资者关注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关注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投资者更偏向关注国有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更低;此外,投资者关注后所获得的信息相比于管理层隐藏的负面信息,前者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5.
杜朝运  汪丽瑾 《征信》2020,38(2):69-76
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社会互动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适当增强社会互动会促进家庭更多地参与风险金融市场,增加投资风险资产的比例,提高金融资产的分散化程度,优化资产的配置效率。但当社会互动达到一定程度后,过度的社会互动则会抑制家庭参与风险市场,减少风险资产的投资比重,降低金融资产的分散化程度以及资产配置的有效性。因此,家庭需要建立适度而高质量的社会互动,这有助于家庭获得更多的外部资源,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  相似文献   

16.
宋玉  沈吉  范敏虹 《会计研究》2012,(7):72-79,97
随着技术科技的高速发展,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距离被无限拉近,彼此之间的沟通也日趋频繁。但是投资者与被投资对象的地理特征影响信息的获取数量和质量,因此他们之间的互动成本和强度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上市公司的地理特征。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地理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考察了地理特征变量在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位于东部地区的上市公司更受机构投资者的亲睐,即使在控制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和市场表现信息的情况下,区域地理特征变量仍然显著影响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决策;上市公司办公地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距离远近负向影响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但是在控制上市公司基本面信息的情况下,距离特征变量的影响力下降。  相似文献   

17.
《会计师》2018,(5)
中国证券市场的参与者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分析师提供的增量信息是否充分的被普通投资者吸收和消化,现有的文献并未清晰的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建立实证分析模型,首先验证2008-2012年A股上市公司分析师跟踪与股价同步性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百度搜索指数作为投资者关注的代理变量,将普通投资者关注作为调节变量加入模型,分析普通投资者关注对上述关系的影响,依据机构持股比例分组进行回归分析,以期观察在机构投资者不同时普通投资者对分析师报告利用的效果。研究发现:中国证券分析师能提高股价的信息含量,而普通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关注会降低股价的信息含量,同时,其无法有效的解读分析师报告;在机构持股比例较高的样本组中,普通投资者对分析师报告股价同步性降低的效应要弱于机构持股比例较低组。上述发现不仅丰富了公司信息环境方面的文献,更揭示了普通投资者的信息解读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盈余质量与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鉴Biddle和Hilary(2006)衡量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的方法,具体考察了中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与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之间的关系,发现高质量会计信息通过减少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投资效率,对于代理问题的发生有一定缓解作用;随着盈余质量的提高,内部现金流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变弱,高质量会计信息降低了企业投资一现金流敏感度。  相似文献   

19.
BDI(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是反映国际航运市场的重要指标之一,揭示了全球干散货船的运价水平及市场供需情况。目前,越来越多的航运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能通过股票价格充分体现。这篇文章主要运用面板模型,选取运输类、港口类及船舶制造类三种航运上市公司从2007年至今的股票价格数据,探讨BDI与其之间的数量关系,以航运公司为桥梁,分析航运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BDI与国内航运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一定程度上能为此类股票的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运用Logit模型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量与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差异之间的关系时发现,机构投资者促进了上市公司年报的及时披露。但是,机构投资者在促进上市公司年报及时披露的程度与整个证券市场环境相关。在证券市场整体牛市时,机构投资者似乎对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是否提前并不产生影响,但是当股票市场整体处于熊市时,机构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愿望比较强烈,机构投资者持股量与上市公司提前披露年报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了机构投资者只是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之一,机构投资者促进了上市公司年报及时披露,机构投资者没有降低信息披露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