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存在终极控制人的现象突出,终极控制人通过金字塔结构、交叉持股等方式使所有权和控制权发生偏离。由于我国中小股东的保护法律还不够完善,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偏离成了终极控制人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的工具,使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日益严峻,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影响到公司的绩效。因此,本文试图研究,在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和公司绩效是什么关系,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偏离对公司绩效是如何影响,并且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终极控制股东的角度,基于2004~2008年沪市民营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研究控制权、现金流权及其分离程度对公司绩效、资本结构等的影响,试图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张勇  郭海桃 《财会月刊》2012,(12):87-89
控制权安排是公司治理的中心问题,本文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控制权特征与公司绩效(ROA)的关系。研究表明,民营上市公司绩效与控制权特征、现金流权、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以及取得控制权的途径均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影响各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La Porta(1999)等人提出的终极所有者的概念,以我国沪、深两地证券市场上终极所有者为民营企业的公司为样本,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总结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最终控制人所拥有的控制权与其公司价值成反比,且公司价值与现金流权比例显著负相关的结论,间接证明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控制性股东利用其控制地位来谋取"控制权私人收益",从而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张天阳  李丹 《会计之友》2009,(16):49-51
本文采用La Porta(1999)等人提出的终极所有者的概念,以我国沪、深两地证券市场上终极所有者为民营企业的公司为样本,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总结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最终控制人所拥有的控制权与其公司价值成反比,且公司价值与现金流权比例显著负相关的结论,间接证明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控制性股东利用其控制地位来谋取“控制权私人收益”,从而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经济体制改革》2011,(4):167-170
控制权是理解公司治理全部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呈现出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度高;以金字塔结构下的间接控制为主;小股东控制类型较典型;实际控制人拥有公司控制权,公司意志主要体现为实际控制人意志等特征。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特征造成公司治理中的权利配置失衡、“三会”流于形式、激励约束对象错位和不到位、对中小股东利...  相似文献   

7.
在La Porta等(1999)开创终极控制权的讨论以来,众多学者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探索和文献铺垫,显示出公司治理领域对终极控制权配置格局及终极控制权经济后果的关注。这些文献的切入点包括投资者利益保护、企业价值、信息披露质量、融资结构与资金成本、企业风险等。其中,投资者利益保护可视为宏观层面的经济后果,而其他方面则为企业微观方面的经济后果。本文基于微观视角,从企业价值、信息披露质量、融资结构与资金成本、企业风险等方面对终极控制权配置的经济后果进行综述。文献显示,只有对上市公司的隐性终极控制权进行研究,进而与国外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真正揭示我国公司治理的深层次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规范证券市场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金字塔式股权结构已成为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通过对民营上市公司与国有上市公司中金字塔结构的形成原因以及两类公司金字塔层级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民营上市公司与国有上市公司中金字塔结构形成的制度背景不同,金字塔层级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在两类公司中截然相反。在民营上市公司中,金字塔层级的延长加剧了终极控制人的代理问题,金字塔层级越长,终极控制人的"掏空"行为就越严重,进而会降低公司的经营绩效。在国有上市公司中,金字塔结构是政府"放权"的产物,金字塔层级的延长降低了政府干预程度,促使国有公司进行市场化经营,进而提高了公司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我国2008~2010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2 013个观测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第二大终极控股股东对第一大终极控股股东掠夺行为的约束监督作用和对公司绩效带来的正面影响。研究表明:第二大终极控股股东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第一大终极控股股东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能够对第一大终极控股股东因两权偏离带来的掠夺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监督作用,存在第二大终极控股股东的公司表现出了更好的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10.
文章借鉴国内外公司治理评价系统,构建了一个上市公司的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体系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总体较差。民营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与公司绩效指标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治理指数对公司绩效指标有显著的解释力。最后,文章提出改善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股权结构问题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的重点,国外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经历了从所有权分散到所有权集中的研究范式的转变,得出有意义的研究结论的文献很多。而我国对此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大多数仅停留在大股东层面,并未真正像国外学者那样追溯到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本文对国内外关于终极控制权、现金流量权与公司绩效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刘胜 《财会通讯》2014,(7):49-53
本文从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股权特征出发,研究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控制权、两权分离度和终极控制人性质及某些公司治理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盈余管理幅度与终极控制人拥有的控制权比例在形态上呈U型关系;盈余管理幅度与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比例正相关;随着两权分离度的增大,终极控制人有动机和能力进行盈余管理,国有终极控制人具有更大的盈余管理动机;独立董事未能起到良好的治理作用;盈余管理幅度与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两权分离度决定了终极控制人侵害中小股东等外部人利益的动机和能力,是影响终极控制人实施盈余管理的最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多为所有权少数控制性结构,在控制方式上大多采用“金字塔“型的控制模式。所有权少数控制结构使得最终控制人对外部股东的侵害行为具有溢出效应,导致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产生的代理问题。优化股权结构及完善公司治理是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分析民营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和控制方式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入手,就如何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与债务筹资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新娅 《财会通讯》2008,(11):22-25
本文通过对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对债务筹资影响的分析后发现,在我国民营全字塔股权结构上市公司中,当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越大时,上.市公司的负债比率越高,集团控制上市公司以及非创始家族上市公司的负债比率,分别显著高于非集团控制上市公司和创始家族上市公司,是否指定管理者上市公司的负债比率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5.
作为大型企业集团的主要架构模式,金字塔结构在中国已普遍存在。由于我国A股市场上存在相当数量的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掏空"上市公司行为也越来越常见,无论是学术界抑或工业界,对此类问题都加大了关注力度。本文以"泰跃系"为研究案例,分析泰跃系实际控制人如何构筑金字塔结构,并从其链条底端的上市实体中获取控制权私利,并归纳出泰跃系终极控股股东构筑金字塔结构主要原因、攫取控制权私利的深层次原因以及主要手段,为识别和防范民营企业控股股东利用金字塔结构谋求控制权私利提供借鉴,希望为优化民营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一个有益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问题由来已久,一直受到经济管理学家的关注。控制权转移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有何影响,控制权转移的市场反应如何,中外专家和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控制权转移会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应考虑控制权转移后公司的长期绩效与短期绩效这两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从总体来看,控制权转移后公司经营业绩有所改善,只是改善的程度有的公司明显,而有的公司不明显,这需要综合考虑盈余管理、公司控制权转移后的资产并购和公司所处的行业特征及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原因进行基本面分析和行业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实施以来首次宣布股权激励计划上市公司2006~2009年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终极所有权结构及其对股权激励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我国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终极所有者控制的现象,终极所有者的现金流权与股权激励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其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度与股权激励绩效显著负相关,当终极所有者为国有身份时,公司取得的股权激励绩效更好,验证了国有终极所有者的支持效应。  相似文献   

18.
Shleifer和Vishny(1986)指出,大股东对公司治理会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利益协同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那么,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会带来什么效应呢?本文选定2000~2004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控制权转移后高管变更对大股东利益侵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大股东利益侵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接着建立联立方程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检验了控制权转移、企业绩效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权转移后高管变更确实对大股东利益侵占产生了正的影响,同时,大股东利益侵占又对企业绩效产生了负向的作用.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引入了高管变更和大股东利益侵占变量,更好地解释了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5年以前在我国沪、深两地上市的196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少数股权控制结构与民营上市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少数股权控制结构不利于公司价值,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越大,公司价值越小;最终控制人所拥有的控制权比例越大,公司价值越低;同时还发现,现金流权比例与公司价值显著负相关,这可能与民营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谋取“控制权私人收益”有关。  相似文献   

20.
依据财务数据法,以我国资本市场2003年~2005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对控制权转移前后目标上市公司绩效变化进行实证研究,并对综合因子得分进行两配对Wilcoxon检验.研究表明,控制权转移没有显著的改善公司业绩,在当前情况下,完善公司治理和市场监管水平是提高公司绩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