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辽宁省企业征信机构为例,对企业征信机构发展中存在的机构实力弱、信息采集难、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促进辽宁省企业征信机构和企业征信市场的发展,应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定位和监管重心,积极培育区域性品牌企业征信机构,引导企业征信机构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提升征信业服务质量和产品创新能力,完善企业征信机构公司治理和内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高勇  陈芸 《金融科技时代》2023,(6):10-13+20
2021年12月,人民银行出台了《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在法律法规框架下推动市场化征信机构的有序发展,旨在破解征信市场发展中市场监管存在盲区、业务界定模糊、产品供求不平衡、地方创新隐存风险等问题。新政下,如何管理市场机构、培育征信机构、优化产品供给、落实征信业务合规整改及支持地方金融合规创新,成为当前征信市场合规监管和持续发展的难点和重点。文章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基于重难点,分析所辖征信市场及机构的发展现状,剖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具体措施及成效,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征信行业也逐渐兴起并得以快速发展,征信市场的形成催生了从事各类征信业务的机构.2013年,《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为征信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河北省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征信机构,但已有不少机构表达了意欲从事征信业务的意愿,随着河北省经济的发展、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社会信用意识的提高,河北省征信市场将逐渐走向成熟,征信机构的设立及发展是大势所趋,如何培育和管理征信机构是摆在监管当局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从《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对于征信机构的定义入手,明确了征信机构的概念界定、经营范围、监管管理,回顾了中国征信业的发展沿革,正视了河北省征信机构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河北省征信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并从培育和管理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马小林 《征信》2016,(10):35-38
如何助推新型企业征信机构的快速、健康成长,是当前我国征信业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以辽宁省企业征信机构为例,分析新型企业征信机构的发展与监管现状,当前新型企业征信机构存在信息采集困难、征信产品单一、监管方式落后等问题。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应强化法律规制建设,加强政府窗口指导与信息公开,拓宽企业征信信息应用范围,转变征信机构发展方式,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连慧 《征信》2020,38(4):36-40
围绕国家对征信市场的发展要求以及人民银行对征信市场发展的顶层设计,结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趋势以及部分省份先进实践经验,探索符合实际的“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地方征信市场培育模式。应当从征信监管合规性上做好准备工作,切实增加征信服务有效供给;联动多方,为征信市场服务提供机构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柳莉娟 《征信》2011,(5):45-47
征信活动因涉及公民的个人隐私和企业的商业机密,是一项法律性很强的工作.然而,当前我国征信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征信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与之相配套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不利于征信业和征信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加快征信立法步伐,统一监管机构,组建行业协会,尽快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征信业监管体系,促进我国征信业持续、健...  相似文献   

7.
我国信贷征信市场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必须实施有效监管,培育信贷征信市场,严格管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加强行业管理、征信宣传,完善征信法规。  相似文献   

8.
邵峥嵘 《征信》2016,(10):27-30
企业征信机构与信贷市场评级机构作为征信市场的主体,在业务拓展与机构管理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在信贷领域,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功能及定位趋同,但评级机构未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且在政策理解上存在偏差,制约着征信市场健康发展。因此,征信市场化改革制度设计,应明确征信市场的布局和定位,加强业务监管法律规范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建立征信行业执业规范。  相似文献   

9.
冯巍威  刘荣  甘瀛 《征信》2011,(4):67-69
西班牙在征信市场培育、征信行业管理、征信监管立法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探索和积极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国应充分借鉴西班牙的经验,结合我国征信行业发展实际,扶持征信产业,加快征信立法,规范征信活动,确保征信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10.
西班牙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征信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公共征信机构和私营征信机构在信息采集、整理、加工、应用等方面形成了完整链条,征信服务水平较高,征信监管有力,信息主体权益保护严格。西班牙建设发达的征信市场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可在推动公共征信和市场化征信互补发展、培育专业市场化征信机构、坚持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作为公共征信系统的基础地位、保障信息主体权益、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等方面发力,加快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征信市场。  相似文献   

11.
徐娟 《征信》2011,(4):23-26
我国征信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征信产品的市场需求不足、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征信专业化人才严重不足等.今后,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征信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征信业的监管,加快培养征信业的专门人才,努力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征信机构等,以促进我国征信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部分企业征信机构为了加快发展,通过发展加盟机构,在异地开展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并对外提供征信服务。人民银行作为征信业监管主管部门,对加盟机构的身份界定、业务合法性以及征信活动中违法违规责任界定等法律问题存在理解上的歧义。本文明晰了加盟模式下企业征信机构监管相关法律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邱念坤  肖瑞婷 《西安金融》2014,(1):91-93,96
征信市场的有效运行对金融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有效征信市场发展应遵循的三个主要原则,立足我国征信市场发展实际,从征信机构体系、征信产品体系、征信监管体系、信息共享机制、信用激励约束机制五个方面,构建了我国征信市场的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征信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军  崔颖  刘桐嘉 《征信》2016,(3):37-40
随着征信市场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征信机构的监管势必要依靠科学、系统、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提升监管水平.根据个人征信机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分析个人征信机构评价指标的选择,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个人征信机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结果表明,合规性监管领域和个人信用信息资源及权益保护领域的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较为明显,今后对个人征信机构进行监管时,监管机构应该加大对合规性和权益保护方面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5.
王玥 《征信》2021,39(3):34-37
目前,我国企业征信市场供需不匹配,征信机构提供的征信产品尚不能满足社会对征信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从企业征信机构的理想生存逻辑和需要拥有的专业资源视角,围绕我国企业征信市场的发展状况,分析企业征信机构发展当前存在如下问题:信用信息资源不足、法律法规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征信服务能力不足等.为从根本上破解企业征信机构面临的困...  相似文献   

16.
培育市场化征信机构是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纾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助力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文章总结“政府+市场”双轮驱动背景下泉州市征信市场培育的实践经验、分析泉州市征信市场培育面临的现实障碍,并提出构建市场培育试点机制、打造区域领先征信机构、打通“征信+金融”融合节点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征信业的不断发展,征信机构数目及主要征信服务和产品种类也迅猛增多,各类征信机构共同作用于征信市场,其有关信用信息的安全、合法、合理使用关系到信用经济的稳健运行和国民经济安全。松散的征信市场监管已经不适应征信市场发展的需要,只有对从事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进行深入调查,才能系统地了解征信市场全貌,以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管,促进征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培育陕西征信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陕西省征信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征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六方面主要问题:征信法规缺失.征信标准化建设滞后,征信机构少、规模小,征信产品有效供给和需求不足,征信监管和行业自律缺失,大众征信知识缺乏,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五条发展征信业的对策建议,并从政府、人民银行、征信机构、个人和企业等不同主体角度提出了实施这些建议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市场化运作模式随已初露端倪,但运作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拿企业征信来说,我国已形成不同类型的征信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在市场上开展竞争的格局,目前已有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等知名征信机构。然而与之相配套的监管体制相对落后,缺乏对征信机构、征信活动有效的管理,出现了一些征信机构采取低价格、高回扣、高评级的手段抢夺市场,使评级结果成为一种可以买卖的商品的不规范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征信机构是征信活动的组织载体,是征信市场的参与主体,在防范信用风险,促进信用经济稳健运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查研究天津市征信机构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适合天津市征信机构发展的政策建议,对于强化征信机构监管,促进天津市征信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