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从2007年起执行比主板公司更为严格的强制性预告制度,即所有公司需要在第三季度报告中(10月份)对全年的经营业绩进行预告。本文搜集深沪两市A股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在2007年至2013年度发布的首次业绩预告,系统地研究了中小板公司相对主板公司的业绩预告质量。结果表明,无论中小板公司的预期利润相比去年的变化幅度,业绩预告偏差和误差都显著高于主板公司在年度结束后1月份发布的业绩预告,质量更差。相比主板公司在年度结束前10月份发布的业绩预告,中小板公司的业绩预告质量不相伯仲,质量同样低。本文结果表明将主板的强制业绩预告制度推广到所有中小板公司未能得到高质量的业绩预告,也没有规避主板公司过早在10月份发布业绩预告的负面后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13—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显著降低了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具体表现为业绩预告准确性和精确度的下降。机制检验表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通过提高企业业绩波动、增强管理层盈余管理动机两种渠道恶化业绩预告质量。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未采用“四大”事务所审计、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的样本中,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显著。本文研究结果为规范管理层业绩预告披露行为、加强监管部门及外部力量对管理层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督以及引导投资者辩证看待管理层披露的业绩预告信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企业间关系信任的历史禀赋与现实情境,以2010-2017年A股公司业绩预告为样本,考察供应商集中度对业绩预告精确性与预告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商集中度越高,管理层业绩预告的精确性越低,预告态度也越倾向乐观。进一步研究发现:供应商集中度对业绩预告的精确性负向影响在业绩预告修正情况下作用更明显,在业绩预告未修正时企业更倾向于乐观的业绩预告;同时企业在自愿披露业绩预告情况下,供应商集中度对业绩预告精确性的反向作用更为显著,企业越倾向于披露乐观的业绩预告。以上研究为理解外部利益相关者与企业未来盈利预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丰富和拓展了供应商关系型交易影响企业信息披露策略选择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自愿性业绩预告的行业同群效应。实证结果表明,A股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业绩预告行为存在显著的行业同群效应,即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的概率和精确度受到同行业其他公司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规模较小、CEO缺乏经验、分析师关注度低、行业竞争激烈的公司,自愿性业绩预告的同群效应更显著。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制度的建议,包括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提高上市公司竞争性、聚焦行业龙头、完善监管部门激励与约束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盈余管理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业绩预告作为上市公司未来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与现金流量的预测,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评估及其投资决策。从业绩预告披露的特征方面出发,研究业绩预告披露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包括业绩预告的性质、预告精确度、预告误差分别与盈余管理程度的关系,结果发现: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更高。预告精确度以及预告期间与预测当期盈余管理水平正相关,预测误差与盈余管理水平负相关。当消息类型不同的时候,预测的强制性与否以及"变脸"对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不同。结论支持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迎合业绩预告披露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外部治理的角度考察了分析师对业绩预告违规的影响及其对监管制度的替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跟踪可以显著降低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违规的概率;进一步控制分析师跟踪规模后发现,有明星分析师跟踪以及来自高声誉券商的分析师数量越多、分析师预测分歧度越低,预测越准确,这种治理作用越显著。但是分析师的监管作用仅在上市公司受监管较弱时有效,对受监管力度较强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违规行为则没有显著影响,表明分析师对业绩预告的治理效应仅在监管力度较弱时发挥作用,成为监管制度的有效替代。本文拓展了我国分析师研究的领域与视角,并为监管部门信息披露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从2007年起执行比主板公司更为严格的强制性预告制度,即所有公司需要在第三季度报告中(10月份)对全年的经营业绩进行预告。本文搜集深沪两市A股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在2007年至2013年度发布的首次业绩预告,系统地研究了中小板公司相对主板公司的业绩预告质量。结果表明,无论中小板公司的预期利润相比去年的变化幅度,业绩预告偏差和误差都显著高于主板公司在年度结束后1月份发布的业绩预告,质量更差。相比主板公司在年度结束前10月份发布的业绩预告,中小板公司的业绩预告质量不相伯仲,质量同样低。本文结果表明将主板的强制业绩预告制度推广到所有中小板公司未能得到高质量的业绩预告,也没有规避主板公司过早在10月份发布业绩预告的负面后果。  相似文献   

8.
王佳 《新理财》2007,(7):68-69
业绩预告的作用——从需求方分析 业绩预告信息的需求方主要是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包括股东、潜在股东、债权人、政府和其他中介机构,其中最主要的是股东或潜在股东,而供给方是公司管理当局。不管是信息的需求方还是供给方,在搜集信息或提供信息时都要做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信息需求方的信息使用者,在选择信息时,首先看所提供的预测信息是否有用,而在会计领域评价信息的有用性有两种基本理论——信息观和契约观。  相似文献   

9.
业绩预告信息对分析师预测行为有影响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业绩预告披露的形式、精度等特征对分析师跟踪数量、预测误差和预测分歧度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相对于定性业绩预告,发布定量业绩预告的公司以及闭区间宽度较小的公司其跟踪的分析师数量较多,预测误差和分歧度也较低。这些结果意味着,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的形式和质量显著影响了分析师的预测行为。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监管部门了解业绩预告政策对资本市场参与者的现实影响,而且也为业绩预告是否影响投资者行为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郭栋  肖星 《投资研究》2023,(3):22-59
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公布的股权激励草案与强制性业绩预告,本文分析了管理层针对股权激励业绩条件的机会主义行为。本文发现管理层在股权激励草案公布之前的窗口期内会做出更加悲观(乐观程度更低)的业绩预告,而且股权激励业绩条件的设计会对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产生影响,当公司使用单一的业绩目标进行考核、侧重净利润考核或者未使用行业相对指标时,管理层做出的业绩预告更加悲观(乐观程度更低)。进一步地,本文发现无论是对于股票期权还是限制性股票,管理层均存在着机会主义行为,且这种行为增加了管理层最终成功行权和解锁的可能性。另外,隐形激励(在职消费)和有效的内外部治理机制,如相对独立的董事会、分析师的跟踪、外部审计以及监管机构的关注都对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罗玫  魏哲 《金融研究》2016,433(7):191-206
本文搜集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2年至2011年间发布的所有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中董事会披露的业绩修正原因说明,首次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独特的业绩预告制度下的业绩修正原因如何影响股市投资者对业绩修正的判断。研究结果显示,公司解释业绩预告变动原因时带有倾向性,公司对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的解释会倾向于不同的原因,而且业绩变动原因对股市投资人理解业绩预告有重大的影响。如果公司将原因归于公司不可控的宏观原因、不可控的会计因素和会计记账错误,股市对利好的业绩修正反应更强烈,也能削弱利空消息对股市的打击程度。如果是其它原因或公司不说明原因,股市的反应会更加糟糕。本文为资本市场投资者了解业绩修正原因说明的经济后果提供了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上市公司自愿业绩预告动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业绩预告制度的实施和演进,我国资本市场上逐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自愿业绩预告,这对于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是什么因素激励上市公司管理层自愿披露业绩预告?通过借鉴西方的自愿信息披露理论,并结合我国转轨经济的制度背景,本文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自愿业绩预告的三类动机:资本市场交易、管理层股票收益和管理层能力信号传递,并以2001-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数据为研究样本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融资需求高、管理者利益协同程度高、会计业绩好的上市公司更有动机自愿披露业绩预告,并且国有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动机更弱。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高质量的业绩预告可以发挥较强的风险警示作用。然而,资本市场上却频发上市企业操纵业绩预告质量以谋求私利的现象。基于共同机构所有权这一新兴的非正式制度的视角,考察其对业绩预告质量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可以提升业绩预告质量,即发挥了信息协同效应和监督治理效应。机制分析表明,共同机构所有权通过缓解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代理成本,内化业绩预告的负外部性,改善了业绩预告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区分机构投资者的类型后,稳定型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业绩预告质量的改善作用更明显。此外,相比于强产品市场竞争,在弱产品市场竞争中,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论为政府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政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证券市场的业绩预告制度是管理层为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大量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质量不客乐观,及时性、准确性不高。本文以洛阳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07年年度业绩预告为典型案例,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变脸现象做一个深入分析,以期为投资者、上市公司、证券监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从业绩预告违规看中国证券监管的处罚效果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依托中国特殊的强制性业绩预告制度,考察证券监管的处罚行为能否显著降低上市公司发生业绩预告违规的概率。基于2002~2008年年报业绩预告的大样本检验表明,与业绩预告违规有关的处罚或与其他违规有关的处罚都没有发挥降低后续业绩预告违规概率的作用,监管处罚的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日益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动能。相应地,经济税源的形式与范围理论上也得以拓展,但国内外实践表明,数字行业的平均有效税率远低于传统行业。为此,本文基于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税负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技术、经营流程与商业模式的数字化创新能力提升,是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税负的重要路径,且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税负的影响随企业规模、地区互联网普及程度与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力度的上升而增强。本文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税负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税制的基本要素进行适应性改革,以提升数字经济时代的征税效能与税制公平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事件研究法,用超额收益率分析我国三家上市保险公司年度业绩预告的信息含量,测度了信息披露的公正性,揭示了业绩预告信息质量的进步性。超额收益率和累积超额收益率的变化轨迹显示,三家保险公司的业绩预告都有信息含量;随着披露次数的增多,业绩预告的信息质量都在逐年提高。“好消息”的披露往往会导致累积超额收益率逆转上升;“坏消息”的披露一般能减缓累积超额收益率的下降速度。信息披露公正性的检验表明,当业绩预告为“好消息”时,一般不存在信息泄露;为“坏消息”时,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泄露。  相似文献   

18.
2015年3月2日,中注协以“多次修正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风险防范”为主题,对中喜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当面约谈,就事务所承接的部分上市公司2014年年报审计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提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5~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从行为金融学视角,探讨了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与自愿发布业绩预告负相关,过度自信的管理层更倾向于发布乐观但精确性低的业绩预告。鉴于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业绩预告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使用分析师跟踪数量作为管理层过度自信的工具变量,采用两阶段回归的结果表明,本文的结论是稳健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层发布自愿性业绩预告降低了公司的投资收益敏感性。结论表明,管理层过度自信会影响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行为,且这种过度自信也会影响公司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业绩预告制度是由业绩预警制度发展而来的,它的存在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前释放业绩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本文以国内外研究为主线,对我国现有业绩预告制度的不足和相关研究的空白进行了思考,并对业绩变脸行为进行了分析,以期对进一步规范我国业绩预告制度、强化市场监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