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足中国区域经济政策制定层面的演化,结合相应时期历史背景,能够得到四点结论:第一,中国区域经济政策有三次重大的演进,分别为国家完全主导制定区域经济政策、国家与地方制定区域经济政策共存及国家与地方制定区域经济政策互动三个阶段。第二,在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中,国家的重要定位不能忽略。第三,以胡焕庸线为界,各地区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能力差异极大。第四,国家与地方在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方面的关系需要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由低水平的区域均衡发展到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再到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变,区域发展政策日益完善,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演变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重点发展内地、追求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阶段,实施东部沿海优先发展、先富带动后富的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阶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阶段.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在四个方面: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将进一步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将进一步创新优化,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不断发挥引领作用,老少边穷地区将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制定实施主体、种类、性质、制定依据与制定原则等若干基本理论要素进行逐一解读。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是要缩小区域之间过度的、不适当的经济差距,促进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避免区际过度发展差距下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此外,区域经济政策还有民族、国防等特殊向度的扩展功能;区域经济政策制定主体是以中央和省级政府为主的整个政府体系;公共性是区域经济政策的根本属性,当然这种公共性的发挥,要有利于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政市协调的破解区域问题的长效机制。相关的解读为制定有效的区域经济政策体系,乃至促进区域经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企业经济》2019,(10):18-24
经济现代化是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现代化大致经历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改革深化三个阶段。经济现代化在70年的艰辛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形态上从传统农业大国到工业经济大国、体制上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上从公平优先到共享共富三个主要转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现代化健康发展应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坚守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现代化的领导,坚决厘清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边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现代化的内部协调和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平均6.1%的增长率背后掩盖的是大起大落的高波动增长,改革开放后平均9.4%的增长总体呈现稳定协调的特征,至2018年区域差距达到最低.前30年旨在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的行政性调节有其必要性,但所造成的低效率反映了计划经济的弊端.市场经济机制下的非均衡高增长导致地带间差距扩大,却为共同发展和缩小差距奠定了基础.市场化协调机制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协调机制,中国实践已创造出多种有效方式.未来要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市场化政策环境,促进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完善,推动中西部地区成为向西对外开放的前沿,加强与东部地区合作,促进优质要素回流.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2019年是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更多更大的一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增速减缓,有效投资增长乏力。为应对这种挑战,中央要求,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那么,区域政策作为国家的重要调控政策,应如何围绕稳增长等要求进一步创新完善,发力建功?2019年3月31日,"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围绕"区域政策与稳增长"进行了专题研讨,与会专家学者敞开思想,各抒高见,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这些见解不仅对丰富区域经济理论具有重要价值,而且能够对推进区域和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帮助。本刊特刊发论坛部分研讨成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由低水平的区域均衡发展到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再到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变,区域发展政策日益完善,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演变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重点发展内地、追求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阶段,实施东部沿海优先发展、先富带动后富的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阶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阶段。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在四个方面: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将进一步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将进一步创新优化,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不断发挥引领作用,老少边穷地区将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2019年4月13日至14日,由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安徽财经大学主办,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城市与县域经济研究中心承办,经济地理杂志社、区域经济评论杂志社、开发研究杂志社、财贸研究杂志社协办的“第二十二届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年会暨新中国70年中国经济地理演进及重塑研讨会”在安徽省蚌埠市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区域经济评论杂志社等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地域大国,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历史文化丰富多彩,发展道路各有千秋,人文社会各具特色。作为一个大国,各地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区域利益关系的碰撞、冲突,需要调节、平衡,因此,区域政策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区域政策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及其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说明其不仅重要而且可行,可以做到并且做好,因此,区域经济政策研究就有了用武之地。当然,我们也有过教训和失误,付出过不小的代价,这是需要认真总结和思考的方面。在大数据分析日益深化的今天,运用文献计量法——CiteSpace5.3知识图谱,根据已有资料对1998—2019年区域政策研究文献展开共词分析、聚类分析、热点词突现分析,可以直观中国区域政策的研究热点、脉络与趋势。  相似文献   

10.
张秉福 《城市问题》2006,(9):81-83,93
国外的区域经济政策实践大多有着符合自身国情的特点,但同时也有很多可资借鉴的共同经验,这对我国现阶段制定和实施区域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区域不均衡到区域均衡发展的转型。区域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区域发展差距由扩大逐渐演变为缩小,区域经济格局实现历史性演变。然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区域政策的重心仍是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府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提出多项区域经济政策,致力于打造区域经济新格局,构建高效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体系。本文简要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与问题,分析了不同区域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就如何充分利用区域经济政策、影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3.
在2018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9年3月闭幕不久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对2019年我国经济工作做出全面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里,把稳增长放在首位,是十分重要的决策,稳增长是完成其他方面任务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4.
所有制结构变革是关系中国基本经济制度全局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基本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业的绝大部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掌握.改革开放以后,公有制经济比重呈现趋势性下降,非公有制经济结构地位显著提升,所有制结构呈现新的格局.但由于管理集中,布局发生重大变化,国有企业公益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等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其活力、控制力、带动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中,中国对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和布局的认识不断深化,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顺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继续调整中央和地方国有经济布局,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更好地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所有制结构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关键期,但区域经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仍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基于此,我们从科技创新、市场机制、社会组织参与、政府制度供给4个维度阐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并结合新发展理念的思想剖析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机制,旨在更好地推进区域经济实现由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6.
2017年12月9日在厦门召开的中国区域经济高峰论坛旨在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十九大精神,研讨新时期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与发展格局的变化。与会专家围绕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城市群与区域创新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转型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为中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张秉福 《经济界》2006,(2):65-68
国外的区域经济政策实践都有着符合自身国情的特点,但同时也有很多可资借鉴的共同经验,对我国现阶段制定和实施区域经济政策具有多方面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五"时期,我们就提出了均衡布局的思想,到改革开放非均衡发展,到现在的区域协调发展,所以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在不断完善和不断成熟.其实我们区域政策两大目标,即均衡目标和效率目标,在不同的时期追求的方向是不同的.今天我们谈的是稳增长,其实是跟总体经济增长力呈现一个明显的相关性.一般来讲,我们从长时期去看,当增长力比较高的时候是快速增长的时候,通常区域差异比较大,或者说总体区域处于这种区域的一个状态.当总体经济增长力比较弱,增长速度放缓的时候,实际上是差异相对来说比较小的阶段,大家也看到用泰尔系数计算这几十年来的变化,有一个很大的收敛状态,但是在这几年处于平衡地略微往上翘的一个曲线.这个时期,我们往往在经济增长快的时候,区域政策的侧重点在缩小差距,所以这个均衡政策是主导.当经济增长相对处于一个下行通道,我们说实际上区域政策的主导方向应该是倾向于效率.特别是当前面对国际复杂的形势,我们适时地做一些区域政策的微调,我认为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19.
二战以后,针对北爱尔兰区域经济发展滞后问题,英国政府本着以人为本,增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北爱尔兰的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多种不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需要在区域经济政策目标群当中找出关键的目标,为此,英国政府采取了对企业的援助、加强技术培训、改善基础设施等区域经济政策,这些实践对我国西部开发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区域政策多样化和密集化的背景下,区域政策地区指向问题值得重点关注。区域政策地区指向的具体内涵是指区域政策覆盖的空间范围,即区域政策的直接受益主体;而外延则包括政策的受益形式,即针对特定主体的区域政策的核心目标、实施内容与适配措施。地区指向作为区域政策指导与反馈机制的载体,具有自上而下的战略意图分解和自下而上的信息收集与政策效果评价功能。区域政策地区指向的优化应当把握国家战略内涵深化与扩展的总体方向,关注地区发展转型升级的动态需求,确定区域政策支持的重点地区、动态调整政策目标、主要内容与措施,并完善其在政策制定体系中的反馈载体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