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不确定性因素引入开放经济下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IS曲线、资产价格决定方程、汇率决定方程和国际资本流动行为方程中,比较分析了在不确定性冲击的最坏情况、忽略不确定性存在和介于二者之间的近似状态三种情况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国外产出缺口和货币政策规则对国内通货膨胀和产出的冲击状况。结果表明,充分考虑到不确定性的冲击能减轻相关因素对国内通货膨胀和产出的冲击;在稳健性前提下,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规则对治理通货膨胀问题的效果基本相同,对于解决经济增长问题,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优于价格型规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假设存在价格粘性和产品市场垄断竞争,建立包含家庭部门、厂商部门、央行部门和财政部门的DSGE基本模型,考察封闭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不同配合模式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政策先制定的情形下社会福利损失最小;两大政策完全独立制定时,社会福利损失最大;一方政策先行制定的模式要优于两大政策完全统一制定的模式。同时,本文还就财政政策先行制定的模式,通过脉冲响应分析,研究了需求冲击、供给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对通货膨胀、产出缺口、利率、财政支出以及政府债务的影响,发现我国货币政策有强烈的通胀压力,政府债务冲击对产出的影响较深远。  相似文献   

3.
杨兵  杨杨  李峰 《财政研究》2020,(7):93-112
本文改变传统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规则的构建方法,构建了渐进性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社会福利损失比较不同减税政策组合下的宏观经济效应,并对不同减税政策和货币政策规则组合下社会福利的变动情况进行讨论。研究表明:(1)以家庭消费税为代表的间接税税率下调对消费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抑制了产出和投资水平;以劳动所得税为代表的直接税税率下调对产出、消费、投资和就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以资本所得税为代表的直接税税率下调对产出、消费和投资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相比较于单一的减税政策组合或者组合性减税政策组合,结构性减税政策组合更有利于熨平外部冲击所导致的宏观经济波动,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上调或者保持资本所得税税率、下调家庭消费税税率和劳动所得税税率的减税政策组合相比较于其它减税组合更加有效。(3)中国货币政策与减税政策最有效的组合为:货币政策规则应采取价格型规则为主数量型规则为辅的混合型规则,而减税政策应以结构性减税为主。(4)中国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组合总体上符合PMPF范式,说明我国财政政策稳定,而货币政策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建立开放经济DSGE模型,对比分析国内外冲击下不同货币政策对应的经济波动方式和社会福利损失,并构建"经济波动相关性指数"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经验分析。主要结论包括:首先,无论是在国内冲击还是国外冲击下,理论上都存在着同一种最优货币政策,且不同货币政策的福利效果有所差别;其次,从全样本时段来看,设定中国实施的货币政策为盯住汇率制时相关性指数经验值最高,但分样本时段的研究显示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存在一定的时变性,体现相机抉择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6.
针对当前“稳增长”与“稳杠杆”的双重目标,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财政、货币政 策四种规则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框架,利用我国1995—2016年间的数据进行 估计,然后从平滑机制和联动机制两个层面探讨财政货币政策如何配合问题。研究发现,从平 滑机制看,财政货币政策需要各自加强相机调节力度,从联动机制看,利率需要对税收冲击负 向响应,而政府支出需要对货币供给冲击正向响应。研究表明,与现行政策范式相比,政策搭 配优化后的调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往往是比较谨慎或保守的?从具体的货币政策规则的经验估计如泰勒规则看,这些货币政策比具体经济模型所要求的最优货币政策更为保守。本文从模型不确定性及决策者对不确定性态度变化的角度,运用美联储数据进行实证来解释这一现象。经过分析发现,若与降低利率的变动相比,央行更为关心产出缺口的稳定性,则央行对模型不确定呈厌恶或呈中性将会大大降低泰勒规则中的反应系数,随之产生较为保守的货币政策,若央行对不确定性呈偏好,则产生较为积极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家庭部门、企业部门、金融中介、中央银行这4个主体部门,并细分成8个部门的DSGE模型来研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最优工具搭配问题.主要结论是:运用宏观审慎政策的贷款价值比工具以及资本充足率工具与货币政策的扩展型泰勒规则工具搭配,在面临各种需求、供给、偏好和政策冲击时,具有相对最优的降低经济、金融及杠杆率波动,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的效果,也具有相对最优的降低社会福利损失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含有深层消费习惯的动态随机经济模型中,使用Ramsey方法分析了深层消费习惯对最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选择的影响。深层习惯的消费者对差异化商品具有不同的消费倾向,每种产品的需求不仅取决于该产品当期的价格,也与上期消费数量相关。深层消费习惯改变了厂商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在产量和价格选择之间引入了新的机制:当期商品的定价过高,在增加厂商现期利润的同时,降低了家庭对该种商品的消费倾向,从而减少了下期该产品的需求和厂商利润。笔者通过参数校准和模拟,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最优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波动率较低,并且与深层消费习惯程度正相关;其次,弗里德曼法则并非最优的货币政策,名义利率对弗里德曼法则的偏离程度,会随着深层消费习惯程度的上升而下降;最后,深层消费习惯会促使企业扩大生产,增加社会就业。在外生支出增加时,政府仅仅需要小幅度增加劳动所得税率,就能够满足融资需求,减少税率变动对资源配置的扭曲。因此,在深层消费习惯的经济中,政府支出将增进私人企业的投资和社会产出,产生挤入效应,这对于深入分析我国的政府支出乘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量化的通胀目标有助于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形成通胀预期锚。通过货币政策操作来实现物价稳定目标,需要科学地测算通货膨胀率并进行通胀预测。货币政策需要前瞻性,然而基于市场数据的通胀补偿等指标无法准确评估长期通胀预期,需要通过对多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和修正,并通过多种途径完善对通胀趋势和通胀预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量化的通胀目标有助于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形成通胀预期锚。通过货币政策操作来实现物价稳定目标,需要科学地测算通货膨胀率并进行通胀预测。货币政策需要前瞻性,然而基于市场数据的通胀补偿等指标无法准确评估长期通胀预期,需要通过对多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和修正,并通过多种途径完善对通胀趋势和通胀预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新凯恩斯理论框架下,构建一个包含货币供应机制的非平稳DSGE模型,基于政策损失函数和参数的贝叶斯估计分析参数不确定对最优货币供应机制影响。研究表明,最优货币供应机制是具有超惯性和对通货膨胀做出强烈逆向反应的前瞻型政策,参数不确定情形下的货币供应机制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的反应更为谨慎,但参数不确定并不改变参数确定情形下政策选择的排序。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实现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手段,都要为经济增长、稳定币值、充分就业等目标服务。财政政策和贷币政策一般都是组合实施的,其主要组合形式有:双紧、双松、一紧一松。前两者主要解决总量问题,后者主要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投资比例。  相似文献   

15.
美国经济近些年来的持续稳定增长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其中,美国政府所采取的灵有效的财政货币政策则居功至伟,尤其是在大幅削减财政赤字、创造低通胀低失业下的高速增长局面等方面,联邦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重大危机事件所特有的不确定性给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使用综合实证检验与理论分析,系统探讨重大危机视域下的经济(需求侧、供给侧)不确定性和金融不确定性对中国经济冲击的影响动态、微观传导机制和政策应对方案。研究发现:重大危机事件下不确定性冲击具有多维性与异质性特征,需求不确定性(金融不确定性)往往在经济(金融)危机事件中起主导作用,但次生不确定性同样值得警惕。经济和金融不确定性由于其传导机制的差异将产生截然不同的冲击影响。其中,需求和供给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成本推动性冲击,而金融不确定性则在短期表现为紧缩性冲击。在应对多维不确定性冲击时,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可为财政政策创造空间,增强政策可持续性,特别是"增加财政支出+债务管理+混合型货币政策"方案在调经济、稳金融和控债务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相似文献   

18.
在政府部门运用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政策及其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已有研究在对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时普遍都忽视了其背后的政策内涵,本文采用符号约束SVAR模型对不同政策不确定性背景下的财政政策冲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不同政策不确定性背景下的财政政策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情形下的财政政策会导致我国的经济波动加剧。本文的研究填补了已有的实证分析文献在将财政政策冲击与政策不确定性相结合来进行财政政策效果评价方面的研究空白,为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更具政策内涵的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基于金融加速器机制,本文构建了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的DSGE模型,尝试分析当发行比例逐渐增大时,数字人民币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数字人民币在短期内可以放大产出、消费以及通货膨胀对技术、利率和汇率冲击的反应,长期影响较小。第二,数字人民币发行比例的增加提升了央行的宏观调控力度和监管效率。在技术冲击下,短期内可以降低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需求,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成本下降,经营绩效提升,企业投融资环境得到改善,投资和企业净值增加。第三,数字人民币可以加强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联动机制。随着数字人民币发行比例的增加,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冲击下,短期内汇率和常备借贷便利反应幅度加大;在汇率冲击下,贷款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波动显著,短期联动效应较强。从长期来看,数字人民币的引入较为中性。本文的研究内容不仅证实了我国在数字人民币渐进式推进过程中采用“试点城市”模式的科学性,还为在开放经济体下深入研究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