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环北部湾地区是古代中国一个重要的经济文化圈.近三十多年来,汉代考古是该地区考古发掘和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地区发掘了大量的汉代墓葬,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铜器、陶器、玉石器、金器和圆形方孔铜钱等随葬品.其中的钱币有明确的出土地点、确切的年代,是通过科学的考古发掘而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我们认识该地区汉代货币流通的地域特征及其与古代东南亚货币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共分四个段落部分来论文章的内容.一、中国境内出土发现的古代外国钱币;二、外国出土发现的古代中国钱币;三、丝绸之路-古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国际通道;四、东西方钱币文化在中亚地区和中国西北地区的交流和融全.第一段落主要介绍中国境内20世纪以来出土发现的古代外国钱币,如拜占庭金币、贵霜钱币、波斯萨珊银币、阿拉伯金银币以及突厥汗国的钱币.出土发现的形式有墓葬,有窖藏,也有传世品.第二段落主要介绍印度、中亚地区、地中海沿岸、北非地区出土发现的中国钱币,如五铢钱、开元通宝、宋代钱币等.其中以宋钱数量最大.尤其宋代钱币大量外流,引起所谓的"钱荒",说明宋朝对外贸易出现巨额逆差.第三段落主要介绍中国汉、唐、宋时期陆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以及西方大国,如罗马帝国、波期帝国对中国丝绸贸易的控制权.第四段落主要介绍西方钱币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钱币文化对中亚地区的影响.如东罗马(拜占庭)帝国金币、波斯萨珊王朝银币曾在中国西北地区充通使用,而中国的钱币样式影响到中亚地区,突厥汗国的突厥文五朱、突骑施钱币、康国钱币都是方孔圆钱类型.  相似文献   

3.
一个地区存世与出土古钱币数量的大小、品种的多少,是该地区货币文化发展状况较为客观的反映.本文试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桂林考古发掘所得的材料出发,探索桂林古代的钱币文化.  相似文献   

4.
<正>先秦铜铸币主要有铲形、刀形和圆形三类,今天分别称作布币、刀币和钱。不过,这些名称并不是从它们流通使用时自然延续下来的,而是后人对出土古钱币的重新命名。从考古角度说,这会引出名实是否相符的疑问,实际上问题也确实存在,尤以“布币”最为显著。对铲形币“布”原本是先秦的“钱”,钱币学界在几十年前已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5.
由于市场经济的作用,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逐步形成了有规模、上档次、较规范的钱币市场,在这些市场的带动下,远离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非中心区域城市也悄然出现小规模、不成熟的钱币市场.广西地处祖国的南疆边陲,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是中国唯一沿江、沿海、沿边的一个大通道,区域经济的发展前景非常好.而从历史的角度看,广西远离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经济长期在战争和贫困的阴影下徘徊不前.而现实的广西也绝非能与经济发达的省市相比,钱币市场亦然,广西区域也只有钱币研究之风日盛的南宁、桂林、柳州、玉林、百色等城市相对有些人气,在首府南宁市,由于广西钱币学会的扶持,在广西钱币学会活动园地设有一个小规模专营钱币的市场,与原有的几个集古玩、邮票、钱币、花鸟等藏品的不规范的综合市场相比,是一个较为规范的市场,但相对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这个钱币市场基本上是一个规模不大,发育不健全,还没有完全走上正轨的市场.对于还未发育健全和还没有走上正轨的钱币市场,必须加以管理,给予引导、扶持,引导其走上正轨,扶持其发育成熟,管理使之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6.
论西夏货币     
西夏钱币的钱制与铸造,沿袭了北宋钱制与币形,也就是方孔圆形年号钱。由于西夏地区当时既缺铜又缺铁,所以西夏当时主要还是用宋与金的铜钱。由于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宋与西夏重订和约,北宋每年“岁赐”银七万二千两,折算铜钱二十五万贯,绢十五万三千匹,茶叶十三万斤给西夏(见《宋史。仁宗记》)。据记载;北宋庆历四年,由于宋、西夏订立和约,和约规定,“元吴取消帝号,则宋册封为夏国主”。  相似文献   

7.
2000年6月初,广西阳朔县普益乡某村村民在建房挖地脚时,发现一处古钱币窖藏.这批钱币成串盛于一陶罐内,总重约9公斤.钱币已锈结,但保存完好,钱文清晰可辨,钱体浑身绿锈,甚是可爱.经整理,全部为小平钱,共2355枚.钱币上限新莽货泉,下限明永乐通宝.历新莽、唐、五代十国、两宋、辽、金、元、明诸朝,50余个品种,跨越时间约1400年.这批钱币内涵相当丰富,不仅含有上述诸朝货币,而且还有两枚越南早期铸币,是一处典型的明代钱币窖藏.现将清理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董留根 《西安金融》2004,(11):63-64
圆孔和方孔圆钱是战国中晚期出现既新型又典型的青铜铸造币。是先秦时期青铜铸币的四大系统之一。以前洛阳地区出土和发现的圆孔、方孔圆型货币,主要有魏国的“垣”、“共”.周室的“东周”、“西周”和“安藏”;燕国的“易匕”、“一匕”.秦国的“长安”、“文信”。唯独没有齐国方孔圆型货币出土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一、钱币窖藏出土情况2008年5月19日,合肥市文物管理处接到举报,在合肥市长江中路改造工地发现有钱币出土,该处随即派业务人员赶到现场。发现钱币的地点位于长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货币品类极为繁多,一般可分为古钱、金银币、纸币、铜元等四大门类.仅古钱一类,质有铜、铁、铝、金、银、锡、陶(编者按:还有石、骨、木、玉、铅质等),而铜又有红、青、紫、白、黄之分.历代铜钱,按有明显特点的版别计算,不下数万种.一条古钱纵线,从商钱的贝币,到战国的刀、布、圜钱,秦代的方孔圆钱,再到宋、元的纸币,一直延续至民国初年,时大时小,时重时轻,时厚时薄,时优时劣,无不随着朝代改换,年号更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点点滴滴如实记录下历史浪涛的痕迹,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宗教、民族存亡、国家兴衰,无不在一枚枚古钱、一张张纸币上留下不可篡改的记载.作为世界杰出的文明古国,有着三千余年光彩夺目的钱币文化史,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在这浩如烟海的古钱币中,纸币独树一旗,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2004年秋,我与朋友在广州中原钱币市场购得558斤越南古钱币.该批钱币是广东汕头一位钱商1995年从越南境内购进后,一直屯放于广州钱币市场内,该钱商自从97年后改行做了其他生意,托他的朋友出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度 ,中国古代的钱币也是源远流长 ,辉煌多姿 ,展现着东方货币文化的风采 ,在世界货币史上占有着显著的地位。中国历史货币中 ,最具代表性、流通时间最长的钱币形态是方孔圆钱。如果从秦始皇统一中国 ,在全国推行方孔圆钱算起 ,一直到清末民初铸行的最后的方孔圆钱为止 ,方孔圆钱竟流通了两千一百多年 !若再加上其前身———先秦时期的地方性货币圜钱 ,流通的时间就更长了。为什么在先秦众多形态铸币的角逐中 ,方孔圆钱能脱颖而出 ,并成为其后两千多年的主流货币呢 ?这自然与横扫六合的秦国有关 ,战胜者…  相似文献   

13.
宋代贺州钱监遗址是广西占地面积最大,保存较完整,尚未完全挖掘的铁钱铸造遗址.它铸造的铁钱,特别是夹锡铁钱为我国铸造夹锡钱提供了物证(<中国钱币>1989年第二期,邱思达<宋钱辩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中国钱币学会、广西钱币学会、广西博物馆多次组织考证,写出不少钱币文章.本人现将有关广西贺州钱监的资料进行整理,加上新的认识,将有关情况作简要的介绍,不足之处,请各位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古就与世界各国有着长期密切的交往和贸易关系。特别是近邻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交往、贸易频繁,钱币文化深入人心。我国古代钱币的形、文之美.设计之科学对他们有着重要的深刻影响.这些国家及人民都乐于接受.并开始了在本国的铸钱历史,仿铸中国古钱。尤以越南、日本为甚.不但仿唐钱,而且仿了宋、元、明、清各代钱币。故中国各地不时出土其钱币。我国的古钱币发行.有它自己的含义,其中以纪年最为显著。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铸有纪年的元丰通宝钱.  相似文献   

15.
2008年8月12日,武威市博物馆在对武威塔儿湾西夏遗址进行勘察时,在距地表1米多的一处灰层中发现了大量摆放整齐的铜钱币。经专家现场清理,此次出土的钱币涉及唐、北宋、南宋、西夏时期30种(不包括无法辨识者)共计259枚古钱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上铸造钱币最早的国家之一,造币工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钱币制造的方法主要分为二大类:古代从春秋时期起至清朝中期主要是采用浇铸的方法,称为"铸币",例如:布币、刀币、秦半两、汉五铢、各种通宝钱(方孔钱)等;从清朝后期到现在主要是采用机器制造的方法,即俗称"机制币",例如:大清金币、大清银币、铜元等.春秋以来,我国钱币的制造工艺由铸造演变为机器制造,期间经过了不断改进、创新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17.
天津有个义和团纪念馆,馆内珍藏着三枚"义和团团钱".该钱与我们平常看到的古铜钱相似,只是在字样铸造上透射出特别的标志,特别是其中有一枚铜钱,在正面方孔的周围铸有楷书的"替天行道"四字,背面铸有"保清灭洋"四字,而且在"清"字两边铸有"庚子"二字.因为当年的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时日不长,不可能铸造大批钱币,所以这三枚钱币就显得极其稀罕,也极其珍贵.  相似文献   

18.
2000年7月中旬,百色市百色镇利元村村民陆某家中偶然出土了一枚清代钱币,该钱正面钱文为"咸丰重宝"四字,楷书直读;钱背也铸有钱文,左右为满文"( )"两字,汉语意为"宝泉";上下则为汉文"当五十"三字,亦为楷书直读;钱币直径为45mm,穿径为8mm,廓厚4mm,重量约为41g.此钱出土时遍体青翠,锈迹入骨,字体端正,形制规整,制作较为精美,确为开门见山的真品.咸丰为清朝第八帝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执政时期所使用的年号(公元1851-1861年),故此钱当属咸丰年间户部宝泉局所铸造之当五十大钱.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近日在福州觅得一枚奇特的“光绪通宝”圆形方孔钱。此钱为铅质,直径22.50毫米。穿径4毫米,厚1.8毫米,重4.95克。面文“光绪通宝”四字对读,背面穿左右分别为满文“宝福”二字。文字朴拙.铸造粗糙,穿口呈不规则的圆形。通体灰黑色.间有土锈。(如图)“光绪通宝”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在位期间(1875—1908)铸造的年号钱。翻阅有关清代钱币的图谱资料,所见“光绪通宝”皆为铜钱.有红铜、黄铜、白铜质地者,惟独不见有铅质钱。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最早铸行铅质钱币作为流通货币使用者,比较一致的看法当属公元909-924年五代十国时期的王审知.据《十国纪年·闽史》记载:"王审知为闽王,梁贞明元年,汀州、宁化县出铅,置铅场.二年铸铅钱,与铜钱并行."所铸铅钱有大铅钱,钱文为"开元通宝"(图1),背穿上闽下月(图2);小平铅钱背有"闽"、"殷"、"福"等字.但据考古资料发现,早在唐武宗(公元841年)时期的窖藏钱币中就发现有少量的铅质开元通宝,[1]同在五代十国,刘隐割据广州一方,公元910年为后梁封为南海王.刘隐死,其弟刘龑(yan)继职.公元917年,龑(yan)称帝于番禺(今广州),改元乾亨,国号大汉,史称南汉.《十国纪年·汉史》载:"龑(yan)以国用不足,又铸铅钱,十当铜钱一".公元918年即开铸"乾亨重宝"光背铅钱(图3),据《广西历史货币》所载,在广西南宁、玉林等地曾多次出土过背"邕"、背"邑"的"乾亨重宝"铅钱.南汉政权还曾在桂州(今桂林)铸行铅质"开元通宝"五五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