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公元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一年,随着关税的下调、许可证配额增加以及国内新车型大量上市,汽车产量的节节攀升,销售纪录不断被刷新。人们购车的热情像潮水般释放,不经意间,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2002年因此被称为“中国汽车元年”。 相似文献
3.
4.
5.
7.
今年是中国加入WTO后汽车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进口汽车市场的很多实质性变化正在提前到来;加上目前整个汽车市场的环境有很大变化,致使进口汽车市场的变化尤显突出。特别是汽车需求经过前两年的井喷之后逐步趋于正常增长,而供应方面由于国产车产能迅速提高,使汽车市场总体供求关系趋向缓和和结构性供大于求;随着国产车竞争能力的大大提高,进口主流车型被同档次国产车替代,进口车车 相似文献
8.
2004年6月1日,中国汽车业期盼己久的、最新版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终于在怀胎十月后一朝分娩,呱呱坠地了。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6月1日正式颁布并实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1994年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即日起停止执行。政策共十三章,七十八条,从汽车产业的宏观调控到市场竞争.从汽车生产到消费.都给出了指导性意见。2004版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一落地,便引起了暴风雨般的激烈的论争:似乎在2004年的中国经济新政中,还没有哪一部产业政策,引起过如此之多.又如此之强烈的争论。当然,这首先应当归功于2004年中国民主与法制进程的加快,及舆论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10.
11.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协议,2005年是中国汽车行业结束过渡期的第一年,涉及到一系列政策的调整,自然2005年一季度,属于进口汽车政策的衔接期和市场的调整期.应该说,随着国产车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新汽车产业政策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有效衔接,进口汽车市场已经平稳渡过过渡期,进入无配额时代.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2005年已取消汽车进口配额管理的背景下,本通过分析我国汽车行业分散经营、自主开发能力低的现状,提出中国汽车企业应走并购重组之路,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增强企业开发能力,进而提高中131汽车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2003年是中国汽车降价最频繁的一年。从元月l日红旗明仕Ⅱ代降价1.08万元挑起轮降价潮,到11月的POL0降价止,一共经历了四轮降价,平均一季一轮。有的新车上市不到半年就降价,没有降价的车型寥寥可数。通过网上车市网站数据库系统分析、2003年国产轿车平均降幅高 相似文献
14.
15.
近几个月,在进口汽车市场中.由于政策等方面的原因.进口成本逐渐上升。中低端进口车成为车商的新宠,囊括了欧、美、韩、日等品牌。这些进口车要么是在关税配额等新政策促进下价格一路下跌的车型,要么是今年才低价进入中国市场的.从而改变了人们心目中固有的进口车价高高在上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据海关统计,今年1-5月我国汽车(含成套散件)进口72344辆,同比增长83.6%;进口金额19.6亿美元,同比增长107%,其中轿车进口40664辆,含生产配套进口15100辆,实际轿车整车进口为25564辆。 相似文献
17.
说到底,中国汽车僵局的打破,中国汽车业与中国老百姓之间冷战时代的结束,是靠2002年中国汽车业硝烟四起的降价战来实现的。由于长期对汽车产业的保护,使得中国汽车的价格处于完全违背市场规律的扭曲价格体制中。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一年,由于进口车价格下降的预期,使得国产汽车率先降价,引发了全国汽车市场降价的连锁反应。与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们的担心相反,中国的汽车业不仅没有遭到灭顶之灾,反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丰年。 相似文献
18.
从2005年1月1日起,中国汽车工业在加入WTO后的3年过渡期正式结束,已经开始面临世界市场竞争的考验。本通过对加入WTO后的中国汽车产业进行分析,提出在世贸组织框架下,需要实行成本管理创新战略,以提高本土汽车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美国国会为评估美国政府行政部门一年来监督中国执行加入WTO承诺,其总审计办公室(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GAO)于4月1日公布了一分题为“世贸组织—美国监督中国执行承诺第一年”的调查报告。该报告主要调查了美相关行政部门为监督工作所作的机构设置调整和各机构间协同合作的情况,并分析了美试图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2月11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至此中国结束了漫长而曲折的复关、加入世贸道路,正式加入了WTO。此后,随着关税和进口限制等保护措施日益减弱的情况下,相当多的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一些高附加值、深加工的产业,如电脑、半导体、轿车、通信设备、仪器仪表等,短期内在技术、质量、生产规模上都无法与西方国家抗衡,而这其中汽车行业首当其冲。面对政策的放宽和关税、进口配额等保护措施的减弱,中国汽车业应该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