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津冀县域小城镇人口空间分布与格局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9年、2014年建制镇数据,研究京津冀县域小城镇人口分布特征,分析县域小城镇人口分布与土地、经济的空间均衡性,探讨县域小城镇人口空间格局演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京津冀县域小城镇人口密度西北低,东南高;小城镇人口主要集中在京津唐廊四市交界地区与冀中南山麓平原、中部平原地区;小城镇人口增速较快的县域沿铁路沿线分布。京津廊地区是小城镇人口持续的热点区,2014年石家庄、保定取代了邯郸、邢台成为新的小城镇人口热点区,西北部山区与滨海地区共同构成小城镇人口倒U型冷点区,与热点区形成核心—外围空间结构。京津冀县域小城镇人口、土地、经济空间分布不均衡,西北部地区经济水平低且土地极化严重。小城镇人口和经济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人口与经济重心相互偏离,人均经济水平存在地区差异。京津冀小城镇人口空间格局演化主要受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影响,自然因素奠定了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而经济因素则对人口空间格局进行了重塑,政策因素对人口的流动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标: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协调发展目标为背景,分别从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两个角度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研究方法:空间统计学中的Moran’s I检验、局部Getis-Ord G统计量等,并构建分层空间计量模型对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总体呈中间"高-高关联型"高水平匀质分布,周边"低-低关联型"分布的"山峰状"空间格局。经济密度的内部差异呈中度水平,但有明显的逐年缩减趋势。经济密度呈显著空间正相关,空间中"高-高关联型"地区范围扩大,热点区域及热点区与次热点区的经济密度差异已有所缩减,但冷点区域的经济密度没有跟上其他区域经济密度的发展。影响因素中要素的投入密度差异解释了各地区经济密度差异的绝大部分。R&D资本投入系数结果说明近年城市科技创新要素投入在下辖地区间的影响更加广泛、均匀,但两层面创新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为正。除了城市处在大湾区内的区位因素外,下辖地区处在城市中的相对区位也是影响湾区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与非大湾区城市紧邻地区的经济密度虽显著低于其他地区,但其增长速度和产出效率并未低于其他地区,T-检验和模型结果都显示围绕海湾...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取了京津冀1985—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目前三地172个区县的人均GDP数据,对京津冀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经济发展时间差异方面,以1992年为节点呈现前后分异,在此之前,三地水平大致相当,在此之后,三地经济逐渐拉开差距;经济总量的位次由高至低依次为河北、北京、天津。在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方面,区域内部经济增长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北京、天津高于河北省;东部地区、西南地区高于北部、西北和东南地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时空差异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5~2014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数据,定量分析了中国280个市辖区范围的城市经济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经济效率得分不高,变化幅度不大;城市规模效益梯度比较明显;城市经济效率与城市行政级别格局一致;区域差异较小并且呈现缩小趋势,省内差异贡献明显大于省间差异贡献;城市经济效率的空间格局比较稳定,形成了辽中南、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等"群"状分布高值区域,以群内核心城市为中心,与群内较高、中等城市经济效率城市共同组成"核心—边缘"空间格局,而低水平城市则成片分布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所选6个因素对城市经济效率均有正向影响,其中城市规模、投资强度、区域联系的影响程度居前3位;地理区位差异是客观因素,要素禀赋是初始因素,而投资强度、区域创新投入等是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四川省8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10.2技术平台和数据分析方法,通过自然条件、民族构成、交通因素、社会经济条件来探讨四川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①四川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不均衡:从市(州)尺度看,传统村落集中于甘孜、阿坝、泸州市、雅安市、自贡市、南充市;传统村落在四大地理区域中集中分布均衡性较低,最集中的为川西地区,其次为川南地区;②从影响因素来看,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对村落的分布影响较大:村落密集于高差起伏较小、地形相对闭塞的区域;同时,传统村落的分布与民族构成和经济条件也存在相关性:距离中心城镇较远、城镇化水平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少数民族人口集聚区,也是村落分布的集中区.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研究了青海省少数民族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特别是不同少数民族之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非正式规则对少数民族居民收入的影响。认为在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传统文化、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宗教等非正式规则对少数民族居民经济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平 《集团经济研究》2007,(36):232-233
一、引言 西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西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不仅制约了整个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全国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都有不利的影响,如果继续放任这种差距的加大,甚至会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标:测算1999~2019年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耦合协调度的实际水平并分析其分布动态、空间差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和β收敛模型。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地区异质性、时间阶段性特征明显;空间差异持续扩大,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正空间相关关系持续而稳定;全国及四大地区经济双循环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过程,不同地区耦合协调度收敛位置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研究创新:测算了中国经济双循环耦合协调度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进规律与收敛性。研究价值:对于总体把握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2001--2007年我国工、农、中、建、交等5家商业银行在某少数民族地区分支机构的效率水平进行总体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对银行效率的可能影响因素提出假设,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该少数民族地区银行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样本行之间的效率差异较大;在效率影响因素中,存贷比和传统业务市场占有率与银行效率显著负相关,而产权结构和银行规模与银行效率显著正相关,不良贷款率与银行效率不相关.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采用ArcGIs空间叠加分析、泰尔指数、变差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湖北省2000-2010年土地经济密度总体空间分布差异及演变特征,并探寻其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湖北省各地级市土地经济密度呈现不断上涨趋势,在空间上呈现一定的集聚性,地区间差异也较明显,随着时间的发展差距正逐渐缩小。(2)湖北省各地级市土地经济密度呈现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特性,表现为土地经济密度较低的市趋向于同土地经济密度较低的市相邻,出现鄂西北与鄂东南的二元空间结构。(3)劳动力投入强度、建成区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和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对湖北省土地经济密度产生负效应。空间自相关分析能较好地解释区域差异,对湖北省土地经济密度时空分异的研究,能够为其合理利用土地、实现区域平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采用Arc GIS空间叠加分析、泰尔指数、变差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湖北省2000-2010年土地经济密度总体空间分布差异及演变特征,并探寻其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湖北省各地级市土地经济密度呈现不断上涨趋势,在空间上呈现一定的集聚性,地区间差异也较明显,随着时间的发展差距正逐渐缩小。(2)湖北省各地级市土地经济密度呈现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特性,表现为土地经济密度较低的市趋向于同土地经济密度较低的市相邻,出现鄂西北与鄂东南的二元空间结构。(3)劳动力投入强度、建成区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和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对湖北省土地经济密度产生负效应。空间自相关分析能较好地解释区域差异,对湖北省土地经济密度时空分异的研究,能够为其合理利用土地、实现区域平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中国城市级数据,以十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它们的经济发展差异,并运用广义熵方法进行了总体差异的分解。研究发现:中国整体差异的扩大,很大程度上源于十大城市群间的不均衡发展,而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发展水平差异对全国整体差异的影响并不显著;十大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经济差异在逐步减小,但全国其他地区与十大城市群之间的经济差异在不断扩大;城市群间和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差异都受到空间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庄杰 《东方企业文化》2013,(13):139+121
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幅员辽阔,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这种语言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了独特的传播和接受信息的方式,并形成具有区域性特质的媒介生态环境。本文用媒介生态学的视角研究媒介生态环境对新疆少数民族受众信息传播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如何营造健康的少数民族媒介生态环境,从而更好的发挥大众传播媒介在少数民族地区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佳 《价值工程》2013,(14):328-329
影响宁夏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因素包括经济因素、宗教因素、执法和司法因素、文化教育因素。而提高宁夏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水平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过程,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对宁夏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状况的访谈和研究将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落后的面貌没有根本改变,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加大。结合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对我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落后的面貌没有根本改变,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加大.结合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对我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用传统总体差异分析及空间自相关指数对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引入核心-边缘模型对各区域不同财政收支结构对区域经济关系的影响进行逻辑推理与演绎,并利用VAR模型就财政支出结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东部地区保障性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要大于生产性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而且东部地区的财政支出规模越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差距会越大;中部地区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发展无显著影响;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性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强,政府应根据本辖区的自身情况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2011-2020年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和面板Tobit回归等模型,研究了县域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广西壮族自治区县域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各县逐步由失调衰退期迈向协调发展期,且多数县域已经发展至过渡调和期;处于失调衰退期的县域经济发展滞后,而处于过渡调和期与协调发展期的县域社会福利发展相对滞后;各区域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呈现东南部和西南部最强、中北部次之、西北部落后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形成耦合协调度较高区域从东南和西南地区向西北扩散的空间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9.
国内生产总值(GDP)对制定正确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1]。王艳明、吴谐民、张兴等从需求角度对中国和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由于国家内部各个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重大差异,为了便于各省制定符合各自实际情况的经济政策,对影响各省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对外贸易因素进行专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江西省经济增长研究方面,陈盼以1981—2006年间江西省经济增长与财政教育支出增长的时间序列为基础,运用单位根检验等统计方法和量自回归(VAR)模型对实数据进行定量研究[5];卢福财等[6]对江西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将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选择江西省宏观经济中的主要指标,即地区支出法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进口、出口和政府支出组成向量自回归系统,对江西省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视凭借自身的多种优势,在新媒体发展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结合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发展实际,通过探讨数字电视发展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必要性,力图对本地区数字电视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以便为数字电视使用与扩散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