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秀铭  李向琴 《经济师》2011,(8):147-148
公司自产生之初就存在两权分离的问题,而该问题解决的途径之一就是降低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披露。由于契约不完备、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经营者与财务人员之间的不当关系,会计信息质量无法保证。为此,应当增强财务人员尤其是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完善会计准则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会计受托责任的目标实现。只有会计在企业中的控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以公司治理为导向的会计信息披露管制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信息披露通过缓解管理屡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效地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因而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会计信息披露的均衡理解为满足公司治理所需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均衡.由于存在契约成本、信息成本以及第三方审计失灵等问题,市场不可能自动实现会计信息披露的均衡,政府管制成为保障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借鉴国际经验,健全以公司治理为导向的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管制体系,对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提高资本市场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价格失信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性中的机会主义倾向,而机会主义行为得以实施必需两个条件:第一,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前提是信息不对称.现实社会中,信息是不对称的,一般说,卖方比买方具有更多关于商品价格方面的信息,卖方就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欺骗买方;第二,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动机在失信收益大于失信成本.所以,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消解机会主义产生的前提--信息不对称、抑制机会主义产生的动机--较高的收益预期,是减少和杜绝价格失信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一、政府预算的契约命题由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机会主义行为既可能发生在市场,也可能发生在组织内部,还可能发生于政府规制之中,因此,任何市场经济都必然会面临以下激励约束机制设计问题:给定信息不对称,什么是防范机会主义的最优社会契约安排。按照现代经济学的分类,把关于非对称信息情况下最优社会契约安排的理论称之为契约理论。现代契约  相似文献   

5.
金融监管制度与机会主义行为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辉  李健 《当代经济科学》2012,(3):81-90,127
由于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难以根本消除,致使机会主义行为难以避免。金融监管制度的演变即是保障存款人利益、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过程,也是对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及相关代理人机会主义行为规避和治理的过程。本文以委托代理模型为起点,分析金融机构经营信息已知和未知两种状态下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各自的效用函数,通过引入监管制度和代理人风险偏好变量分析其对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状态转变会引起监管契约从强制型契约向合作关系型契约转变,机会主义表现形式也随之变化;不对称信息下绩效挂钩的监管收入激励模式会同时增加监管者和金融机构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信息结构变化要求监管制度也应发生变化才能适应监管有效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肖坤  王海燕 《经济师》2012,(10):170-172,176
股权分布状况决定了公司治理中各个股东权利分配状况和权利实现的难易程度,进而从根本上影响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和公司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并最终会影响公司治理效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较高的股权集中度有利于第二类股权代理成本的降低和公司会计业绩及其市场业绩的提升,但却不能有效抑制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所引发的第一类股权代理成本;股权制衡度除了对公司市场业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外,基本上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未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两个方面,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迪博.内部控制指数为基础,选取2011年沪深两市披露了内部控制指数的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内部控制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表明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部分,有效地减少了信息使用者相关利益方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公司的治理效率,对公司的治理结构有积极影响,因此对公司的业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审计意见与公司业绩正相关,这意味着审计师事务所作为外部监督者对公司业绩起到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政府采购是政府实现行政职能的重要手段,通常采用政府向私人部门以市场化的公开采购流程来实现,这就形成了纳税人—政府—采购机构—供应商的冗长委托代理链条.采购人—采购机构—供应商三方的行为实质是一种供应链契约,由于信息不对称这样的委托代理会产生机会主义和合谋行为.本文主要研究政府采购中“采购机构—供应商”“采购机构内部”间的机会主义行为,重点分析采购机构的设租行为与供应商的寻租行为、采购机构内部的共谋行为、供应商的事前与事后机会主义行为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审计主题分为行为和信息两类,由于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和环境不确定,代理人可能发生机会主义行为。为应对代理人的机会主义,治理机制可分为内部-经常性治理模式和外部-非经常性治理模式两种类型。在内部-经常性治理模式下,委托人关注的重点是代理人的信息机会主义,信息成为这种治理模式下的主要审计主题;在外部-非经常性治理模式下,委托人关注的重点是代理人的行为机会主义,行为成为这种治理模式下的主要审计主题。对中美两国政府审计的简要分析显示,国家治理模式决定审计应对的机会主义类型,而机会主义类型决定审计主题选择,进而决定政府审计业务类型和审计资源投入。  相似文献   

10.
银行业的信息壁垒与信息披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端 《财经科学》2002,(2):50-53
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信贷市场结构有一定影响,会对潜在的市场参与造成市场壁垒-信息壁垒,从而信贷市场的整体竞争程度受到抑制,资源配置因为信息的垄断和不对称而无法实现。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生产信息,提供信息。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对银行业的经营风险有着双重影响,为了使信息披露政策在银行风险控制中发挥真正的作用,银行必须识别和选择自身的资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