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舍得     
父亲是数学老师。那天,父亲在外面吃喜酒,回来时带回了一包糖果。父亲先拿出一颗糖果给我。我正要剥开来吃,父亲拦住了我。他从那包糖果里数出17颗,一颗一颗地摆在桌面上。他要我把这17颗糖果分成三份,第一份是桌上糖果的  相似文献   

2.
一碗粉条     
美味的食品吃过不少,但最令我难忘的只有儿时吃过的一碗粉条。那是我八、九岁时,长年在外担任乡党委书记的父亲回家了。他带着我和小妹上街,当我感到又累又饿时正好经过一家餐馆,我很想能进去吃点东西可又不敢开口,父亲象是看透了我心思似的带我俩进餐馆要了五分钱一大碗的苕粉条,又拿两个小碗分成两半,我和小妹一人一碗。我让父亲也吃点,他说不饿,只是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我俩津津有味地吃。少不更事的我只以为父亲真的不饿,不知当时每月工资才几十元的  相似文献   

3.
那年,父亲当选为党的主席。对我们全家来说是一件压力挺大的事。记得那天,父亲开完会回到家,吃过晚饭,把在家的人都。叫到小客厅,郑重地对我们说:“中央可能要求我担任非常重要的职务.我想先给你们打个招呼。今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千万不要以为天恩祖德,千万不要忘乎所以!如果你们中有任何人出了问题.只能是自己负责。”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会计梦 小时候,我家的小客厅经常围满了人,而且一批又一批.来的都是本地的渔民,他们知道我父亲精通会计,捕鱼归来都要找我父亲帮他们算账,父亲总是欣然应允.我看着父亲熟练地拨打着算盘,清脆的算盘声就像一曲美妙的音乐.很快父亲便把他们船上的账算得一清二楚.我记得有一个年轻的小渔民很有意思,他戴着一顶旧毡帽,胖胖的身材,说着口音特别重的闽南话,他那天分到了一千元.只见他把钱往兜里一塞,数也不数.大家叫他把钱点一点,"你们不会骗我的",他把"我"字拉得很长,高高兴兴跑回家向他老婆报喜去了.  相似文献   

5.
解读父亲     
父亲已过花甲,是个瘸子。自从我在机关升职之后,每次回老家,父亲都要我陪他到老老少少的熟人中走走。我觉得这是父亲的虚荣心使然,无非是想借我抬高他在乡邻中的地位而已。 今年回老家,因为是过年,我给父亲买了不少东西。他衔着叶子烟,一脸受之有愧的表情。吃过午饭,父亲给我递烟、点火,然后语气怯怯地说:“老大,要不,爸带你出去走走?”我打了个长长的呵欠:“坐了半天车,困了,想睡一觉。”失望罩在父亲脸上,他不声不响地退了出去。透过窗户,看见父亲蹲在地坝边,低头吸烟,神情落寞。 第二天早饭后,我正站在地坝边看旭日…  相似文献   

6.
潘采夫 《经营者》2011,(8):142-143
在这本小书的扉页上,我写了一句“献给我的父亲李玉玺”,把第一本书献给父亲,是我出这本书的动力所在,不过,献词原来不是这样写的,写的是“献给我的父亲—中国最好的小学校长”。  相似文献   

7.
我小时候,父亲因为识文断字,被推选为生产队的小队长.虽然连个芝麻小官也算不上,但父亲觉得自己的工作神圣极了.他对村里人非常热情,谁家有什么难事,他总是第一个跑去帮忙,还经常接济生活困难的人.人们都叫父亲"雷锋队长",他觉得这是对他最大的褒奖. 父亲白天忙得不着家,到了晚上才回家.吃过晚饭,我们兄妹缠着父亲讲故事.昏黄的油灯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父亲开始讲雷锋的故事.他讲雷锋小时候的事,讲雷锋做的那些好事.雷锋是个穷孩子,吃过苦,受过罪,所以他爱憎分明.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为丢了车票和钱的妇女买车票,他雨夜送大嫂,他把节约下来的钱支援给灾区……父亲深情的讲述着,我们侧耳聆听.夜静悄悄的,只有父亲的声音清晰地回响着.  相似文献   

8.
当80后女儿站在40后父亲身边,早餐本身就是一种中西差异:父亲吃大饼油条,女儿吃面包牛奶。宗家小姐这些年来的成就感与受挫感都只来自父亲  相似文献   

9.
熊丙奇 《乡镇论坛》2008,(27):27-27
一名大学学生工作负责人,拿着一封信找到我。这是一名要求入党的学生写给他的思想汇报,其中的一句话让他很难平静——“从小,父亲告诉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应该刻苦学习……”  相似文献   

10.
"这饺子昨有酸味?吃起来不是个滋昧!"父亲吃了一口前两天从超市买来的速冻散装水饺,就嘟囔起来."肯定是变质了,哪还敢吃啊!"说着就把刚煮好的饺子倒进了垃圾桶."看来这散装的速冻饺子买时要当心了!"  相似文献   

11.
父亲不是贼     
我们家年年种西瓜,瓜田正好在大路边。炎暑逼人的夏季,赶路的人汗水淋漓,口渴难耐,看见田里熟透的西瓜,就放慢了脚步。父亲在瓜田里抬起头来,对过路人喊:"老哥,吃个西瓜再走吧。"亲自摘下一个西瓜切开,招待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过路人一边吃西瓜,一边跟父亲说笑。吃完西瓜,他们就变成朋友了。父亲的朋友越来越多,我家的西瓜却越来越少。我痛心地对父亲说:"你不要动不动就拿西瓜招待过路人。"父亲哈哈大笑说:"吃一个西瓜,交几个朋友,值!"过路人吃惯了嘴,有时我们不在场,他们也会自己跑到田里,摘一个西瓜,切开,吃掉。我知…  相似文献   

12.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读中学时,我的志向是当个作家,或做个天南海北探秘的考古或地理学家,但到填报高考志愿时,父亲却为我选择了各行各业都广泛需要的会计专业,理由是会计这个专业干好了可以多挣钱,干得差也不至于没饭吃。我想这是父亲代我做的最原始的职业规划。1994年7月毕业时,我们是最后一届双向选择的毕业生,既可以自谋职业,也可以等着毕业分  相似文献   

13.
周毅 《民营科技》2008,(2):112-112
若干年前,欧洲北部的山村里,住着一户五口之家:父亲、母亲和三个儿子。母亲在家操持家务,父亲经常带着三个儿子去狩猎。打猎归来,除了能吃上母亲做的鲜美野味外,家里还有一些剩余。父亲就带着儿子们到集市上把猎物卖掉,然后再买回日常用品。长期下来,家里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4.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读中学时,我的志向是当个作家,或做个天南海北探秘的考古或地理学家,但到填报高考志愿时,父亲却为我选择了各行各业都广泛需要的会计专业,理由是会计这个专业干好了可以多挣钱,干得差也不至于没饭吃。我想这是父亲代我做的最原始的职业规划。1994年7月毕业时,我们是最后一届双向选择的毕业生,既可以自谋职业,也可以等着毕业分配,但父亲却决然地说,留在省城找工作吧,今后发展的机会更多。  相似文献   

15.
潘春华 《乡镇论坛》2014,(33):37-37
有句俗语:“椿花落地吃‘碾转’.枣花落地吃白面。”是说当椿花落地的时候.布谷声声麦梢黄.“麦籽仁”刚刚饱满.煮熟后能磨成“碾转”吃。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有时要靠挖野菜.摘榆钱、槐花果腹。特别是到了麦梢黄的季节,麦子的籽粒刚刚灌饱浆。而家里盛面的盆盆罐罐已被翻了个底朝天。  相似文献   

16.
黄土情     
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过春节时,家家户户“土地爷”上都写着“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的对联,我不解地问父亲,土中果能生出金银吗?父亲没有直接回答,反问我,每天吃的粮”幕是从哪里来的,我说是从地里长的呀。父亲说,粮菜虽不是金银,但不是比金银更有用更宝贵吗?我茅塞顿开。从此,  相似文献   

17.
母亲去世后,父亲的言语猛然变得少了起来。为了供我读书,父亲起早贪黑在庄稼地里忙碌,人也迅速变得苍老起来。那时,父亲和我只能勉强应付一日三餐。每到过年时,父亲就睁着空荡的双眼,让我揪心得说不出话来。母亲在世时的每年除夕,尽管家境贫寒,但全家三口吃年饭的喜庆气氛会充盈在屋子的每个角落。后来的年饭简单而仓促,令我上床的时间都提前了不少。那年大年初一,我早早地起了床,然后悄悄出门。乡村的规矩是拜年要赶早,喊上一连串“爷爷”、“姥姥”、“伯伯”、“婶娘”什么的,再说上一段恭喜之类的话语,主人就会喜气洋洋地拿出家里好吃的…  相似文献   

18.
老家,老家     
这只是一个半亩地大小的农家小院,我记得院中这几间老屋还是在我14岁那年盖起来的。“十一”长假,当我再一次撇开城里那些千头万绪的工作,一个人走进这熟悉的院落,一种久违的温馨又深深将我打动。那天当我跋涉二百余里山路回到老家时,天色已经快黑了。吃过晚饭,院中却不见一人。以前这个时候,我家里已聚满了来玩的乡亲,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可今晚为什么不见那一个个形态各异、口若悬河的人影儿呢?我不解地问父亲。父亲放下手中的汤碗,长长地叹一口气,说:“如今他们都出外打工的打工,做买卖的做买卖,谁有工夫到咱家来磨牙?”听父亲这样说,我不…  相似文献   

19.
这几年,刘庄人都爱种黏玉米。大片大片的.收成很不错。 村南的冯家人.也种了六亩黏玉米。黏玉米是一种供城里人煮着吃的农作物。有些水果的味道.是近些年引进的新品种.每年的9月上市。  相似文献   

20.
兄弟两人为分一张饼而争吵。他们都认为自己应该吃大的一半而互不相让,争执不下,最后跑去找父亲。父亲问:"为什么不把饼分成同样大的两块呢?""没办法分得同样大小。"两个孩子抢着说。"那你们就掷币决定。输的人切饼,赢的人先选。"依着父亲的办法,两人各自终于分到了大小一样的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