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2001~2007年期间亚洲新兴市场银行并购对股东价值的影响,并建立一个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股东价值的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并购事件对于并购对象的股东价值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对收购银行的股东价值没有显著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对并购对象和收购银行整体的股东价值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对于并购对象的股东价值而言,相对盈利能力、溢价水平、跨国并购具有正面影响,而相对资产规模、相对经营风险以及收购方的并购频率具有负面影响;对于收购银行的股东价值而言,相对资产规模、相对成本效率、溢价水平、股份比例具有正面影响,而并购频率具有负面影响。总体来看,相对资产规模和溢价水平对于并购双方整体的股东价值具有正面影响,而并购频率具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纵向一体化经营成为企业扩大市场势力、提升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而并购后的协同效应成为衡量并购项目成败的关键指标。针对蒙牛在2013年和2017年两次纵向并购现代牧业事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两次并购中行业竞争环境对现代牧业资产专用性水平的影响,运用事件研究法对并购双方的并购协同效应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对两次并购中影响纵向并购协同效应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会使目标企业关键性战略资产的专用性水平下降,进而使主并企业的纵向并购协同效应效果不佳,但目标企业资产专用性水平的高低并不会影响目标企业的纵向并购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影响企业并购溢价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和心理学为研究视角,以2015—2019年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发生的并购事件为样本,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溢价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另外研究了产权性质对二者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越高的企业,其在并购中支付的并购溢价也越高;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之间的正向关系会因为民营企业这一产权性质得到显著的增强。  相似文献   

4.
2015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传媒行业的大力发展。此外,在如今互联网+、5G时代的大背景下,文化传媒行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多数的文化企业通过并购方式在资本市场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其作为国家近年来着重推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正迎来空前的机遇期,行业内兴起了一股兼并重组的热潮。伴随热潮而来的并购行为中存在的过髙估值、高溢价现象,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关注。本篇文章以华谊兄弟并购银汉科技为例,运用财务指标法,着重分析文化产业并购高溢价现象的动因以及对于并购绩效的影响,探讨该现象存在的合理性,为后来者起到一定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定增并购作为并购重组的一种特殊方式,其双重定价的公允性中所蕴含的利益输送空间备受社会诟病,引起人们对定增并购后长期业绩表现的担忧和质疑,尤其是影视网游等轻资产类公司并购存在高估值、高溢价问题。基于此,以文化创意产业及互联网金融等公司在2013~2016年间成功实施定增并购的80个公司为样本,观察其在定增并购后的长期业绩表现,通过事件前后业绩改善的纵向比较并计算定增并购净效应进行配对样本横向比较,均发现样本公司绩效确实较事件前有改善,但长期来看表现乏力,后期下滑明显,并购后整合不力。标的资产高溢价显著影响长期业绩,主并方大股东参与定增并购的样本公司定向增发高折价也显著影响长期业绩,股份支付相对有利于长期业绩表现。跨界并购和借壳上市都不利于主并公司并购后的长期业绩改善。业绩承诺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定增并购后主并方长期业绩的改善,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7~2012年间我国发生的上市公司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实证方法首先研究投资者保护、市场化水平两者共同作用下对降低技术并购溢价的影响,然后研究行业竞争与政治关联对其作用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保护与市场化水平两者共同作用显著地降低了技术并购溢价;行业竞争对两者共同作用的调节效应是正向的;政治关联对两者共同作用的调节效应是负向的。  相似文献   

7.
邹彩芬 《财会月刊》2012,(36):21-24
相对于自然成长与通过创新寻求发展,并购能够使企业获得更为快速的增长。但是并购过程中,并购企业为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通常会支付很高的溢价,那么哪些因素影响并购溢价呢?本文从目标企业的角度,首先研究了并购宣告前后目标企业总的成长机会、平均业绩与资产状况对并购溢价的影响;然后以各目标公司的月平均市盈率与标准普尔市盈率为自变量,各目标公司月平均溢价为因变量,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研究发现,标准普尔市盈率对单个目标公司的并购溢价存在显著影响,各目标公司的月平均市盈率对月平均溢价存在显著性负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山西省煤炭企业不断推进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活动频繁发生,但是并购事件是否创造价值,主并购方是否存在异常收益却莫衷一是。文章以山西省煤炭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事件研究法观察并购活动在事件窗口期(-10天到10天)的超额累计收益率,得出并购在短期内为收购企业股东带来了超额收益;之后又从并购类型、主并企业的规模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并购绩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并购具有以现金支付为主的特征,以往研究认为其主要受主并方股权结构的影响,忽视了主并方控股股东通过并购行为掏空中小股东——攫取控制权私利的动机。本文以2006~2012年我国沪深两市发生的1793起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构建一个有关并购支付方式选择的新模型,并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在关联方并购下,主并方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股票支付间存在并非U型的非线性相关关系,且主并方控股股东较少考虑控制权私利损失威胁和公司债务融资的约束,表现出掏空中小股东的倾向;而在非关联方并购下,主并方控股股东为防止其控制权私利受损,倾向于选择现金支付。  相似文献   

10.
基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5—2019年间241对企业的并购溢价数据,应用实证方法研究企业间高管联结对并购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在并购溢价决策上存在组织间的模仿行为。进一步考察信息源、信息流通渠道和信息终端对并购溢价决策模仿行为的调节效应,得出如下结论,目标企业与联结企业关系为内部高管联结时,目标企业并购溢价与联结企业并购溢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强;目标企业网络联结数量较少时,目标企业并购溢价与联结企业并购溢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强;目标企业与联结企业发生并购时间差越小,目标企业并购溢价与联结企业并购溢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强。以上发现在理论和企业具体实践中都对企业了解高管团队和并购活动之间的关系有着正向帮助。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并购市场中,并购企业往往实际支付的价格会高于被并购企业市场价值的正常水平,即会产生并购溢价,鉴于我国实际情况与其他国家的差异,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呈现出了高溢价率——"中国溢价"现象。本文以2011~2016年84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考察企业国际化水平对海外并购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均和海外并购溢价负相关关系,即从总体上我国并购企业国际化水平和海外并购溢价是负相关。最后,本文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时有效控制溢价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社会责任投资对并购企业并购整合、发展的影响,提出并购企业的社会责任投资对企业长期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的假设,以2001—2003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并购主并方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实证研究了并购企业并购后的社会责任投资对企业长期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是:在控制了企业规模、产权性质和并购前绩效的情况下,并购企业并购后的社会责任投资对企业的长期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考虑社会责任投资因素对并购企业并购后的整合、发展决策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对投资者投资行为亦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快递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但是我国的快递行业也面临着国际化水平低的问题。圆通速递作为我国快递第一股,首次进行了快递业跨境并购活动,跨境并购了先达国际。文章从圆通速递跨境并购先达国际这一事件出发,基于资源编排视角对并购事件创造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法对此次并购事件绩效进行全方面分析,得出结论:此次并购事件整体提升了圆通速递的短期绩效,但是对长期市场绩效并没有很明显的正向影响,给予物流行业企业跨境并购相关建议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龙勇 《财会通讯》2021,(20):116-119
文章基于并购套利视角,以系列高溢价并购后"1元卖壳"的金一文化为典型案例,研究高溢价并购中大股东掏空的动因、路径与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企业并购溢价会受到大股东并购套利动机的影响,该动机推动上市公司进行连续高溢价并购;在系列高溢价并购中大股东通过高位减持、关联交易和股权质押等路径进行利益侵占,最终低价转让控制权,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文章为企业并购高溢价问题提供了一个创新性的解释,对规范大股东行为、加强上市公司并购监管、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逐步进入存量博弈阶段,互联网企业并购成为行业发展新常态。并购对企业来说既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并购能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并购也会对企业的稳定运营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处理并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成为并购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文章详细分析了互联网企业进行并购的内在动因,对并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论述,并针对风险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技术开发》2016,(20):40-42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掀起了一股并购狂潮。本文采用财务指标法、改进的critic赋权法以及虚拟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7家互联网公司的并购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其中5家互联网公司的并购对绩效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仅有两家互联网公司的并购对绩效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文章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量化并购对绩效影响的方法,帮助互联网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互联网行业相关企业数量迅速增长,使得互联网企业产权交易的次数、交易额度逐渐增多,行业中存在越来越多的股权投资和并购行为。为了帮助投资者在快速的市场变化中抓住投资机会、降低投资风险,需要找到一种更适合的方法来评估互联网企业的价值。本文分析了互联网企业的特征及评估难点,并引入实物期权模型,以世纪华通企业为例,将互联网企业价值分为现有资产价值和潜在获利能力价值,分别运用现金流量贴现法和实物期权法对两部分价值进行评估,以此来证明实物期权法在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李敏 《财会通讯》2021,(18):80-84,128
文章以2011—2018年沪深两市发生并完成并购事件的2985个企业的30287个观测值为样本,对并购中高溢价和高业绩承诺增长率即"双高"现象对并购绩效的作用与影响机理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探讨银行持股介入对"双高"现象与并购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及在不同最终控制人视角下两者关系的变化.结果表明:并购过程中的"双高"即高并购溢价率和高业绩补偿承诺增长率会对并购绩效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银行持股介入能显著削弱并购过程中"双高"对并购绩效的负向影响;相较于国有企业,在非国有企业中并购"双高"对并购绩效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研究可拓展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相关研究领域,同时为我国上市企业实现预期并购绩效提供新的借鉴与参考,还能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实体企业发展与管理提供证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近年来矿产资源类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相关数据为依据,采用主成分法和因子分析法对矿产资源类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多重比较法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并购当年及以后各年与并购前一年相比,公司的绩效均有所提高;股权分置改革、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化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等对矿产资源行业并购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以2007—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并购溢价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水平显著正相关,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拥有更大的溢价规模;自由现金流能够强化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间的关联关系,企业的自由现金流越充裕,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强;负债水平负向调节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间的关系,企业的负债水平越高,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并购溢价的正向影响越小。文章拓展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关系的研究边界,也为企业建设管理团队、完善并购决策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