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区域不均衡到区域均衡发展的转型。区域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区域发展差距由扩大逐渐演变为缩小,区域经济格局实现历史性演变。然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区域政策的重心仍是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关键期,但区域经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仍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基于此,我们从科技创新、市场机制、社会组织参与、政府制度供给4个维度阐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并结合新发展理念的思想剖析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机制,旨在更好地推进区域经济实现由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关键期,但区域经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仍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基于此,我们从科技创新、市场机制、社会组织参与、政府制度供给4个维度阐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并结合新发展理念的思想剖析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机制,旨在更好地推进区域经济实现由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均衡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的非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三个阶段。近年来,中国在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为引领,以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为基础的区域发展格局。与此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即区域分化仍是困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新时期,对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型、可以制度化的理论和实践,要毫不含糊地坚持和巩固,即守正;根据新形势与新任务、新目标与新要求,新需求要与时俱进地进行完善与发展,即创新。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要将区域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是说,中国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其中包括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从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来看,区域发展不平衡是许多国家经济发展所必然存在的问题,面对复杂多样的国情,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认真总结不同情况下各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做法,能够为中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间序列,中国学者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可以归纳和总结为生产力均衡布局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协调与协同发展理论、城乡统筹理论以及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平衡充分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将构成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骨架。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要将区域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是说,中国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其中包括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从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来看,区域发展不平衡是许多国家经济发展所必然存在的问题,面对复杂多样的国情,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认真总结不同情况下各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做法,能够为中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间序列,中国学者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可以归纳和总结为生产力均衡布局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协调与协同发展理论、城乡统筹理论以及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平衡充分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将构成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骨架.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经历了高—低—高—低的演变过程,区域差距明显缩小。东西差距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且出现了区域分化等新问题。南北差距虽呈现扩大趋势,但仍低于东西差距。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仍将长期表现为东西差距问题。因此,要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必须对现有区域政策进行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城乡区域视角下的共同富裕是以人为本、高质量和高水平、循序渐进、协调帮扶的共同富裕。实现城乡区域均衡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中国应以“三步走、有条件的重点城市群先行示范、五向发力”为促进共同富裕的总体部署,实施农民工安居城镇计划、欠发达地区造血行动、横向和纵向联动互补机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服务供给和共享五大举措,化解区域、城乡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确保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1.
自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表述以来,时隔近40年,在党的十九大中首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新判断。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我们需要正视区域间、次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增长极区域分布存在的问题,并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推出为契机,形成平衡充分的区域发展模式。要按市场机制配置区域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统领,实现核心区域与非核心区域协同发展,各区域间互为核心、互为边缘,最终实现全国乃至国际区域间的经济平衡和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区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广东经济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区域优质文化资源的充分整合,以文化特色彰显区域魅力,为产业发展释放出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星 《企业经济》2008,(3):171-173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经济发展阶段。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曾有过不平衡发展和不同程度的地区差距问题。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应实施以财税政策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郭兰平  李永安 《财会月刊》2020,(20):123-129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最突出表现是城乡、区域两大差距,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究其根源在于资源配置在地区和行业之间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有着政府基于一定历史情势下主导的国家不均衡发展战略的因素影响,也有市场发育不全的因素影响。因此,对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究,无法回避作为两种资源配置主体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鉴于此,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上,从协调城乡和地区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解决当前主要矛盾的目标出发,重新定位和调整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实现政府与市场双向互动与具体性、历史性的动态变迁。  相似文献   

15.
2017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出台,其中提到中国建设质量强国的一大主要目标是要注重区域质量水平的整体跃升。区域协调与共享、区域创新发展、主体功能定位、产业布局与转型升级、区域环境容量与绿色发展、区域科技发展、产业梯度转移与升级、特色小镇建设与区域质量品牌打造等问题再次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实现质量提升需要关注的重点。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当前,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互联互通和差异化发展格局,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困境有哪些,着力点在哪里,如何破除区域发展质量提升的瓶颈,如何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如何打造中国品牌、树立中国区域经济新形象等问题是以区域经济质量提升实现对中国经济带动式发展的重点问题。本期特别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上述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国建设质量强国与实现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6.
2017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出台,其中提到中国建设质量强国的一大主要目标是要注重区域质量水平的整体跃升。区域协调与共享、区域创新发展、主体功能定位、产业布局与转型升级、区域环境容量与绿色发展、区域科技发展、产业梯度转移与升级、特色小镇建设与区域质量品牌打造等问题再次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实现质量提升需要关注的重点。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当前,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互联互通和差异化发展格局,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困境有哪些,着力点在哪里,如何破除区域发展质量提升的瓶颈,如何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如何打造中国品牌、树立中国区域经济新形象等问题是以区域经济质量提升实现对中国经济带动式发展的重点问题。本期特别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上述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国建设质量强国与实现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7.
2017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出台,其中提到中国建设质量强国的一大主要目标是要注重区域质量水平的整体跃升。区域协调与共享、区域创新发展、主体功能定位、产业布局与转型升级、区域环境容量与绿色发展、区域科技发展、产业梯度转移与升级、特色小镇建设与区域质量品牌打造等问题再次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实现质量提升需要关注的重点。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当前,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互联互通和差异化发展格局,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困境有哪些,着力点在哪里,如何破除区域发展质量提升的瓶颈,如何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如何打造中国品牌、树立中国区域经济新形象等问题是以区域经济质量提升实现对中国经济带动式发展的重点问题。本期特别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上述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国建设质量强国与实现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8.
2017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出台,其中提到中国建设质量强国的一大主要目标是要注重区域质量水平的整体跃升。区域协调与共享、区域创新发展、主体功能定位、产业布局与转型升级、区域环境容量与绿色发展、区域科技发展、产业梯度转移与升级、特色小镇建设与区域质量品牌打造等问题再次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实现质量提升需要关注的重点。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当前,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互联互通和差异化发展格局,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困境有哪些,着力点在哪里,如何破除区域发展质量提升的瓶颈,如何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如何打造中国品牌、树立中国区域经济新形象等问题是以区域经济质量提升实现对中国经济带动式发展的重点问题。本期特别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上述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国建设质量强国与实现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远大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的情况下,目标与现实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不高,各区域各行业人群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明显等方面,这些问题制约着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新发展阶段,应着重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高质量发展,完善城市群建设,优化各类要素资源在区域间的配置,通过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在各地区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幅员辽阔,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东高西低、南强北弱"的失衡现象,区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国家始终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放在突出重要位置。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它的设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与深圳、浦东新区呈梯度而上,分别占据全国南、中、北三个维度,这将合力推动中国实现全局均衡发展,改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状况,对构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鉴于此,本刊特组织相关专家,从区域经济的视角深入探讨雄安新区如何在调整优化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促进大城市群核心区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等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发展大格局构建目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