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者之声     
《糖烟酒周刊》2005,(50):6-6
进口葡萄酒为什么走了? 虽然广州进口葡萄酒非常多.而且活动也很频繁.但只是极少部分消费者消费葡萄酒。为什么那么多进口酒进来了又走了呢?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进口葡萄酒缺乏突出的企业品牌。国内市场上的瓶装葡萄酒主要来自干法国、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其中法国居多。尽管这些世口葡萄酒拥有较好的国家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2.
2006年春交会之后,国邑干红成功进入了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多个省份,市场逐步启动。在拓展市场的过程中,经销商针对国邑干红经常提到几个问题:为何不直接叫五粮液葡萄酒,为何不在国内发展基地,为何没有定位于高端等等。针对经销商集中反映的几个“为什么”,本刊记者采访了五粮液葡萄酒公司和国邑酒业公司的负责人。五粮液葡萄酒公司总经理傅钟表示,“国邑干红上市之前,我们曾对国内市场有过系统的分析,国邑干红的名称和价位反映了我们对葡萄酒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刊中报     
《糖烟酒周刊》2005,(47):34-35
绍兴首次“黄酒选美”大赛结果揭晓,想唱就唱 浏阳河名歌 想喝就喝 浏阳河名酒,丰谷酒业冠名第十三届世界拳击锦标赛,稻花香“宜昌专供”火爆上市,五粮液保健酒新品“雄酒”糖酒会后受宠,五湖液驱动力之二:产品线丰满,华东庄园葡萄酒 传世佳酿 酿造生活,品牌战略铸造“古南丰”神话,威尼士干红:来自法国的真正高品质葡萄酒。[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2006年伊始,卡斯特联手东海鑫业,张裕成立先锋国际酒业,五粮液进军红酒行业等,无不跟进口葡萄酒有直接关系。从最初“狼来了”的恐惧,到今天的宽容“拥抱”,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引人关注。可以预见,在国内葡萄酒业大发展的今天,进口酒势必成为国内红酒市场一股最为活跃的力量,进口酒与国内红酒代理商的合作模式成为其中的一个关键。笔者在密切关注进口酒动态的同时,认为有必要对目前进口酒的业态进行一下分析整理,希望对行业有所推动。从目前进口酒与商家合作模式来看,进口葡萄酒市场具体呈现出以下四大形态:  相似文献   

5.
刊中报     
《糖烟酒周刊》2005,(22):28-29
川池系列酒获“第13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以“花”酿酒,五粮液探索保健酒新方向;五粮液再战商务高端“大展宏图”全新出炉;诗仙太白进军新疆市场;华东庄园葡萄酒,酿造中国最好的佐餐酒。  相似文献   

6.
全球每年235亿升的葡萄酒消费需求,成了一场饕警盛宴。法国等“明日黄花”是否还能依旧灿烂?新兴之秀又是如何独辟蹊径分得一杯羹?  相似文献   

7.
醇香诱惑     
《市场周刊》2011,(2):112-113
早在1989年,世界心血管疾病控制系统——“莫尼卡项目”,法国人的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于其它国家。众所周知.法国人的饮食中动物性脂肪含量高,胆固醇摄入量大而且吸烟者较多,通常认为应该是一个有健康危险的群体。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因此被称为“法国怪现象”。科学家们从饮酒上找到一些因素,发现法国人钟情于可口好喝并带有浪漫色彩的葡萄酒,他们把葡萄酒称为”美好生活”的代名词.在法国高卢地区的俗谚里,就有诸如”没有葡萄酒的一餐,如同没有阳光的一天一样暗淡”之类的赞叹。  相似文献   

8.
刊中报     
《糖烟酒周刊》2005,(38):A0064-A0065
五粮液特大窖房获“食品工业协会第二届科技成果大会特等奖”,华东庄园葡萄酒。20年高歌猛进。金秋再放华彩,天外香抓牢新兴白酒消费群体,玉康欲做中国营养饼干第一品牌,百年老店——五粮液高栏洒车间的经典品质。  相似文献   

9.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7,(30):98-99
提到进口葡萄酒,首先想到的就是“卡斯特”,尽管很多业内人士对法国卡斯特有些茫然的感觉,但其却已经是当今国内市场上“品牌认知度”最高的进口葡萄酒。 2007年1月1日,法国卡斯特集团控股(中国)分支机构深圳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自此,深圳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承担了法国卡斯特集团兄弟酿酒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全部葡萄酒业务,包括法国卡斯特集团所拥有的全部葡萄酒品牌在中国的销售、推广和规划等。据了解,深圳卡斯特公司成立半年来,销售了进口瓶装酒180多万瓶,初步实现了卡斯特在中国的品牌化推广。 由此,深圳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总裁陈光先生、深圳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潘汝显先生和深圳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毕杜维先生,也被誉为引领卡斯特快步前行的“三驾马车”,他们对“卡斯特”在中国市场的品牌运作有着独特的思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梁剑 《糖烟酒周刊》2004,(44):i003-i003
“全流通”是股市上的热门词汇,专家们对其期望甚高,认为推进“全流通”可以化解股市上的诸多弊病。与资本市场相比,消费品市场(本文专门论述酒类市场)是早就放开了,我们的许多产品,白酒、葡萄酒,已经突破了地方的限制,卖到了全国各地,并且形成了不少全国性品牌,如五粮液、长城葡萄酒等等。但是也有不少产业,比如啤酒和黄酒,地域属性还很强。近两年,无论是啤酒和黄酒,产品本身和外围渠道都发生着变化,啤酒、黄酒正在迎来“全流通”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1.
刊中报     
《糖烟酒周刊》2006,(9):106-107
五粮液千万巨资春交会打造保健酒,第一款企业家专供酒——茅台集团王胎酒面世,华东庄园葡萄酒 精湛工艺成就完美品质,茅台集团“中华桥酒”节前走俏,中国研成顾问机构荣获“最能代表深堋形象的深堋名片”,  相似文献   

12.
《糖烟酒周刊》2004,(49):28-29
龙徽:“星级酒店任我游”龙徽在北京的策略有一些专注,龙徽葡萄酒是原北京葡萄酒厂与法国合资后生产的,龙徽品牌在北京高端市场上享有盛名,也由此铸成了龙徽葡萄酒只在北京星级酒店中旺销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高翔 《华糖商情》2001,(33):30-30
在结束了对江西葡萄酒市场的调查之后,这一站我们来到了东北,来感受一下“北国风光”。东北是我国山葡萄酒的主要产区,也是低价酒的一个大本营。吉林的长白山地区是野生山葡萄的主产区,以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东北葡萄酒生产企业大多集中在这里。吉林共有葡萄酒生产企业100余家,占全国葡萄酒生产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因此东北葡萄酒市场形成了以吉林为中心,辐射黑、辽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酒业长期以来一直以野山葡萄酒为主,但是随着山葡萄酒市场下滑,长白山也步入了一个发展的低谷。还记得2004年长春糖酒会上长白山老总张传海发出“山葡萄酒不相信眼泪”的宣言。从那时起,长白山酒业就致力于四方面工作的开展,寻求山葡萄酒市场的下—个春天。2006年,长白山酒业再度发力,卷土重来的力量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5.
《华商》2011,(1):46-54
2010年12月2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了《假酒真相》,揭露了河北昌黎县生产、冒名灌装假葡萄酒。不久,湖南电视台通过一周时间的明察暗访,发现长沙市90%以上的葡萄酒是假酒……一系列的葡萄酒假酒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一时间,中国的葡萄酒市场打假声一片,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陷入深度危机。  相似文献   

16.
《糖烟酒周刊》2007,(23):113-113
“卡柏莱”(LES ORMES DE CAMBRAS)这个品牌或许对许多经销商来说比较陌生.但法国卡斯特对业界人士而言却是十分熟悉的。卡柏莱正是法国卡斯特集团兄弟酿酒有限公司的主导产品.它在法国本土内葡萄酒总销量居全国第二名,是一个十分强势的品牌。  相似文献   

17.
若兮 《糖烟酒周刊》2007,(29):28-28
据考证,我国也有悠久的葡萄酒酿酒历史。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代意义上的葡萄酒完全是一个舶来品,这正如远在宋朝我们的蹴鞠就风行朝野,但现代意义上的足球鼻祖是英格兰一样。于是,我们需要引进,需要借鉴,需要与国际接轨。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时就提出了“拿来”主义,意思是区别于“全盘西化”,有选择地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品评葡萄酒     
葡萄酒的产生几乎同人类的历史一样长久。在古罗马时代,葡萄酒就是是罗马经济的重要来源。公元3世纪,法国波尔多地区的修士们改进了葡萄酒的酿制技术,并视葡萄酒为上帝的血液,使葡萄酒发展史中平添了一份宗教的神秘,也使葡萄酒、香水成为法国的两大物产象征。  相似文献   

19.
国外葡萄酒公司在中国的国际化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海怀 《商业研究》2004,(17):122-124
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国外葡萄酒公司纷纷抢潍这个巨大的市场。国外葡萄酒公司如能采取适当战略,其在中国的国际化企图的成功可能性就很大。但是,必须对中国葡萄酒市场作一个环境分析,并且要,分析国外葡萄酒公司在中国的国际化企图的成功可能性;从而才能采取的国际化战略,认为应采取渐进式的国际化战略三步走:先在中国建立销售分公司,再设灌装生产基地,最后才是在中国本土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糖烟酒周刊》2007,(6):24-27
葡萄酒行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而最近几年高端葡酒市场的空前活跃,正不断吸引着行业相关人士的眼球。 2007年1月28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对中国新富来说,进口葡萄酒成为必需品》,文章的主题是“中国中产阶层不断壮大,新富人群刺激了不同种类奢侈品的消费,随着葡萄酒成为最时尚的元素,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们开始学习如何品葡萄酒,公司的高管们开始询问如何建造私人酒窖。”高端葡萄酒的消费量必然随着人群和需求的扩张而锐增,谁抓住了这部分人的需求,谁将是未来的胜者。 相对于需求的增加,中国的葡酒骨干企业使出了浑身解数,做出了迎合需求和引导需求的各种极富创意性的动作。无论是个性化定制、包厢策略的营销推广,还是蜂拥而出的各种概念,都成为了高端葡酒市场的一道灿烂的风景。因此,也有观点认为,高端葡酒的发展是企业策略调整的产物。 市场在扩大,品牌在增加。探讨到底是市场扩大成就了高端葡酒品牌,还是葡酒企业的众多高端品牌引导催生了高端市场的扩容,就像探讨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永远没有答案。因为葡酒行业一直是一个需求增长和引导消费相互作用的行业。 当高端葡酒在辩证中不断前进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高端葡酒的兴起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高端葡酒市场的高度活跃将给这个行业带来什么?高端葡酒的发展能否引导葡酒行业走向一个更成熟的新阶段?让我们共同走进市场,走近行业,去寻找真正的答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