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雅婧  张雅婷 《征信》2021,39(2):52-55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推进央行内部(企业)评级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工作,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参与央行内部(企业)评级,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但在基层人民银行推进央行内部(企业)评级工作的实践中,存在评级数据质量不高、金融机构参与积极性不高、抵质押品数量不足、评级质量检验机制有待完善、评级周期较长等问题。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通过分析当前央行内部(企业)评级工作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提高地方金融机构参与评级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央行内部(企业)评级范围、提升审核通过率和评级合格率、与政府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准确获取参评企业负面信息、建立完善的评级质量检验机制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央行内部(企业)评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戈志武  吴奕轩 《征信》2019,(11):60-63
目前,我国央行内部(企业)评级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势头良好。但在实践中,还存在数据质量不高、评级方法有待完善等问题。通过分析欧元体系合格抵押品制度和欧元体系信用评估制度,总结欧元区央行内部评级经验,从增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采集企业定量和定性数据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央行内部(企业)评级方法等方面给出完善我国央行内部(企业)评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不管是商业银行,还是小贷公司或担保公司,在受理小微企业的融资或担保申请时,都会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价.由于小微企业信用历史比较短、可供抵押的资产少等因素的影响,其信用评级往往都偏低,导致融资成本升高,进一步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本文从评级指标的角度,结合我国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信贷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应考虑的因素,尤其是应当考虑的一些非常规因素,以使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能够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其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缺陷致使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披露不足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惜贷盛行。建立专门适合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能帮助银行有效揭示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同时降低其获取企业信息的成本,为市场参与各方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颖 《时代金融》2014,(6Z):127-127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其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缺陷致使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披露不足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惜贷盛行。建立专门适合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能帮助银行有效揭示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同时降低其获取企业信息的成本,为市场参与各方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丁辉 《金融科技时代》2021,29(10):63-66
本文在分析支持向量机原理后提出了运用网格搜索法选择最佳核函数、模型参数法构建支持向量机模型.笔者以宁夏辖区2020年央行内部(企业)评级数据为样本,通过指标相关性分析、构建F统计量筛选出信息贡献度高的定量评级指标,并利用线性核函数、高斯核函数、多项式核函数分别对宁夏辖区2020年央行内部(企业)评级数据进行建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网格搜索法选择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可以准确预测央行内部(企业)评级结果,同时,利用支持向量机对剔除行业相关特定定量指标后的公共定量指标做建模分析,发现在有限维度定量指标数据无法对评级结果作出准确预测时,可通过将高斯核函数映射到高维空间来作出相对比较准确的分类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有200多家信用评级机构,绝大多数属于民营,由于信用评级法规制度的不健全、不统一,加之一些民营信用评级机构的责任缺失,导致了评级市场分散、割裂、无效和混乱,甚至存在评级“腐败”,企业交易失信问题依旧突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有50%的小微企业扩大再生产融不到资金,造成了社会资金成本的虚高,成为经济生活中一种怪象.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有助于形成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良性循环,进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企业要贷款,必经企业评级一关.外部评级之后,还有银行内部对该企业的信用评级,各项考察通过之后银行才能放款.评级体系的合理性、评级分析与判断的可靠性和评级工作的客观性是保证评级质量的三大因素.评级一定要力图准确揭示企业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华  胡顺伟 《新金融》2004,(10):32-35
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协议)提出的衡量信用风险的新方法,是新协议的主要内容。内部评级的实施以完善的银行内部评级体系为前提。文章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内部评级建设的必要性,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制度建设方面的差距,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原因,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工作的展开将有效地缓解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但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中,信用评级机构之间的过度竞争、评级机构内部评级指标体系的不统一、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意识薄弱等问题的出现,需要政府、信用评级机构和金融机构的相互配合,共同改善信用评级行业状况和小微企业资信水平。  相似文献   

11.
章寒冰 《时代金融》2014,(1Z):233-234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原因,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工作的展开将有效地缓解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但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中,信用评级机构之间的过度竞争、评级机构内部评级指标体系的不统一、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意识薄弱等问题的出现,需要政府、信用评级机构和金融机构的相互配合,共同改善信用评级行业状况和小微企业资信水平。  相似文献   

12.
资信评级可以分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两者是互为补充的。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大都建立了一套较为严格的内部评级体系,对防范金融风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银行的多层次性以及企业信用状况的复杂性,内部评级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主要阐述外部评级即企业资信评级制度在当前信贷市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随着银行贷款充当欧元区合格担保品数量的上升,央行内部信用评级(1CAS)在欧元体系信用评估框架(ECAF)中的地位得到逐步提升。文章评述了近年来ICAS在欧元体系担保框架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并以德央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为例,重点介绍了其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及自身运作特点,最后结合国际经验就建立健全我国央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14.
建立符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的内部评级体系是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基础。从概念上认识内部评级体系与内部评级法的区别、明确内部评级体系的总体构架、理清体系内各层次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开发和实施内部评级法来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区分与关联很多人常常将内部评级体系(InternalRatingSystem,简称IRS)和内部评级法(IRB)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并不完全相同。内部评级法是指银行在满足监管当局某些最低规定的前提下,运用自己的内部评级体系及风险管理模型对特定敞口的风险要素进行评估,并利用巴塞尔委员会提供的风险权重函数…  相似文献   

15.
欧元区抵押品政策范畴广阔,评级经验丰富,特别是在信用债权(Credit Claim,如贷款)等非市场化抵押品方面拥有完善的评级机制和流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央行和奥地利央行开发应用的通用信用评级系统(Co CAS),在增加中小银行抵押品范畴、拓宽其抵押融资能力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Co CAS评级,为建立符合我国中央银行内部评级系统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赵娇 《中国证券期货》2013,(7X):311-311
小微企业信用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来的热门话题。在我国小微企业寿命短,风险大,且不易控制,其融资难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其经营与发展。究其根本就是信用评级程序是影响融资的重要因素,跟踪评级又是信用评级程序的重要组成。本文将美国爱德华·琼斯公司模式带入跟踪评级阶段,可以动态连续的跟踪小微企业资信状况,及时对小微企业信用状况进行更新,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总体效率,降低投资者风险,对小微企业信贷评级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实践及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皓 《上海金融》2008,(2):48-52
2004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出台了《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简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确定了基于内部评级法的信用风险度量和资本金计算框架,使得内部评级体系作为银行经营管理的主线显得更加明确。在这一国际大背景下,我国大中型银行逐步借鉴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实践,加强了信用风险管理,初步建立了内部评级体系,积极准备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本文在把握我国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建设实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部分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在违约定义、评级结构、评级方法、评级流程等方面的特点,揭示了其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由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看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评级体系是一个集各种方法、过程和控制的复杂体系,它包括了数据收集、支持评估信用风险的IT系统、内部风险评级的确定、违约和损失的量化过程:我国在构建内部评级体系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借款人评级和债项评级无数据跟踪;低风险评级级别少,风险可辨性差;评级方法偏定性等问题,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评级方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内部评级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王娇  陈树满 《征信》2016,(9):47-50
以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的比较分析为切入点,分析了两种评级方法二元化协调发展的积极意义以及在我国遭遇的发展困境,认为应加强规范性建设、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外部评级机构的准入与退出监管,以进一步促进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的二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丁振辉 《征信》2014,32(11)
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融资难问题,如何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大数据有助于实现企业层面的信用评级,防范企业财务数据造假,推动评级结果动态演进,降低评级成本,提高评级效率,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有效解决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基于Hadoop系统的信用评级研究,提高信用评级标准模板的大数据适用性,强化对非结构化数据的甄别和刻画能力,促进小微企业信用评级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