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石油经济》2007,15(1):I0004-I0004
“中美能源市场开发与风险管理研讨会”将于2007年4月27—29日在美国休斯敦举行。会议旨在借鉴美国能源市场发展和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开放中的中国能源市场提供参考,并对中国能源企业和能源用户的宏观战略决策、微观市场风险管理提供帮助,从而促进中国能源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升中国能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国际石油经济》2007,15(2):84-84
“中美能源市场开发与风险管理研讨会”将于2007年4月27—29日在美国休斯敦举行。会议旨在借鉴美国能源市场发展和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开放中的中国能源市场提供参考,并对中国能源企业和能源用户的宏观战略决策、微观市场风险管理提供帮助,从而促进中国能源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升中国能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石油关乎一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命脉.因此有着“工业经济的血液”之喻。日益匮乏的石油供应,持续飙升的国际油价,全球气温趋于变暖,令寻求能源替代、摆脱石油依赖,成为整个世界无可避免的选择。高油价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据世界银行统计: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上升10美元.全球GDP将降低0.3个百分点,同时会加剧全球CPI物价指数上升。能源之忧,牵引着替代能源快步走上前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液化石油气(LPG)的国际市场价格也居高不下,导致LPG与其他能源的竞争优势不断被削弱,再加上天然气等替代能源的冲击,进口LPG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大大下降,与前几年相比,LPG在我国呈现新的市场特征。广东油气商会于2008年3月7—8日在武汉举行的“2008年第13届中国LPG国际会议暨2008中国石油贸易峰会”,  相似文献   

5.
王丽  李舒 《中国石化》2005,(11):21-23
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一路飙升,迫使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在我国,争论了若干年的煤制油技术,也终于要产业化了。近日,中国第一个煤制油工业化装置项目正式开工。但令人担忧的是,各地“煤变油”一哄而上,还没见着成效,恐怕又将造成新一轮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6.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消息,重庆市和湖北、河北、江苏、江西4省的生物燃料乙醇专项规划,率先通过国家发改委的评估。重庆市成为西部唯一获批的地区,加之近期境内外资本青睐,重庆正谋建多处“生物油田。重庆市在生物燃料乙醇这一新兴能源领域,已悄然在全国“领跑”。在国际油价飞涨的背景下,生物乙醇燃料作为一个热门的新兴能源产业,由于此前导致国际粮价疯涨,从而背负“中国CPI上涨主要凶手”的骂名,为此我国对发展生物燃料乙醇,一直处于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7.
国际链接     
欧洲能源市场掀起并购风潮,美国1月份消费价格上升较快主要由于能源价格上涨,欧盟委员会预测2006年欧元区经济增长1.9%,日本拟“国家能源新战略” 海外采油比例涨3倍,印度确定新财年经济增长目标为10%,韩国2006年能源总需求预计增长3.2%,布什:使用替代能源彻底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法国“绿色化工”势头强劲。[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朱益飞 《中国石化》2009,(12):21-22
前几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攀升,引发了新能源开发热潮。所谓新能源,主要是指替代石油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所需要的燃料和原料。新能源有两个重点,一是生物液体燃料,如乙醇、生物柴油,二是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联合国有关报告称,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油价上涨和以煤为主的能源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完善,煤基能源的竞争力正在大幅度提高,其对比已经达到或接近临界点。中国贫油、少气、富煤的资源结构,决定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的特殊地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煤基能源替代石油能源,将会得到长足发展。虽然甲醇燃料清洁环保且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然而——  相似文献   

10.
国际油价在2月26日突破百元之后持续走高,3月上旬,纽约WTI原油现货价格又过110美元/桶,化石能源与其替代能源的角逐日臻火热,其中,燃料乙醇以其清洁、环保和可再生性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在当前高油价背景下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如缺乏全球性的质量标准并受到一些国家的贸易壁垒,面临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挑战等。  相似文献   

11.
探索中国燃料乙醇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年煤化工、能源替代、环保节能的投资热潮中,燃料乙醇无疑手持“尚方宝剑”,一则国家选定四家企业,并划定各自试点销售区域;二则每吨燃料乙醇国家补贴千元之多,且行业准入门槛也在不断提高。但是,随着燃料乙醇逐步市场化,国家的支持方式将进行转变,从成本加利润,到定额补贴,再到2008年底取消补贴,中国燃料乙醇将走怎样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生物质液体燃料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石油等一次性能源日益紧张,而粮食制取乙醇和煤制油新项目叫停的情况下,我国生物质液体燃料向何处发展?这是当今业内外人士空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6月16日至19日在广西百色召开的“2007石油化工及生物质能源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的一个重点话题。这次研讨会由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规划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经委、百色市人民政府、英国帝万油业资源顾问公司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正在“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是决定一个企业在国际市场能否做大做强的根本因素。中国石化作为大型国有能源企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国际化战略,其在国际竞争力不仅决定自身的国际市场地位,也决定国家的经济安全与保障。  相似文献   

14.
非化石能源绝大多数不能直接被人类使用,除生物乙醇、生物柴油、沼气以外也不能被加工转换成汽油、焦碳、氢那样的“含能体能源”而被人类使用,大部分的非化石能源只能被加工转换成电力、热水、蒸汽等“过程性能源”,其中用于发电的一般可占到80%以上。因此,发电燃料中非化石能源的比例越高,越有利于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可以作为电力行业与上述国际承诺进行对接的新的经济技术指标(简称“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例”)。  相似文献   

15.
生物能源是一种以可再生的、清洁的方式从自然界获取能源的思路,是可持续的、永不枯竭的。来源于农林废弃物的纤维素乙醇“不与人争粮”并能替代石油,兼具减排温室气体等优良禀赋而受到国际广泛关注和重视。经过多年研发积累,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多元化利用的格局,由过去仅用作农村生活能源和牲畜饲料,拓展到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工业原料、燃料等众多领域;从农民低效燃烧发展到秸秆直燃发电、秸秆沼气、秸秆固化、秸秆干馏等高效利用。通过以农业生产中的可再生物质为原料,加工得到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和宝贵的工业原料,在一个更高水平上实现人类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是人类迈向共同未来的最现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开放合作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中国仍需以开放保安全。当前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面临多重挑战:地缘政治格局重塑,增大中国油气进口风险;中美博弈加剧,威胁中国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全球能源治理缺位风险更趋明显;能源转型提速,国际能源市场不稳定性因素增多。未来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建议:完善能源领域对外开放政策制度,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营造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合作环境,增强全球能源资源配置能力;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变革,构建全面包容、公平普惠的国际能源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常岫雯 《中国电业》2005,(12):13-13
11月7日,“2005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家主席胡锦涛发来书面致词。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会议并致辞。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代表出席会议并致辞。这是继“2004被恩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之君,国际社会共同商讨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问题的又一次国际盛会。  相似文献   

18.
生物燃料是指通过生物资源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近年来.受世界石油资源、价格、环保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石油需求快速增长,石油进口不断增加,国际油价持续上涨,油价飙升推动了国际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等生物燃料化工产业发展,特别是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已初步形成规模,生物柴油产业已经起步。  相似文献   

19.
要闻回顾     
政策动态□我国加快生物质能源替代成品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专家5月16日表示,2020年,生物质液体燃料将替代我国1000万吨成品油消费。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韩文科在第二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研讨会上说,2020年,可再生能源将为我国每年新增4亿至5亿吨标煤的能源供应能力。届时,可再生能源将占我国能源消耗比重的10%。包括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在内的生物质液体燃料产能将达到1200万吨,可替代1000万吨的成品油消费。目前我国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为102万吨,以甜高粱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试产规模为5000吨。而来自餐饮等行…  相似文献   

20.
风电新趋势     
2008年是中国推进节能减排与发展可再生能源战略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40美元以及中国大范围遭受冰雪灾害所显现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都进一步突出了替代能源发展的重要性。目前,替代能源在中国电力工业发展中仅占很小的比例,中国电力工业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发电等替代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