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永刚 《发展》2010,(9):19-1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的颁布,对白银的发展,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要牢牢抓住机遇,实现白银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切实把《意见》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杨清  查祥德 《发展》2011,(12):101-102
本文以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以及后来学者对该理论的不断完善和补充为切入点,在对甘肃区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甘肃省确定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十六字战略:以兰白都市经济圈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和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两大新基地,中部地区组团发展,最后完成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李学良 《发展》2010,(9):45-46
今后几年,是白银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强力推进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及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更是我市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近期制定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大力支持兰(州)白(银)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作璧 《发展》2010,(9):54-55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农民工素质、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就白银市来讲,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不仅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强“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外经济评论》2005,(44):14-15
【香港《香港商报》10月24日】 环渤海经济圈的概念最早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它曾被预言为中国下一个经济极速增长带。而近日有专家指出,由辽中南、京津唐、山东半岛三个城镇密集地区组成的环渤海,目前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圈。熟悉环渤海经济圈的专家指出,目前的环渤海经济圈内各路“诸侯”都有自己的一套发展计划,北京、天津已经联手打造“京津冀经济圈”,山东的“半岛都市群”战略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环渤海经济圈似乎已经被人们遗忘。  相似文献   

6.
湖州是最有条件成为杭州都市经济圈今后一段时期启动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城市。实行区域发展的空间倾斜战略,加快湖州发展,促进湖州崛起,必将大大增强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7.
火照文 《发展》2011,(3):114-114
2009年6月,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推进兰州白银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决定。省委十届七次全委会扩大会议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五个大幅度提升"的奋斗目标,5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第六条提出的"大力支持兰(州)白(银)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对重新谋划皋兰县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拓宽了思路,提供了十分难得发展机遇。一、开发人居环境在兰白都市经济圈中,皋兰县处于经济圈中心。因此,皋兰县最好的定位就是拟作生活居住区。皋兰县土地资源丰富,处在兰白两大城市之间,加上自古无较大企业,天是蓝的,水是清的,优质的饮用水来自祁连山雪水。加上近两年内房地产开发,地价便宜,房价不贵,在兰州市三县一区中房价远低于永登、榆中和红古,使得很多人能买得起房。距兰州白银两大城市40公里左右,高速有30分钟左右或到兰州,或到白银。  相似文献   

8.
孙克勇 《发展》2010,(4):45-46
经济圈是生产布局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主要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宏观管理出发,组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从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都市圈”战略已经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心,也是中国进一步发展和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方向。可以说都市经济圈的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通过都市经济圈的建设,以一个或几个中心城市的带动,对加快城市化,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继珠江三角洲地区之后,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发展前景最好的地区。为大力推进“长三角”联动、互动效应,构筑世界级的都市经济圈,上海市目前已着手规划,使“长三角”都市圈内15个城市间的公路交通往来都不超过3小时,简称“3小时都市圈”。“长三角”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规划设想,通过“长三角”地区的15个城市更加紧密的产业及交通联系,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推进“长三角”联动和互动。“长三角”着眼于国际竞争,着力推进苏、浙、沪优势互补,形成新兴的产业链,打造极具整合优势的都市圈。对此,三地已…  相似文献   

10.
甘肃实施“强科技”行动,重中之重是建设并充分发挥好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兰白两区”)作用。本文分析研究了“兰白两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建议。一、“兰白两区”的发展现状“兰白两区”批建较晚,但发展较快,较好引领提升了全省科技创新水平,为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金少英 《发展》2010,(12):109-110
区域合作源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共同要求,区域协调机制可以减少区域间恶性竞争,内化区域间交易成本以及克服区域间负外部效应,推动区域经济繁荣。本文主要对区域政府合作机制及目前我国区域合作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构建兰白都市经济圈协调机制的路径选择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经过近1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转折期。2009年3月,出席全国“两会”的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全国人大代表黄奇帆在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联合重庆、成都、西安打造“西三角经济圈”的概念。通过采取非均衡发展模式,打造西部最大增长极的“西三角经济圈”,  相似文献   

13.
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产业分工与合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的分工与协作,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优化是兰州白银经济圈建设的主要内容。经济圈的发展必须以产业分工与合作为基础,一方面,经济圈产业分工合作能够促进区域专门化产业部门的发展,提高区域经济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经济圈内产业分工与协作可以避免产业趋同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一、兰白经济圈产业分工协作的基  相似文献   

14.
宁波都市经济圈战略构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经济圈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城市空间和经济组织形态。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张、数量的增多以及经济规模的扩大,有力地推动了都市经济圈的发展。国内对于城市群、都市经济圈的研究比较一致的认识是:都市经济圈是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  相似文献   

15.
高益群 《发展》2010,(2):10-11
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是中共甘肃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市经济圈的崛起,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实践证明,这种以中心城市为主导、以城市等级体系为依托、以紧密的经济联系为特征的经济社会高度一体化的经济体,  相似文献   

16.
朱磊 《浙江经济》2006,(14):40-41
都市经济圈是一种跨越多个行政单元的空间组织形式。它的健康、有序发展有赖于都市经济圈内外各种空间主体的联合、协调,构建适合的管理体制对都市经济圈发展至关重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9日下午,重庆金源大饭店,主题为“激发民间活力,打造‘西三角’经济圈”的2009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论坛气氛热烈,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知名民营企业家齐聚重庆,为“西三角”经济圈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8.
《河北经济研究》2005,(9):31-34
以“三区一县”为主的沧州市中心城市经济圈建设,就是把沧州市本级和沧县、新华区、运河区、市开发区作为一个统一的经济区域整体、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发展,消除相互制约、相互分割、自我封闭运行的行政区划上的壁垒,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空问布局和经济总量,外对京津冀城市经济圈、石家庄经济圈、山东济南经济圈有承接能力,内对沧州区域有较强带动辐射的能力的中心城市经济圈。这个经济圈,首先是整体开放的经济圈,即经济圈区域内每个经济单元都呈开放型,公共设施、都市建设统一规划,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其次是整体互动的经济圈,即市级与区级之间,“三区一县”之间,“三区一县”与市直部门之问,本经济圈与周边县市以及环渤海、环京津经济圈之间的经济互动,实现资源、产业、利益“三频共振”。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并大力扶持“专精特新”企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是要打造一批细分行业、细分市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和“单项冠军”。本文通过比较优势分析,比较天津与宁波“专精特新”企业间的差异,提出天津企业的独特优势:天津地处京津冀都市核心经济圈,人力资源丰富,物流体系发达,制造业基础坚实,市场化水平较高。针对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的配套需求,从金融支持、政府政策、企业特色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琨  刘鹏飞 《中国经贸》2014,(13):49-5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小城镇城市化的发展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我国当代城市发展的进程,以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为主的都市经济圈逐渐成为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兰州都市圈作为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对甘肃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城市流理论与方法,根据2010年甘肃统计年鉴以及2010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对兰州都市经济圈内各城市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进行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州都市经济圈中外向功能量普遍较弱,城市流强度整体较低,有些地区由于过于贫困部分数字甚至出现“倒置”现象,都市圈内城市功能仍然较为单一,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较差,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