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家对环境的不断重视,植树造林被不断提上重要日程。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利用林木种子进行繁殖是植树造林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植树造林的环境不尽相同,在育苗过程中常常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特别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出芽率不高、成活率不好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林业的继续发展。因此,不断加快林木种子的处理及育苗技术的研究对于植好树、早好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试从林木种子休眠、休眠解除、林木种子的安全贮藏、林木种子育苗等几个重要的层面入手,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林木种子的处理及育苗技术,希望对我国的植树造林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流     
《环境经济》2010,(4):70-70
中国已有121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563.3亿株 截至去年底,中国已有121.1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563.3亿株。全国平均每人参加了10次义务植树、植树43株。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让中国成为全球拥有人工林面积最多的国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评估,在全球年均减少森林面积约1亿亩的背景下,中国年均增加森林面积6000多万亩。  相似文献   

3.
《经济》2008,(7)
自2001年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以来,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北京市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到2007年底,北京申奥报告中承诺的奥运绿化的7项指标全部兑现。据了解,其中全市林木绿化率、山区林木绿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51.6%、70.49%、43%,均超过承诺的  相似文献   

4.
林木树苗是植树造林的关键,在林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重视对林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了我国林木种苗的发展特点,分析了林木种苗发展中存在问题,并提出林木种苗发对策。  相似文献   

5.
论加快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良种化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种子是植树造林重要的物质基础。种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造林后的质量与产量。没有良种壮苗就谈不上林木的速生、丰产、优质;没有良种壮苗,林木缺乏抗逆性、适应性,就易遭到各种自然灾害;没有良种壮苗,就不具备营造速生丰产林的内在条件。内因不具备、外因条件再好,也达不到理想速生丰产的目的。只有采用良种壮苗,再加上科学的先进农业技术措施,才能实现营造速生丰产林的目的,特别是三北地区条件更差,采用良种壮苗植树造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蔡亚林 《经济》2007,(4):112-113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又是一个植树造林、播种绿色的季节. 3月24日上午,"共建绿色家园--共和国部长义务植树活动"在京郊门头沟区永定镇卧龙岗村永定河西侧举行.  相似文献   

7.
我国要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发展林业,林木种苗是基础和希望,因此,提高林木种苗的生产质量对于林业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林木种苗的生产技术,阐述了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林木种苗生产质量的措施,希望对于提高林木种苗生产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定县以建设“绿色正定”铸造林木产业为目标,抓住机遇,发展生态经济,大兴植树造林,把林木业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县委、县政府计划实施“绿色通道”、绿色屏障、环城环村绿化、农田林网、退耕还林五大工程,到2005年,全县林地面积达到1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1.3%。为推进目标实现,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挂帅的建设指挥部,实行领导责任  相似文献   

9.
造林地造林活动是我国人工植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造林地植树造林活动之前,要对造林地进行清理工作和整地工作,完成对造林地的整理后才能进行造林活动。本文还对植树造林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其方法包括播种造林法、植苗造林法、分殖造林法等等,在进行植树造林工作时,要从苗木对造林环境的不同需求和造林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合理的造林方式。  相似文献   

10.
摘要:植树造林是森林资源增加的主要原因。造林方法主要有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分殖造林、插条造林、插根造林等。造林整地是促进林木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哈尔滨市大力推进植树造林等绿化工作,城区正由“水泥城市”变成生态园林城市。仅2003年哈尔滨植树141万株,城区内植树1.4万株,新增绿地546公顷,绿化覆盖率由28%J5升为31.7%,全面提高了哈尔滨市的城市绿化水平。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建设“森林城市”这一观点,为城市绿化工作掀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页,那就是立足城市  相似文献   

12.
植树造林是新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它是培育森林的一个基本环节。种植面积较大而且将来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的,则称为造林。如果面积很小,将来不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的,则称为植树。造林的基本措施有适地适树,细致整地,良种壮苗,适当密植,抚育保护,工具改革以及可能的灌水、施肥。植树造林可以保持水土和调节气温,既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又能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可以使人们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到2007年底,全国有109.8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植树515.4亿株,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成效最显著的植树运动  相似文献   

14.
论近代福建的植树造林——近代福建林业史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植树造林是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生产最重要的一环。人工植树造林保证了森林资源的再生产与更新,避免森林资源因人类的开发利用而渐趋枯竭,从而在保持自然界生态平衡基础上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经营利用。同时,作为完整的林业生产过程,即从造林、更新到采伐和利用森林获得防护效益以及林产品、林副产品,人工植树造林是其第一个程序,也是其基础。故此,本文拟对近代福建的植树造林作一个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共河北省栾城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发展定位,以建设"绿色栾城、生态栾城"为目标,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生态绿化建设.特别是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为动力,坚持工程造林和义务植树相结合,组织开展大规模的造林绿化和营造城市森林活动,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1.3%,赢得了全国绿化的最高荣誉--"全国绿化模范县"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6.
殷本立  侯向阳 《经济师》2002,(9):295-295
植树储蓄是一种生产力的融合和生产关系的微调 ,是超越自然生态的人工行为 ,是更新观念、改造自然、增加收入、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现代金融意识。在创办过程中 ,要建立健全五个体系 :一是植树储蓄银行的理论研究体系 ;二是植树储蓄银行的实践操作体系 ;三是相对独立、整体开放的投融资体系 ;四是植树储蓄银行的信息支撑体系 ;五是植树储蓄银行的监督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经济》2010,(4)
(2010年3月12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0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扎实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蓬勃开展各级领导率先垂范,义务植树蔚然成风。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了首都义务植树活动。胡锦涛总书记在植树时指出: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不断扩大国土绿化面积,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生态文  相似文献   

18.
科技潮流     
《环境经济》2010,(1):118-118
中国林业25年减少50多亿吨碳排放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近日表示,从1980年到2005年,中国通过植树造林等工作减少的碳排放超过50亿吨,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经营、控制毁林等工作,减少碳排放累计达51.1亿吨。仅2004年中国森林就净吸收约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同期全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巨甸镇拉市坝村67岁的纳西族农民、共产党员张小同,坚持植树18年,在当年红军长征渡金沙江的渡口余化达的江岸2000多亩沙滩上种下十多万株柳树。使当年洪水泛滥的荒滩,变成了绿树成荫的林海。巨甸镇地处金沙江西岸,经常受到洪水的威胁。1972年,在一次洪灾后,张小同向大队提出了在沙滩上栽柳——生物治水的方案,得到了采纳。于是,他带着10多个人到沙滩造林,干了10年,终于栽活了5万多株柳树。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其它的人都回去了,他仍坚守在沙滩上继续植树,一干又是8年。为了达到“以短养长、坚持植树”的目的,他一面植树,一  相似文献   

20.
曹海东 《经济》2004,(4):82-83
有人聪明地将托管合作和植树造林结合起来了,只要将一棵树苗种到地里,每年就有10元净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