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性复核作为一种取证手段,已在《独立审计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中加以确认。为规范分析性复核的运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96年12月26日发布了《独立审计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即在审计规划、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阶段均涉及分析性复核。在审计实务中,分析性复核的运用尚处于比较零散、不系统、不规范的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是,多年来我国在审计方面的研究多侧重于纯理论的探讨,忽视具体操作规范的研究,针对于分析性复核而言,至今尚…  相似文献   

2.
试论分析性复核在增值税审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人员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分析性复核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对于分析中发现的差异,特别是异常变动进行调查,找出可能的原因,必要时追加适当的审计程序。分析性复核常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会计信息质量判断的分析性复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继勋 《财会通讯》2003,(11):23-25
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人员用来判断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它的运用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有效地运用这一方法绝非易事。本文以分析性复核的一般模式为基础,从信息加工角度分析了分析性复核的过程,并对我国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的状况进行了调查,提出了改善分析性复核运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CPA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对于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降低审计风险、维护会计师事务所乃至整个CPA行业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提出了CPA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龙筱刚 《企业经济》2002,(5):120-121
分析性复核是指通过对被审计项目有关内容的对比和分解,从中找出各项目之间的差异及构成要素,以揭示其中有无问题,为进一步审计提供线索的一种方法.我国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中,具体规范了分析性复核的使用.但是我国注册会计师界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践中不能大胆运用,往往将分析性复核的"分析"重点忽视了,而将精力只用于"复核"上,结果使得注册会计师陷入烦闷的重复计算中,没有发挥分析性复核的优点和重要性.本文就此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6.
毕皖 《现代审计》2008,(1):30-31
在现代内部审计实践中,一般说来,分析性审计程序或分析性复核程序,是一种有效减少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的方法.而且此种方法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实践中早已应用。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才以第56号《审计准则公告》的形式要求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采用分析性复核程序;  相似文献   

7.
分析性复核方法在企业审计中的具体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晨 《审计月刊》2005,(1):34-35
审计人员常用的分析性复核方法有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和结构分析等。日常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地使用了一些分析性复核方法,但对其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往往只是将精力用于“复核”上。而忽视了“分析”的重点,使得分析性复核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只是一个简单重复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8.
审计署5号令中《审计机关分析性复核准则》称,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财务收支、经济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常用的分析性复核方法有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和结构分析。《准则》中要求审计人员应当依据专业判断来确定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式、范围和程度。在审  相似文献   

9.
分析性复核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性复核又称“分析性测试”或“分析审计”、“比较审计”。是审计师在审计实务中常用的一项技术方法。1980年颁布的《国际审计指南》将分析性复核确定为审计计划阶段和报告阶段必用的测试方法,我国在2004年2月起施行的《审计机关分析性复核准则》中,具体规范了分析性复核的使用。但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大胆运用。没有发挥出分析性复核应有的作用。其关键原因是对分析性复核的优点和重要性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在审计中如何运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下就此作出尝试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分析性复核程序可以贯穿于独立审计的三个阶段,一般情况下,只有在第二个阶段分析性复核程序才可以作为审计的证据来使用,但是这三个阶段组成了一个首尾相连的整体,得当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不外乎在三个方面,其一是纵向的对比,即与行业资料进行对比;其二是横向的对比,即与历史和预期(或者是预算)情况进行对比,从被审计单位的发展趋势着手;其三就是看内部的逻辑关系是否存在矛盾,也就是一个整体的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分析性复核程序、审计模式和风险评估模式存在的严重缺陷、收入确认和关联方交易披露存在的缺陷以及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利益冲突等都严重影响了审计的效果,本文就审计失败的原因及对策作一些探析.  相似文献   

12.
分析性复核程序、审计模式和风险评估模式存在的严重缺陷、收入确认和关联方交易披露存在的缺陷以及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利益冲突等都严重影响了审计的效果,本文就审计失败的原因及对策作一些探析。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审计署2003年颁布的《审计机关分析性复核准则》将分析性复核确定为审计计划阶段和报告阶段必用的测试方法.并具体规范了分析性复核的使用。但在审计实践中.此种方法尚未普遍应用。在新形势下,应怎样进一步推进此种方法的应用呢?笔者认为,应当在做好有关工作的进程中。注意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尤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和证券市场的完善,审计业务领域不断扩大,使审计工作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从而迫使审计执业界去寻找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审计技术方法,来促进审计的发展。《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对分析性复核的总则,一般原则,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分析性复核结果的处理和附则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本文拟就分析性复核的程序和方法作一探讨,以求教于审计同仁。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一般可分为五个步骤进行。一、确定分析性复核的目标实施分析…  相似文献   

15.
彭强 《现代审计》2004,(4):55-55
2003年审计署发布的《审计机关分析性复核准则》规定,分析性复核是指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方法,对于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拟就如何运用这个方法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分析性复核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审计效率和审计成果两个方面,关键是要提高分析性复核结果的可依赖性和可信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一、分析性复核程序在编制审计方案阶段的应用 编制审计方案阶段,运用分析性复核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揭示其财政财务收支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错误,确定其他审计步骤的性质、时间、范围和重点,从而作为制订科学的审计方案的指导,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人员的随意性。现行的审计工作程序从审前调查、拟订审计实施方案、送达审计通知书、实施现场审计、撰写审计报告到做出审计处理决定等,对审计人员来说已不陌生,但如何在审计的全过程正确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还需在审计各阶段的具体工作中找到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8.
分析性复核是指通过对被审计项目有关内容的对比和分解 ,从中找出各项目的变动、差异及其构成要素 ,并对其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以揭示其中有无问题 ,为进一步审计提供线索或直接提供审计证据的一种审计技术。审计工作中一般采用的分析性复核 ,主要有比较分析、平衡分析、科目分析和趋势分析等。使用分析性复核时 ,通常首先计算相关的比率和指标 ,然后与以前期间的历史数据、预测与预算数据、事先估计数据和行业平均数据进行比较 ,分析变动趋势 ,调查其原因所在。不管对象是合并报表、独立报表 ,还是报表中的个别项目 ,分析性复核在财务报表…  相似文献   

19.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利用分析性复核揭示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中可能存在重要错误的项目,就是为了确定审计重点,减少审计测试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需要运用的重要程序和方法,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不同的审计阶段,审计人员通过专业判断,合理有效地使用分析性复核,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就以下四个方面谈谈笔者对分析性复核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