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江苏淮安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需求与新型科技服务供给主体的实地调研,揭示了新时代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困境、现实需求和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主体所具备的服务能力和需要改进、提升的方向;在科技服务供给对策研究方面,文章提出构建新时代服务理念、创新科技服务载体、找准技术创新升级的发力点、完善现有科技服务制度等的科技服务保障措施,以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科技需求方面与科技服务供给主体的有效对接,为区域农业现代化提质增效和当地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农民合作社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的关键主体,为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制于市场竞争力有限、异化现象凸显以及人才匮乏等问题,合作社面临着服务能力有限、服务优势削弱、服务供给乏力等困境,阻碍了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和农户增收,应从发展联合社、完善制度和监管、丰富人力资本等方面来提升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业科技投入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明确了农业科技投入重要性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文献资料中关于农业科技投入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综述,主要从农业科技投入强度的内涵、现状及趋势,农业科技投入的主体与投入结构,以及现有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的原因和对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和评述,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模式、特点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有市场导向型的美国模式、合作导向型的德国模式、农协导向型的日本模式和政府导向型的巴西模式等四种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更加重视农户的主动参与、服务民营化、服务手段日益现代化、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和更加注重个性化服务。文章认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现代农业中已经不可或缺,服务主体多元化且形成竞争机制,服务内容全面化且质量高,制度保障完善。  相似文献   

5.
王绍芳 《特区经济》2010,(11):189-191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事关大局。农户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但由于农业的特殊性,调整农业结构应在政府指导下进行。当前,农户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诸多困境。政府应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对不适应结构调整的体制和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强化政府的引导、服务和调控作用,帮助农户走出困境,加快结构调整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湖北襄樊和枝江两市为例,对农户农业科技采用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在“技”与“物”两类不同农业科技的采用行为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农民的文化程度、农户的家庭收入结构、经营土地的规模、农业生产活动类型,对农户农业科技采用行为均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业经历与农业经营方式选择:生产环节外包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明忠  唐超  邓海莹 《南方经济》2019,38(12):68-81
从业经历丰富的回流农村劳动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依靠力量,对促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型,加快农业服务市场发育有重要作用。文章讨论的核心议题是不同从业经历是如何影响农业经营方式选择的,并尝试建立了"从业经历—个人能力—农业经营方式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为此,本文首先在一个简单理论架构下,对从业经历影响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的作用机制进行归纳分析,之后分别利用probit模型和OLS模型,实证分析了务工、务农、经商经历对农户农业生产环节外包选择的影响,并运用倾向匹配得分模型(PSM)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以期为我国农业经营方式转型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务农经历固化了传统农业经营方式,不利于农户农业生产环节外包;务工经历有利于农户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利用提高,促进了农户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经商经历对农户农业生产环节外包选择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农地细碎化抑制了农户农业生产环节外包;采用PSM最近邻匹配进行检验,结果仍然稳健。因此,中国农业经营方式转型要考虑农户从业经历的多样性,鼓励部分有志于农业农村的农村劳动力回流,使农村劳动力在外出务工期间所获得的资本和能力在乡村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同时,应加快农地流转,降低农地细碎化程度,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8.
胡中应  胡浩 《华东经济管理》2014,28(12):173-176
从社会资本与经济效率的概念入手,文章给出了农业科技服务效率的定义,建立了一个社会资本影响农业科技服务效率的分析框架。并根据实地调研数据,结合二元Logit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社会资本对农业科技服务效率有显著影响,社会资本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有效需求,也能刺激农业科技服务的有效供给,从而达到供需双方的均衡状态,实现经济效率。因此,需要理顺沟通渠道加强联系、成立合作组织增进信任、加大财政补贴促进共赢,最终提升农业科技服务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大荔模式的内涵以及大荔模式建设现状,探索了大荔模式运行机制:以"政府+企业+专家+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了农技农资双向服务、农资农副双向流通、农业科技双向推动、科技零距离为农服务的一种农业综合服务新型模式。"大荔模式"把政府、企业、专家和农民相结合,把科技服务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建立了基本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帮助农民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困和忧,找到了一条多赢路子。  相似文献   

10.
农业和农村发展必须充分依靠科学技术的杠杆作用,而科技的作用最终要通过农户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科技来实现.目前欠发达地区农户接触农技知识、使用农技服务呈现出一系列特征,这些特征表明农业技术还没有充分应用到农业生产实际中去.还需采取多方面措施,建立有效的农技供给机制,促进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于以往从农户主体角度讨论诱导农业生产性投资的传统思路,文章从分工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农业服务外包与生产性投资之间可能存在的替代关系,试图为中国小农引入现代生产要素及其投资选择提供一种新思路。基于广东阳山县的农户跟踪调查数据,选用Probit和Tobit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服务外包与农户生产性投资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具体而言,农业服务外包水平增加10%,农户进行生产性投资的概率降低3.21%,生产性投资总额降低29.24%。采用工具变量法再次验证了这一替代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该替代关系会随着种植规模的增大而减弱。文章的政策含义是:充分发挥农业服务外包市场的迂回投资功能,以外部投资替代农户的直接投资行为,从而将小农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为此,有必要反思和调整农村信贷政策,并适时制定面向新型农业服务经营主体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  相似文献   

12.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新阶段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的内在要求。在我国人多地少、小规模经营占主体地位的基本国情下,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服务将先进技术、现代理念导入农业产业,是实现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有机衔接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陈彤 《亚太经济》2017,(6):117-123
随着亚太国家农业推广制度向农业技术创新服务制度发展,并进而向乡村永续发展制度嵌入性演进,组织化的有效性让农民合作组织在农业技术创新服务领域受到重视。农民合作组织正在成长为农业技术创新服务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文章从亚太国家各具特色的农业技术创新服务中撷取经验做法及其模式,从农户技能培训、官产学合作模式和服务经费支持三方面进行比较、阐述与分析。经验显示:"农民主体"日益成为农业技术创新服务政策制定的核心理念,技术及其创新创意则是乡村营建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梦玲  童婷  陈昭玖 《南方经济》2023,42(1):135-152
从服务分工视角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与农户行为的市场约束,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旨在寻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路径。文章利用江西省9个县(市、区)34个村645个水稻种植农户抽样调查数据,构建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农业绿色生产率,同时采用Tobit模型检验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影响,并分析农户土地禀赋下的经营规模、土地细碎化、地块规模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的农业绿色生产率均值为0.48,仍处于较低水平;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伴随社会化服务参与程度的加深,即采纳社会化服务的农业生产环节越多,农户的农业绿色生产率水平越高;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和地块规模的扩大,能够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而土地细碎化程度则会抑制这种促进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施肥服务和病虫害防治服务是促进农业绿色生产率提升的关键环节;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诱导农户采纳农业绿色生产技术从而促进农业绿色生产率提升。据此,基于发展农业绿色生产,应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与完善、引导农户开展适度土地规模经营,注重农户...  相似文献   

15.
以陕西省商南县200户农户为调研对象,从粮食生产的决策主体——农户出发,在分析样本地区农户自身状况、农户农业生产情况以及区域农业政策等的基础上,运用多元选择模型,探讨农户粮食作物施肥现状以及影响农户施肥的主要因子。通过调查发现农户个体特征,化肥、农产品的价格,农业政策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农户施肥决策,其中农户文化程度对农民化肥施用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公司+农户”产业化模式的组织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农户"模式作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一种主导形式,尽管在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契约的稳定性、风险的转嫁性和产品的安全性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但这种模式在总体上符合我国当前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农业生产客观实际,具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依然起引领作用,全盘否认或一味固守这种模式都会有失偏颇。笔者认为,理性的选择应当是基于"公司+农户"模式而进行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从业人口数量逐年递减,“谁来种地”成为时代之问。现阶段,最现实、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通过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党的十八大以来,供销合作社系统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和创新服务机制,探索了生产全托管和半托管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服务覆盖农业产业全链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供销力量。  相似文献   

18.
鄢万春  李飞  钟涨宝 《乡镇经济》2008,24(12):23-26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从农户的视野分析了农业科技服务的供需现状。调查发现了以下问题:公共产品性质的农业科技服务供不应求的矛盾突出,农业科技推广的诚信环境缺失。对此,文章认为应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大投入,加强软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困境摆脱及其体制机制创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照新  赵海 《改革》2013,(2):78-87
随着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发展,我国将形成以承包农户、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以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为支撑,多种生产经营组织共同协作、相互融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处理好五个关系。具体来说,要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新型经营主体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不断增强其发展实力、经营活力和带动能力,是关系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