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照  董超 《国际贸易》2023,(2):3-11
内外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管理体制、企业经营、营商环境的高质量一体化以及开放平台的高水平打造。目前,我国内外贸一体化向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迈进,已经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包括内外贸的管理体制逐渐健全、企业一体化经营初见成效、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以及开放平台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等,但距离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内外贸政府管理制度仍需优化、标准认证不够衔接、法律环境不够协调、仍然存在市场分割等问题。基于此,我国应在进一步完善政府统筹管理、加强国内外标准认证衔接、提升企业一体化经营水平、加快提升法治化管理水平、高水平打造对外开放平台、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六个方面入手,提升内外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2.
我国内贸与外贸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与滞后给内外贸一体化的实现带来了明显的障碍,深圳应加快流通法规法制建设,完善贸易规则,改善市场环境,防止垄断,保护公平、合理竞争,以促进现代流通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应完善流通规划布局,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流通业竞争秩序,制定地方性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形成适应内外贸一体化流通体系建设要求的地方流通法规体系,为内外贸一体化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加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实现内外贸一体化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同世界贸易体制接轨的必然选择,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建立大市场、大流通、提高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前提条件。要提升山西流通产业地位,促进山西流通产业现代化,迫切需要消除行业和地区壁垒,实行对市场流通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4.
交易所市场是商品交易中心发展的最高形式。主动建立红茶现货交易所将有助于提升整个产业的流通效率,促进我国从红茶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型。在讨论农产品流通效率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本文聚焦近年来期货交易所的实践,从实行现货合约延期交易、建立风险控制规则、实施投机规范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建立红茶交易所的构想,指出交易所市场能够确定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区域性市场对接融合、提供信用担保,从而有效地清除阻止红茶流通效率提升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流通产业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国际竞争实力对我国贸易的影响日益加大.当前,我国流通业结构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流通产业行业结构失衡,物流行业发展不足,新兴业态的发展缺少管制,流通产业规模结构的不平衡性仍未得到有效改善;流通产业空间结构失衡,东西部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差距较大;流通产业技术结构失衡,传统技术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建设贸易强国的进程,制约了我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为加快调整流通产业结构,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应推进流通产业政策与制度创新,做好结构调整的制度保障;建立流通企业对外投资审批制度,因地制宜地制定流通行业结构规划和方案;提高流通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多种业态结合的业态模式;加快企业集团化建设,优化流通产业规模结构;建立多渠道流通体系,优化流通产业空间结构;加快流通产业技术创新,进一步优化流通产业技术结构.  相似文献   

6.
中国流通体制改革的30年历程,是逐渐破除计划流通体制的过程,也是市场流通体制逐渐形成、完善和成熟的过程.30年来关于流通理论的研究,对催生和完善市场流通体制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把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理论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对计划流通体制的理论反思阶段(1978~1983)、逐步破除计划贸易体制阶段(1984~1991)、市场贸易体制的确立阶段(1992~2001)、贸易体制的完善与内外贸的融合阶段(2002~2007).文章指出,在30年来我国流通和贸易体制改革中,主流的观点是要推进市场化改革,但也存在着反市场化的改革思想.30年来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的每一步,都是对市场经济理论的超前探索,目的是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流通体制.30年最可贵的经验是,中国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道路.  相似文献   

7.
綦鲁明 《全球化》2022,(6):85-92+134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日益明显,对共同富裕形成重要助力。但从总体看,我国流通体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建设物流强国的目标要求还不适应,仍面临商品要素市场化改革尚未到位,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科技赋能水平不高,流通业立法不足,流通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以及体制机制改革、市场监管、规划引导、政策支持水平亟需提升等突出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流通体系服务新发展格局,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中的关键性引导作用。政府应坚持问题导向,运用产业链供应链“链式”思维,统筹运用政府与市场两方面力量,重点推进建设现代市场体系,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和实施科技赋能,着力完善现代流通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加大改革和监管力度,综合施策,有效推动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朱桦 《国际市场》2012,(Z2):22-27,6
内外贸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加速的必然趋势,其内涵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供求和产业分工为基础、以促进资源最有效配置和提升贸易产业竞争力为目的、以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逐步融合为特征,实现企业经营、市场运行、政府管理等一体化的经济发展过程。内外贸一体化是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实现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9.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关键在于推动产业关联畅通和经济良性循环流转,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展。现代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处于核心环节,是衔接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桥梁和纽带,在破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中面临的痛点、难点及堵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着眼畅通双循环,构建了“四功能打造、六化转型、五体系升级”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逻辑模型,提出了现代流通体系在实现更高水平生产与消费循环、更高质量城市与农村循环、更高层次内外贸市场循环、更加协调跨区域市场循环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从信息传导、结构牵引、要素优化和科技创新四大功能出发,阐述了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双循环的内在机理及关键机制,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荷 《江苏商论》2023,(3):17-19
在当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是福建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通过分析福建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现状,剖析当前存在的堵点,本文提出福建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应以枢纽节点为抓手、以产业融合为方向,打造畅通的双循环大通道、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流通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1.
构建商品自由流通的国内统一市场能够增进消费者福祉。在地区间市场开放的条件下,对于有大量商品销往外地的地区而言,其中相应产业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该商品在当地的消费市场应更为发达;而当一个地区特定产业的生产规模较小时,外地商品流入将对当地的居民消费产生支撑作用。进一步地,以中间品流通为基础的国内价值链分工能够提升产品竞争力,表现为大量商品外销的地区中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流通行业活动的中间投入需求较大。以全国31个省2007、2012年投入产出表及经济运行数据为基础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印证了上述地区间商品贸易与居民消费水平间的关系机制。由此可以说明,促进地区间最终商品和中间品市场整合对于提升居民消费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内外贸一体化是数字时代下流通领域实践探索的前沿方向。数据要素作为动力引擎,为内外贸一体化提供全新的赋能路径。数据要素赋能内外贸一体化的内在机理分别是通过优化要素流动,促进内外贸市场资源共享;通过加快联动管理,深化内外贸流通体制改革;通过提高流通算力,推进内外贸流通渠道衔接;通过升级生产技术,加强内外贸企业供给创新。赋能进程也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与国内需求疲软、内外贸税收政策与结算模式仍存在差异、内外贸标准规则认证与监管体系有差别、内外贸业务模式与市场开拓渠道不同等。相应地,数据要素赋能内外贸一体化的实践进路体现为新业态新模式激活国内需求市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供应链韧性、制定统一的内外贸财政金融政策、推进内外贸行政联动管理数字化和促进内外贸企业内部建设智能化。  相似文献   

13.
《北京商业》2002,(4):3-4
一、北京流通产业发展迅速 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显著、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商品分销体系日臻完善、业态创新和规范速度加快、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发展、流通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流通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4.
论中部商贸流通体系与市场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中,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中部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战略地位。随着商品流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明显,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自身及相关的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流通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体,并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率也在不断加深。为促进中部商贸流通体系与市场体系建设,必须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为方向,从扩大商贸市场规模、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入手,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备、制度完善、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商品流通体系;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速度,发挥流通对生产的服务和引导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向低成本、低能耗、高质量、高效率的方向转变,构建多元化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和市场体系,形成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的商务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必经之路.全产业链背景下,流通高质量发展旨在融合生产、流通和消费三大环节,提高国内大循环发展水平.因此,本文以流通供应链为基础,流通数字化转型为手段,流通成果全民共享为目标,重构流通高质量发展模式.从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良好数字生态和提高互联互...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流通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流通二元化格局依然存在,全国统一市场尚未形成,流通中政企不分的现象远未消除,对流通的宏观调控缺乏经验和效率,流通对外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之间的关系有待厘清,流通秩序紊乱,流通规制建设滞后,流通创新严重匮乏等。文章认为,十一五规划对流通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我国市场流通工作面临十分有利的形势,中国市场学会今后要进一步做好政府委托课题的研究;加强与企业界联系,主动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搞好基层建设,积极为中心城市服务;与相关院校合作,建立流通研究基地,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推动流通理论创新和国际学术交流,扩大中国流通理论界的国际影响,同时推进流通研究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7.
后危机时代流通体制变革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在新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必须用国际的视野、世界的眼光、全球性的战略思维考虑流通的战略定位.美国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它的现代流通竞争力上.中国要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必须提高流通竞争力,使流通竞争力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国家的软实力.现代流通是囊括有形要素禀赋与无形要素禀赋的流通,是面向全球市场、全开放的流通,是涵盖生产、流通全过程的流通,是以消费为起点、周而复始的社会化大生产过程,而物流越来越成为流通中的决定性力量.必须从内外贸分割、国内外分割、城乡分割、部门分割的误区中走出来,用全新的视角来诠释现代流通理论.文章提出,随着整个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未来流通体制必将产生根本性的变化,不断向国内外流通一体化、区域流通一体化、城乡流通一体化、制造业与流通一体化、现代流通立体化和混沌化方向发展.现代流通将成为引领我国转变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力量;资本流通方式、商品流通方式、服务流通方式等都将实现整体的再造;整个流通理论也将产生整体创新,引领整个流通领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期间,流通业将着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扩大消费,引导生产,提升效率.以城市为中心的消费品流通体系、城乡对接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大宗商品(包括钢材、矿石、粮食等)市场流通体系、内外贸一体的国际化流通体系加快建立;流通主体竞争力稳步提升,全国性、区域性的大型流通企业加快涌现,小型、微型流通企业稳步发展,流通品牌建设也将出现新格局;流通现代化水平大幅跃升,流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相关制度与政策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人才培养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19.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流通业呈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主体和业态多样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融合升级加快的趋势特点,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不断提高,但仍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高层重视不够,缺乏产业定位;政策歧视,市场分割;流通企业散小,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流通理论研究滞后,无法满足实践需要;学科发展滞后,人才队伍培养有待提高等。为此,我们必须重视流通产业,明确产业定位;消除政策歧视,促进市场统一;提高市场集中度,增强流通竞争力;加强流通理论研究,引导流通企业健康发展;加强流通学科建设,培养流通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中国流通产业正处在重大的转折时期,挑战和机遇并存 首先,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向流通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经济能否实现今后15年的发展目标,关键是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为此,必须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商品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基础,流通产业率先实现两个转变,加速发展是带动整个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