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和个税     
我是日本株式会社近铁快递上海代表处的首席代表,我叫川口裕之。在日本时,我对中国就充满了好奇,很想到中国工作,感受中国的风土人情。终于,因工作需要,我于2005年10月来到了上海,在北京近铁运通运输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任职。有机会在上海这个典型的江南城市工作,我非常兴奋。  相似文献   

2.
那时候,我在一间柯达快速彩色冲洗店工作,当时的柯达中国总部设在上海。我们的店经常得到来自总部的最新行业信息,当然还有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对于我们彩扩员来说,最吸引人的当然是去总部参加培训学习,而这样的机会每两年才有一次。  相似文献   

3.
路勇 《云南金融》2013,(9):52-52
那时候,我在一间柯达快速彩色冲洗店工作,当时的柯达中国总部设在上海。我们的店经常得到来自总部的最新行业信息,当然还有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对于我们彩扩员来说,最吸引人的当然是去总部参加培训学习,而这样的机会每两年才有一次。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好.中国和很多年前已经不一样了,很多地方发展地不错.上海和我五六年前来的上海不一样了.两三年前已经有银行开始推出基金投资这些项目,而香港是1998年开始出现基金这个概念,2002我在上海也听到有人谈基金,当时我很惊讶,说明上海接受信息的速度非常快,香港才开展不久的金融业务上海就有了.所以上海的速度非常快.我认为现在中国内地的发展比香港快.  相似文献   

5.
17岁那年,我认识了3个德国人:卡尔.马克思、隆美尔和叔本华。卡尔.马克思,大概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德国人吧!(大家可能会想到希特勒,他出生在奥地利。听德国人讲过一个笑话:说奥地利驻外大使馆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让其所在国相信,希特勒是德国人,贝多芬是奥地利人。)  相似文献   

6.
非常高兴回到上海来谈论中国与国际金融体系问题。我非常同意奥曼教授对上海的高度评价,上海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是非凡的。中国希望上海成为主要的、重要的金融中心,中国的经济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使其金融体系重新显现。今天我主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二是美元的作用;三是中国的崛起与人民币的改革;四是亚洲货币与世界货币。  相似文献   

7.
在人们的印象中,上海人处事是比较精细的.这二十年间,我多次去上海,在这方面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8.
徐正广 《上海保险》2010,(12):32-34
1992年9月25日,美国国际集团获得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张外资保险经营许可证,在上海设立了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18年来,上海乃至中国保险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保险业从邓小平先生南巡以后走上了一条高速、健康发展的道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同时,保险代理人也成为一支300万人之众的、令人瞩目的从业大军。当时颇有争议的寿险领域是否要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早已不成为问题,因为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  相似文献   

9.
夏丹 《投资与理财》2014,(23):100-100
石鲁是20世纪中国书画界的革新家.人称“中国的梵高”。石鲁原名冯亚珩,因为敬仰大画家石涛和作家鲁迅,遂把名字改成石鲁。石鲁是近现代中国最有争议,最具传奇,也最为悲情的画家。有人说他的作品“野、怪、乱、黑”,他以诗同应:人骂我野我更野,搜尽平凡创奇迹;人责我怪我何怪,不眉为奴偏自裁;人为我乱不为乱,无法之法法更严;人笑我黑不太黑,黑到惊心动魂魄,野怪乱黑何足论,你有嘴舌我有心。  相似文献   

10.
安宝侃财     
种啥都长人民币 "自己的田,自己的地,种啥都长人民币."不太看春节晚会的我今年却记住了小品演员黄宏的这两句台词.刚刚过去的蛇年确实是个好年成,风调雨顺,好事连连.北京申奥成功,中国足球出线,加入世贸组织,上海成功举办欧佩克会议,在世界经济衰退声中,中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任何一件事都能让人兴奋.最让1,100万公务员高兴的事是年底国务院给大家发的那个大红包:全员加薪15%,年底还多发一个月工资.  相似文献   

11.
世博会是经济、文化、科技的交融.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上海和中国而言意义重大.而后世博时代也已经到来,上海已然成为中国在未来阶段率先走向国际一线条件最成熟的城市,上海率先建成国际一线城市也已然符合未来中国的战略核心利益.研究世博园区的后续利用,促使世博园区在后世博时期成为上海新动力,带动国际化步伐.  相似文献   

12.
《新理财》2003,(8)
在我的学生生涯中,教过我的老师很多,然而最使我难忘的是方英老师,她是县珠算协会常务理事、会长。 她是上海人,于1953年响应党支援山区的号召,来到福建工作。方老师教珠算与数学,在我们这个小小的县城里,一呆就是50年。 她身材不高却很匀称,白里透红的脸因为消瘦而显得分外清秀。她平时穿着一身白纱蓝边的套装,一张娃娃脸上带着微  相似文献   

13.
唐骏 《理财》2005,(12):42-44
工作和事业的差别在于:事业是有发展前途的.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个人都觉得这是一份事业,激发每个员工的潜力.就CEO和员工的距离,我提出了我的圆心理论:公司所有的员工都是在圆的周边,我在圆心.这就是说,我和每个员工的距离都是等距离的.这是最简单的距离,也是我认为最艺术的距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走在初雪正在融化的街头,心想这也许是上海最冷的时候。国金中心——在上海陆家嘴的著名地标旁,看着蔡美智挂着淡淡的笑,轻盈地向我走来,身着的经典香奈尔套装是淡淡的蓝色,与之前沟通时的感觉稍有不同(想像中她是一个较为强势的人)。  相似文献   

15.
17岁那年,我认识了3个德国人:卡尔·马克思、隆美尔和叔本华。卡尔·马克思,大概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德国人吧!(大家可能会想到希特勒。他出生在奥地利。听德国人讲过一个笑话:说奥地利驻外大使馆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让其所在国相信,希特勒是德国人,贝多芬是奥地利人。)  相似文献   

16.
人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性格是难以改变的,而命运的改变更是让人难以把握.我却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了自己的性格,进而改变了人生的轨迹,但我喜欢这种改变,因为它让我体验到了财务工作之美.  相似文献   

17.
康健 《银行家》2002,(7):59-61
上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商、农业、中国、建设)人力资源部门不约而同发出的感叹是"该留的留不住,该走的没法走". 截至2001年年底,上海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员工跳槽呈现上升趋势.四大国有银行的辞职人数约为815人,这个数据是2000年跳槽人数的1.55倍;是1999年的3.2倍.上海四大国有银行员工总人数约为3.4万,流失率为2.4%.问题在于,这2.4%的员工往往都是该行想留住的人才.上海一家最大国有银行的人才流失率约为7%.同样,这7%恰恰是该行最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读者声音     
李凯 《财会学习》2009,(6):74-74
人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性格是难以改变的,而命运的改变更是让人难以把握.我却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了自己的性格,进而改变了人生的轨迹,但我喜欢这种改变,因为它让我体验到了财务工作之美.  相似文献   

19.
记得第一次去上海是1984年,那时我在国防科技大学读研究生,还没学过什么中国历史,所以对上海跟中国其他地方的差别,除了惊叹之外,似乎没有太多别的感受.只是这几年到上海的次数越来越多,去得越多,反而越对上海的故事着迷:为什么上海这么发达?  相似文献   

20.
1952年,我响应党支援大西北的号召,从繁华的上海来到陇东高原。先在甘肃省庆阳地区合水县人民银行工作,1984年调任庆阳地区人民银行计划科副科长。当时,这里的工资待遇较低,生活条件艰苦,是留还是回?在我脑子里斗争很激烈。但回想起离开上海前我表示的决心,想到党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