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房地产信贷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房地产业资金来源较单一,银行信贷资金贯穿于土地储备、交易、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的全过程.银行业承担了房地产业较高的系统风险。由于房地产业与经济周期高度关联的特性.加上房地产企业管理不规范、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不高以及部分监管政策法规操作性不强等因素。使得浙江中小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潜在风险较高。地方政府、银行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应分工协作.切实降低和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是信贷资产,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是最主要的商业银行风险,加强商业银行的现代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受到市场环境与法律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信贷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和缺陷,因此,加强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与控制十分关键.本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缺陷,并提出健全管理体系,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识别、分析与控制能力,有效的降低和防范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3.
信贷风险是银行业最突出、最集中的问题。一个良好的信贷体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银行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针对重点行业进行行业风险分析,并提出了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4.
陈伟 《特区经济》2014,(1):62-63
我国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控制普遍存在着信贷风险评估建设滞后、贷款类型单一、贷款审查制度欠规范、缺乏针对小微贷款风险控制机制等问题,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微型贷款的成本较高、银行缺乏信贷风险控制思想、小微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不健全等原因所造成的。针对小微企业不同的信贷风险类型,运用各种风险防范手段,严格控制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流程的创新优化思路,并从经营管理思路、贷款营销、贷前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贷后管理方面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对策。本文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力求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小微贷款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其他银行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文利 《理论观察》2009,(1):159-160
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发企业每年从银行取得的贷款飞速上升,金融资本大量投入。但是,一旦房地产价格出现剧烈波动,贷款违约情况就会大增,房地产信贷风险就会显现。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表明,房地产信贷风险一旦形成,便会迅速扩张,并会超过房地产行业的范畴,引发了全球金融动荡,进而危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一、房地产信贷风险的主要成因1.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贷款存在依赖性。房地产贷款风险相对其他信用类贷款较小一些,这类贷款往往有土地或者房产抵押,  相似文献   

6.
巴春玉 《魅力中国》2010,(28):57-58
商业银行的风险特性决定了加强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要保证信贷管理职能的有效运行,商业银行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信用风险管理环境,在组织、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使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已经成为经济运行中的核心风险之一,它对我国宏观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我国房地产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其化解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地产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其发展必然离不开信贷的大力支持。二者的高度相关性决定了房地产业的非健康发展必然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本文着重从商业银行角度剖析房地产信贷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制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张迅王立军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以加快所有制变革,实施战略性改组为主要方针的国有企业改革新思路,即国有企业可以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实现产权变革,增添企业活力。这充分表明新...  相似文献   

9.
李秀华 《中国经贸》2012,(4):108-108
我国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信贷风险。虽然如此,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目前还不及发达国家,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且也提出了一些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消费热点.与此同时房地产信贷随之快速发展,并对房地产业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由于资金过度地进入房地产业,致使房地产业将其市场风险向金融业转移,将造成金融风险.因此研究房地产信贷风险对于保护银行信贷资产安全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张清惠 《中国经贸》2010,(14):42-42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水平较低,导致其信贷资产质量较差,影响了商业银行竞争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类及成因;其次,以工行为例分析其信贷风险控制的特点及国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最后,针对性的提出我国商业银行控制信贷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鲍大红 《中国经贸》2014,(3):106-107
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而信贷资产业务则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尤其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信贷资产在其总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商业银行要获得较大收益,必然会积极开发与拓展信贷资产业务,在高收益下,也潜藏着高风险,因此,强化信贷风险管理便成为了商业银行管理中的主体内容。本文以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及其原因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信贷风险识别、风险计量与控制”等方面分析强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4.
段英 《中国经贸》2011,(14):253-254
房地产业是投资较大、回收期较长、受政策影响较大的一类特殊的企业。由于房地产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必然使用财务杠杆进行项目开发,因此,财务风险是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只有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度量与分析,从战略高度开展对财务风险的应对,合理配置现有的资源,调整运营计划与方案,将财务风险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会计制度角度,针对商业银行存在的一系列信贷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完善商业银行信贷体系,健全商业银行内控制度,提高银行信贷人员专业素质等相应的建议,以防范和化解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投资回报率高,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因此,对于追求利润的商业银行而言,房地产信贷业务无疑是其信贷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我国刚刚进入发展迅速期的房地产信贷业务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随着我国住房消费市场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规模不断扩大,并出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然而这种偏离正常发展速度的扩张所带来的风险隐患已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因此,加强对这部分风险的分析与管理,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对控制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不良率,提高其资产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琦  王帆 《北方经济》2009,(20):36-37
美国的次贷危机已波及实体经济,并向全球蔓延.近年来,中国经济也同样碰到了利率较低市场环境下的流动性过剩、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资产价格泡沫化程度严重等问题,各家商业银行应对资产泡沫的风险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对提前防控我国房地产金融产品的风险,保持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信贷是银行信贷业务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有关部门就加强金融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因此,加强对房地产投资风险的分析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具有特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房地产投资的风险,揭示了房地产金融投资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银行房地产信贷的风险防范措施,在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2006年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就我国商业银行自身而言,在信贷期限结构、利率杠杆作用、利率风险控制、信贷业务种类、银行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顺应商业银行发展的要求,必须从信贷过程风险控制、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风险管理、信贷业务拓展、人员激励与约束等方面着手,加强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1998年启动的房改政策,将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起来,房地产业成为最火爆的行业。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至200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为13.8%、19.5%、25.3%和21.9%,平均增长率超过20%。房地产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近五年提高了5.6个百分点。随着房地产价格的居高不下及空置房屋的不断增加,房地产市场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泡沫论”、“过热论”扑面而来,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的房地产有没有泡沫,这种过热会不会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态势及趋势。春江水暖鸭先知,房产冷热贷先治。央行121号文件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产生如此反响的原因除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一场房地产有无泡沫的大讨论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之前的周正毅等房地产大腕接连出事。在中国远未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与房地产业的火爆增势伴生的种种问题也引起了颇多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