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分析企业出口对员工工资的影响。采用OLS回归,加入选择性偏误项,以控制企业出口行为的"自我选择"效应。通过分析发现中国企业存在明显的出口"工资溢价"效应,且出口"工资溢价"更多地体现在低出口密集度企业。运用Blinder-Oaxaca方法对工资差异进行分解,工资差异中不可解释部分占比,内陆省份企业高于沿海省份企业,外资企业高于内资企业,这表明内陆省份企业出口"工资溢价"高于沿海省份企业,外资企业出口"工资溢价"高于内资企业,企业出口"工资溢价"效应具有异质性。因此,政府要根据企业异质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出口企业要进行结构性调整,提高企业效率,提升员工的工资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异质性企业理论为基础,以工业企业数据库为分析对象,就流动性约束对企业出口的影响问题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面临的流动性约束越弱,越容易克服沉没成本从而产生出口行为。但是在出口强度方面则有相反的表现。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规律在东部地区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中表现更强;但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受到的影响并不显著。国家应当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企业的出口表现。  相似文献   

3.
4.
贸易自由化下关税降低竞争加剧时,中间品进口的增加会有利于出口质量的提升。质量阶梯高的企业会因为竞争加剧,一方面激发自主创新动力,另一方面匹配、吸收与模仿中间品进口技术从而提高出口质量。但是质量阶梯低的企业会因为研发沉没成本以及创新的沮丧效应而无法有效吸收进口中间品技术。本文对企业出口质量阶梯理论进行检验,发现离技术前沿最近的企业才会在关税下降时提高出口质量,大部分企业的出口质量会因此而降低。中间品进口能通过中间品进口规模扩大、质量增加、技术外溢效应等渠道提高企业的出口质量。其中,中间品规模的扩大对出口质量提升的效应显著性最差,质量阶梯最低组企业中间品规模越大出口质量反而下降;中间品进口质量对出口质量提升效应最稳定,而中间品进口技术外溢效应对不同类型企业出口质量提升效果差异性最大。同时,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效率越高的企业出口规模越小,出口质量越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企业与不同类型伙伴的合作研发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合作研发对企业出口规模和出口选择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出口强度则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类型合作研发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研发促进作用最强,与企业合作研发的作用次之,内部合作研发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框架.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2010年—201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通过资本配置效率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效应,研究得出:直接融资、金融业增加值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中小金融机构资产、保险收入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本文提出了加快...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化发展背景下,民营企业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由于抗风险能力较弱,经验对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存在较大的影响。本文作者以此为切入点,在构建经验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增加和风险选择的理论机理基础上,利用温州民营企业微观层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利用东道国经济指标构建经验的工具变量,通过工具变量回归方法验证了实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经验会增加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并且这种正向影响随着投资项目规模的扩大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另一方面,经验会促使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中更偏好发展中国家和高风险国家。  相似文献   

8.
2016年我国工业经济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总体特征,工业增速下降、工业价格下降、工业企业利润下降的格局有了积极变化,工业行业结构继续呈现向高端迈进态势。但是,对于2017年和未来的中国工业经济而言,工业运行风险概率依然较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任重而道远。中国工业经济将仍然艰难地在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企业异质性理论的框架下,采用中国海关数据库2000~2006年高度细分的进出口数据,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全面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与不使用进口中间品的企业相比,使用进口中间品的企业具有更大的出口额、更多的出口产品种类及更高的出口持续可能性。而且,伴随着企业使用进口中间品数量和种类的增加,这种影响更加显著。同时,进一步研究显示,企业使用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提升对其出口产品的质量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从中间品的进口来源国看,企业使用从高技术国家进口的中间品对其出口绩效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结论在去掉加工贸易样本以及将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后依然稳健。这一系列结论对中国制定贸易政策以使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出口已经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新兴方式,是我国新的出口增长点。孔子学院作为汉语言文化推广和传播机构,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教育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研究孔子学院对我国教育出口的影响,利用贸易引力模型,通过面板数据分析,得到贸易伙伴国孔子学院数量与中国教育出口呈显著正向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得出在英美法系、贸易往来越多的国家孔子学院对我国教育出口的影响越显著。由此,若想改变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长期逆差的不利地位,除了要高度重视留学生教育服务产业,塑造核心竞争力等,大力促进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是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下,绿色农业仍普遍存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等制约因素。因此,发展绿色农业必须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农业生态资源,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经济、贸易、投资等综合视角,通过多元回归分析,以月度销售产值作为产业经济增长的被解释变量,对应频繁的出口退税率变化,区别于出口量只能考察对外贸易增长水平,并结合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汇率、固定投资额等构建了计量函数.同时从现实角度分析了不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和出口退税率历年调整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基于汤姆森全球并购数据库、《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构建全新的企业数据库,从微观层面考察了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并购的因素。研究发现:生产率与跨国并购显著负相关,且二者还具有非线性的正U型关系,国有、外商投资的所有权性质会提高企业跨国并购的倾向,规模越大、资本密度越高、负债率越低的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概率越高。在不同发展水平的东道国、不同要素密集度、不同研究期间的情形下,只有国有的所有权属性对跨国并购均有显著且为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经贸强国建设,推动经济全方位对外开放,并对当前经贸热点和问题进行深入研讨,2019年度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将举办第33届"中国外经贸发展与改革"专题征文活动。主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外经贸发展经验回顾,创新对外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顺利地迈入了新常态发展阶段,但是一系列的问题随之出现,比如企业缺乏创新能力、企业的产业结构配置不够合理等.针对这些问题,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概念被提出,以期为我国经济创造出全新的增长点.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企业税负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对于供给侧结构...  相似文献   

17.
采用OECD统计数据库提供的STRI异质性指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检验2014~2016年间中国与43个贸易伙伴国之间运输服务业的规则差异对制造业出口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运输服务业的规则差异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规则差异的作用程度明显超过限制措施本身;运输服务业的规则差异也通过影响距离和关税等传统贸易成本的作用程度进而对制造业出口产生影响;运输服务业的规则差异更为明显地抑制了中国对OECD国家的制造业出口;当FTA能够推动规则一致化时,才能有效促进中国制造业出口。  相似文献   

18.
关于小微企业融资难与贵的基础性痛点,在影响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因素中,笔者认为人的劣根性是所有因素的关键,也是衍生其他逆经济发展现象的根源。用传统、单一的经济金融理论与思维已经无法解答、解决当前小微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本文认为综合运用抑制人的劣根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小微企业的发展韧性、大力发展与运用金融科技是彻底改变中小微企业融资状况,促进中小微企业金融生态持续、健康成长的“四大根治良方”。  相似文献   

19.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从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在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环境规制对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出口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制方面存在的"逐底竞争"使得中国当前整体环境规制强度较低,处于U型曲线的左侧下降阶段,当前严格环境规制会抑制出口。目前,中国应该逐步提高环境规制强度,采取措施改变环境规制"逐底竞争"的局面,尽快跨越U型曲线的拐点,实现环境改善和出口增加的"共赢"。  相似文献   

20.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过剩产能已被逐步淘汰,留存下来的企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与绩效提升的新挑战.本文基于我国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从实证研究角度,探究了"去产能"政策对我国产能过剩行业上市企业的企业绩效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去产能"政策对"去产能"行业的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提升了产能过剩企业绩效;同时"去产能"政策也显著降低了该类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企业绩效,化解经济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