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第五代移动通信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与商业化应用给营销战略变革带来了广泛影响。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性回顾,得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营销战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营销外部环境变革、营销能力变革及营销组织架构变革三个方面,并分析了各方面变革的具体表现及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剧了营销战略所面临的技术、市场及竞争三个维度的外部环境变化;提升了企业在市场感知、顾客连接、品牌资产管理、营销计划与执行、营销组合运用五个方面的营销能力;推动了营销组织架构在内部结构、绩效度量,以及控制和激励机制三个层次的转变。基于上述变化,本研究进一步针对营销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市场预测、适应性战略调整、匹配、激活、绩效核查、资源吸引及资产管理七项具体活动提出了管理建议,并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企业营销数字化转型及营销战略创新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持续推进与相关政策情境的变动,极大地推动了国有企业管理层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同时也促进了国有企业管理层激励效应研究的不断发展。本研究运用定性文献分析法和定量文献计量法概括了当前国有企业管理层激励效应研究的整体状况,并基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线索,分别从激励要素、激励结果、制度情境、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五个方面对该主题研究的演进脉络进行全面梳理、提炼。本研究指出该领域研究的局限性包括:激励要素的范围和测量缺乏基础性研究;激励过程机制研究忽视了对国有企业管理层心理和行为机制的探讨;研究方法上受制于二手数据并过于关注数据层面的关系;研究对象聚焦于企业高层而忽视了国有企业不同层级管理者之间激励的差异性。通过深入透析国有企业管理层激励效应研究的演进脉络,本研究最后有针对性地从国有企业管理层需求和动机的特性、分层分类激励组合、激励过程机制、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对未来该领域研究的开展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消费者自我控制:文献评述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比较了偏好随时间不一致、热(情感)—冷(认知)处理机制、自我消耗、思维方式、过度自我控制及理由启发式等各种理论学派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界定、测量、起因、影响因素等方面的不同研究,从而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与讨论,最后提出了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消费者自我控制研究的设想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受到制度、道德以及经济动因共同驱动。其中,经济动因是最根本的内在驱动力。跨国公司如何从事社会责任活动,才能与其追求利润的本质相一致?本文在中外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响应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提出了跨国公司开展社会责任营销的策略,为其实现道德与利润的平衡提供了理论及实践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
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引导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是推动消费扩容提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基于企业对消费者承担的社会责任,探究消费者权益保护、企业社会责任与居民消费的关系。研究表明:(1)消费者权益保护不仅会直接促进居民消费,同时还通过督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消费,由此产生的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占比约为20.5%。(2)企业社会责任的中介作用还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当某地区企业社会责任承担者占该地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数比重超过一定的门槛值时,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监督效应"相对于"搭便车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3)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消费促进作用随时间逐步增强,具有长期性。为此,要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及其长效机制,督促和鼓励更多企业履行"守合同重信用"社会责任,为促进消费扩容提质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6.
顾客服务己化是顾客与服务间的广义拥有性关系,是契合营销理论与实践发展阶段中顾客与企业提供物(产品/服务)间关系认识的一个较新概念,对于加深顾客心理和行为机理的理解、提升顾客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哲学、心理学和营销学领域的己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回顾,提出存在主义哲学、拥有性心理理论、占有心理学理论、心理所有权理论和"占有物作为延伸自我"的理论观点是顾客服务己化的理论基础;整理和比较已有研究对己化概念的理解和释义及维度划分;梳理营销领域己化相关研究脉络,归纳研究主题。在此基础上,总结顾客服务己化的影响因素及结果效应。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顾客服务己化量表开发、顾客服务己化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研究、顾客服务己化结果效应研究和共享经济背景下顾客对共享产品/服务的己化关系等问题都需后续实证探究。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跨渠道购买行为研究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跨渠道购买行为是指多渠道零售环境下,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渠道的行为。文章基于文献研究法,从定义、影响因素和企业管理策略三个方面对消费者跨渠道购买行为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阐述了消费者跨渠道购买行为的定义,总结了消费者跨渠道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归纳了企业对消费者跨渠道购买行为的管理策略并进行了评述,分析了未来研究方向,得出消费者跨渠道购买行为可以细分为消费者跨渠道搭便车行为和消费者跨渠道保留行为,研究结果为多渠道零售企业进行渠道设计和多渠道顾客管理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期,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型聊天机器人模型的应用,消费者通过与算法模型的高效智能对话,享受到了便捷、个性化、丰富有趣的服务。智能算法正快速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得消费者对于算法的态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早期研究发现的人们对于算法的消极态度即算法厌恶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社会环境。通过收集和分析算法态度文献结论和发展脉络,本研究发现,消费者算法态度正从厌恶逐渐向信任转变,因此,亟需从算法态度形成的深层机制探索消费者算法态度的发展脉络和方向。本研究旨在从信任的视角来解释这种行为的转变,并提出了消费者算法信任的三维框架,分别为:倾向性信任、情境信任和习得信任。三重信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最终从整体性的维度驱动了消费者递进式的行为表现:算法欣赏、算法选择和算法依赖。鉴于数字经济时代人机交互对消费者个人及企业的重要性,本研究将对消费者相关决策、企业实践,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知识经济的全球化,知识转移负面效应研究不断涌现,但文献涉及领域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分析。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和定性评述相结合的方法,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知识转移负面效应的研究概况、研究热点和演进脉络进行可视化分析。以2000-2021年的134篇文献为样本,全面考察知识转移负面效应的前因、后果和调节因素,构建知识转移负面效应综合分析框架,系统揭示知识转移过程中负面效应形成机制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即企业如果能够在知识转移前确保良好的始发状态,在转移过程中巧妙地避开衍生的负面效应以及在转移后对负面效应进行积极引导,能更好地提升知识转移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对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旅游发展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梳理,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倾向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与发展思路,并依据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的精神,就"美丽中国"、"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三个方面展望了中国旅游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张其仔 《经济管理》2021,(6):5-21
每一轮工业革命都伴随着能够引领商业浪潮发展的世界一流管理实践的涌现。然而,并不存在永恒不变、普遍适用的世界一流管理模式和最佳实践,适应主导技术经济范式、能够充分利用国家制度经济优势、强化企业核心资源和能力的管理就是世界一流管理。对世界一流管理实践的系统梳理和理论分析显示,无论是世界一流的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组织管理、风险管理等公司层面的管理,还是世界一流的运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化等职能层面的管理,都围绕管理目标和管理方式两个维度展开,且世界一流的职能层面管理日益呈现出与战略管理融合发展的态势。新工业革命为中国企业参与底层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创新打开了机会窗口,以“高智”学习的方式积极地吸收国外一流管理经验,同时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中国独特的资源和多样化市场需求机会,是中国企业探索和定义世界一流管理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SSCI和SCI数据库(1959—2020年)中"金融时报"和"战略管理学报"期刊认定的63种经管类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的资源基础理论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分析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发展历程及热点演变,探究资源基础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资源基础理论先后经历了萌芽、成长、成熟、新发展四个研究阶段;各研究阶段热点主题不断演变,首先由产业组织观演变为资源基础观,关注同行业内、不同企业间的资源差异,其次由静态资源观演变为动态资源观,能力与资源分离、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的动态机制,最后由组织资源观演变为微观资源观,个体行动者受到关注、重视组织管理资源的复杂过程;微观基础研究、资源管理与资源编排研究、社会绩效视角下的资源研究、中国情境中的资源研究,以及实证研究成为资源基础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研究品牌形象对消费者态度和购买倾向的作用机制,评估了国家品牌形象、公司品牌形象和产品品牌形象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个以此三者为自变量,以消费者态度和购买倾向为因变量的模型。通过在线调研,以来自于美、德、日、意、中的运动品牌为测试对象,面向中国消费者对模型进行了检验。通过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公司品牌形象和产品品牌形象对消费者态度和购买倾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国家品牌形象对消费者态度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国家品牌形象和公司品牌形象对产品品牌形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发现,五个品牌形象的优劣排序依次为:阿迪达斯、耐克、李宁、卡帕、美津浓。这些结论为品牌形象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对打造中国国际知名品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知识资本(IC)研究正成为组织、创新和管理多学科的前沿交叉领域。旨在提供一个完整和系统性的知识资本理论体系,弥补现有文献对IC理论综述研究的不足。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1985—2020年IC国际领域的完整数据集进行挖掘,识别IC领域的理论基础、研究主题、研究前沿。研究发现,IC的理论基础由4个部分构成,即IC是企业的战略资源、IC会计与报告、IC分类与测量、IC概念模型;研究主题聚焦IC与企业融资间的相互作用、人力资本对组织价值创造的影响、组织IC管理、IC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公司治理中的IC披露5个方面;研究前沿呈阶段性变化,从关注IC属性研究、会计视角的无形资产研究转向企业绩效研究。对于中国学者而言,除关注国际动态外,未来应鼓励跨学科研究,并注重结合中国特有的新现象、新实践。此外,应注意环境不确定性(如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对IC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关注具有大学学历者充分供给背景下高校党员发展机制及政治忠诚审查状况。研究将入党分为"自我选择"和"组织筛选"两个阶段,将政治忠诚分为"主观认同"和"客观忠诚"两个维度。基于首都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数据的事件史分析表明,高校党员发展过程中仍然延续着政治审查,但主观政治认同在政治审查中作用有限,且主要依靠学生的自我选择。学生学习成绩及其在课外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与积极性是主要的筛选标准。现有证据尚不支持高校党组织已经沦为赤裸裸的阶层再生产工具的假设。家庭背景在组织筛选过程中作用不显著,甚至会通过影响学生入党意愿而使党与弱势阶层存在一定的亲和关系。如果学生在校园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性并不代表政治忠诚,那么高校党员发展就更像一种基于能力的精英团结,党员身份具有强烈的普遍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7.
韩丁的《翻身》因对张庄土改整党的细腻描述而成为展现中共革命的优秀作品,影响甚广。不过作为个案,张庄具有多大的代表性?同时期其他村庄的状况如何?韩丁是否真实地展现了土改整党的原貌?是否遗漏了重要内容并影响对于中共革命的评判?长期以来学界或者将张庄的情形扩展为北方土改整党的普遍状况,或者对这些问题存而不议,以致无法廓清土改整党的丰富全貌,也未能明晰整党试点与全面整党的阶段区分。本文以山西潞城县委和包含张庄在内的各整党试点村的档案材料为基础,试图通过重新梳理土改整党试点的历史过程,将张庄置于更大的区域和行政空间内进行讨论,以此明了张庄土改整党的来龙去脉及其在潞城县土改整党试点中的地位,并揭示土改整党对于乡村政治变革及民主发展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珠三角地区的285家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多元化程度企业的创业导向、IT能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其中IT能力为中介变量,创业导向被划分为创新与先动性、风险承担性两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创新与先动性、风险承担性对企业技术创新都有显著促进作用,IT能力对技术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创新与先动性对IT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而风险承担性对IT能力的影响不显著,于是IT能力只在创新与先动性和技术创新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但是,企业多元化程度不同,IT能力的中介作用也不同。在相对低度多元化企业中,IT能力在创新与先动性和技术创新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相对高度多元化企业中,IT能力则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互惠性偏好是行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思想,认为在现代经济中经济个体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利他动机,传统的"经济人"假设已不能够合理地分析现实的经济行为。目前,互惠性偏好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学效应。研究发现:互惠性动机对互惠性行为存在着正向的促进功能,雇主互惠性动机与互惠性行为对内部营销效率的改进与员工忠诚度的提高存在着显著的促进功能,内部营销效率的改进有效地促进了员工忠诚度的提高,内部营销效率的改进和员工忠诚度的提高直接改善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效率。互惠性偏好传导效应的实证检验可以为企业加强互惠性文化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的运作绩效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